〈書摘〉假民主真A 錢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4-18 07:09
從希臘神話時代開始,這世界永遠就都分為兩種人:一種是制定遊戲規則的菁英分子,另一種則是被遊戲規則所統治的普羅大眾,幾千年以來一直不變。只是每個時代,菁英分子有著不同的稱謂、不同的統治方式;普羅大眾同樣也有著不同的稱謂和不同的被統治方式。有的時候,統治的方式嚴厲了些,我們稱之為奴役,此時普羅大眾會起身反抗,我們稱之為革命。
基本上,普羅大眾的人數遠多於菁英分子,應該可以很輕易的將菁英分子推翻,建立所謂的「民主」制度,這聽起來很好,國家的方針以多數民意為依歸。但「民主」正是現代的菁英分子統治普羅大眾的方式。原因是我們現在的民主政治,是採取選舉的方式來決定我們的領導人,再由領袖人去決定種種的政策,但不幸的是,這是個一人一票的制度,所以要當選的首要目標,就是盡可能的討好大多數的人,而不是討好對社會真正有貢獻或有巨大影響力的人。
也就是說,不管是誰執政,基本上做的事情沒什麼兩樣,就是拚命在比賽挖子孫的錢,來給眼前這一些有選票的人享用。講的白一點,只要能討好這能夠讓我當選的51%選票,用未來子孫200%的資源都當作支票開出去也在所不惜,反正我了不起只做個四年八年,能執政最重要;不能執政,所有的口號和理想都是空談。
這也就是為什麼,每當選舉來臨,您的一票就真的好神聖,但只要選舉一結束,相信我,你一點也不神聖。你想說用手中的一票,可以決定國家的未來,但是很抱歉,選舉一過,國家的未來不是你在決定。
僑生有話說:在金錢的誘惑之下,政客永遠會低頭。
所謂的民主,說穿了也只是一場表演的戲碼,每一派人物總是有演出的機會,就像電影情節一定需要兩派人馬互相搏鬥,內容才精采、電影才賣座。
當民主制度擺上臺後,設定遊戲規則真正的主人就能夠退隱於幕後,由所謂被「人民」選出來的領導人執政,讓人民產生一種民有、民治、民享的好感,並且讓人民感覺有選擇的權力。
殊不知在號稱最民主的美國(直到現在美國還是到處推廣它們所謂的民主)其候選人也是經過精挑細選出來。別忘記選舉是需要花大錢的,要讓民眾知道「候選人」這號人物的存在,一切的競選活動跟造勢運動都需要花錢,好比一個產品在推出市場的同時需要做大量的行銷一樣,叫作廣告費用。民主政治雖然號稱人人都有機會當選總統,但它忘了說,前提是你必須要先聽話才有政治獻金,如果你沒錢就不可能當選總統。
而被選出來的領導人當然是要為他的贊助者作優先的考慮,所謂的民有、民治、民享也只是一場虛無,就好比一隻老虎資助一隻狐狸跟一隻狼在一群羊群中競選,其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
拿破崙曾說過:「給錢的手永遠高於拿錢的手。」你只要記住這一點就能夠看清很多事物,在金錢的誘惑之下,政客永遠會低頭。
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曾說過:「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根本不存在,我們是假民主,但我們和美國相比之下並不那麼假。」的確比起美國,至少我還比較欣賞我們前首相的誠實。
民主不好,難道獨裁好嗎?我不確定,我們的鄰國新加坡在別國人民看來非常的獨裁,但至少李光耀老先生拿得出政績,他每天一張開眼睛都問自己應該要怎麼做才能讓新加坡更好。也許有些人會覺得我們的觀點有點太過憤世嫉俗了,但在我看來所謂民主的制度下,政客為了取悅自己的選民以及捐贈者,他一定會大開空頭支票,給盡他所承諾的各種好處(政府要給你錢難道你會說不要嗎?別騙我了,我們都不是神)。如果有一位政客膽敢站出來說實話,告訴人民國家的真實狀況、刪除福利支出、要人民勒緊褲袋過日子,他會選上就見鬼了。
與其強調民主,我更願意相信獨立自主以及自我負責的態度。當人民都願意為自己負起責任並看清這個遊戲規則不被政客唬弄,我們才會擁有真正的民有、民治、民享。
節錄自《金融大騙局》(林育詩、葉佛和著,4/25各大書店博客來皆可選購)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