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專家:中國城鎮化40兆投資 股民搶進概念股 分享巨大商機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綜合報導


中共十八大提出在 2020 年重點發展城鎮化,涉及中國 20 多個城市群、 180 多個地級以上城市和 1 萬多個城鎮的建設。有專家認為,中國城鎮化將需要投入 40 兆元 (人民幣,下同) ,為各路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機。不少散戶近期亦積極入貨,偷步買入房地產、基建、機械和環保等板塊的優質股票,以分享城鎮化的巨大機遇。

香港《文匯報》報導,目前,有關城鎮化發展的綱要《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 (2011—2020年)》已編制完成並上報,有望今年兩會後出台。《規劃》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聯合國土資源部、住建部等在內的 10 多個部委共同參與編制,涉及中國 20 多個城市群、 180 多個地級以上城市和1萬多個城鎮的建設,規模空前龐大。


中國經濟正進入提升國內需求總量和城市化發展的關鍵階段,而城鎮化成為未來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是中國釋放內需潛能、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化的一條主線。截至 2011 年,中國城鎮化率達 51.27% ,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就預計,至 2020 年,中國城鎮化將達 70% ,較目前的 50% ,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孫久文說,《規劃》估計在兩會之後出台。決策部門目前考慮從戶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住房政策完善、財稅體制改革、地方投融資體制改革以及行政區劃調整 6 大方面著手,為今後的城鎮化快速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體制和政策支持。

中國「三農」(農業、農村和農民) 問題專家、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則認為,中國的城鎮化戰略選擇將會同步帶動中小企業發展和農民非農就業,以及帶動普通百姓的現金收入增加,把原來的外需拉動經濟的增長方式轉變為內需拉動。

而中信證券認為,未來中國城鎮化的重點顯然是城鎮化率低的區域和城市,人口的聚集和產業轉移是關鍵性因素。未來受益城鎮化的地區會在三線城市,城鎮化戰略將撬動房地產業新一輪發展。

正是未來 10 年中國城鎮化仍有 20% 至 30% 的巨大上升空間,內地城鎮化將累計需要投入 40 兆元的資金,由此將帶來巨大的商機。中國不少企業均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而 A 股和港股市場投資者也在積極捕捉城鎮化帶來的巨大投資機遇。對於投資者如何抓住城鎮化帶來難得的投資機遇,李大霄認為, 40 兆元帶來的拉動作用廣闊,發展空間巨大,將令房地產、基建、交通、家電、零售、消費和服務業等行業獲得更大的商機。

國信證券發表研究報告亦認為多個板塊受益,包括與城市智能和智慧建設相關的板塊,如智慧城市建設、安防、醫療和金融信息化等。城市交通和規劃建設相關的板塊,公交 (如軌道交通) 和節能環保交通運輸工具、環保、休閒、醫療和文化等消費品等亦可望利好。 ( 接下頁)

[NT:PAGE=$]

在城鎮化戰略引領下,目前中國各省市正在考慮如何加速推動城鎮化,許多沿海發達省市正在研究將經濟發達的中心城鎮直接改建成小城市,這將無疑擴大其基建、交通、地產等多領域的投資。

近期浙江省發改委主任孫景淼在舉辦的「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開展撤鎮設市的制度和路徑研究」,加速佈局城鎮化發展。目前,浙江爭取國家在浙江率先開展撤鎮設市試點,將條件具備的鎮升格為小城市,這樣的試點城鎮達27個,這些「中心鎮」已經在財權、事權、人事權以及用地等方面得到了「擴權」,符合國家力推的城鎮化道路。

目前,像浙江一樣,具有發達的中心城鎮省份有廣東,江蘇、福建、山東等,一些省市的城鎮經濟規模相當內地不少地方的一個縣,而目前中國經濟十分發達的城鎮已達數百甚至上千。未來這些城鎮直接轉為小城市的話,其帶動的投資需求無疑是巨大,將對鋼鐵、水泥、地產、通信、交通以及之後的家電、零售和消費帶來巨大的推動。

中國城鎮化帶來的投資經驗可以借鑒東鄰日本,日本經歷城鎮化值得中國學習和借鑒,同樣帶來了許多投資機遇。據中金公司的研究報告,日本城市化進程以工業化為主要驅動力。二戰後日本工業的蓬勃發展使得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到城市,進而推動了日本城市化的發展。

在 1960 年到 1975 年期間,日本城市化率與人均 GDP 和工業產值均有很高的相關性,表明城市化與工業化是互相促進、協調發展的。日本在 60 年代形成了以東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為主導的太平洋沿岸都市帶。 1970 年以後,日本居民開始漸漸選擇轉向中心城市周邊的郊區或衛星城市轉移,推動了大城市的郊區及其周圍城市將會逐漸發展。

進入 90 年代後,第三產業成為日本城市發展的新動力。隨著信息通信有關的服務增長、國民對個人服務的需求加強以及政府相關產業政策的支持,日本第三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所佔比重較大的通訊運輸以及服務業。

日本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從 50 年代開始不斷增加,在全部就業人數中所佔的比重持續上升, 2010 年第三產業人數已升至 66.5% 。可以說,信息技術、金融以及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在 90 年代已經取代了傳統工業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動力,城市也隨之由產品製造中心向信息中心、金融中心和服務中心轉變。

從投資角度來看,日本在到達不同城市化率時的行業表現和投資機遇是不同的。當其城市化率達到 50% 時,即 1952 至 1954 年,其機械板塊的表現明顯超過大市。

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在 1960 至 1968 年,日本城市化率到達 60% 至 70% ,電子配件、精密儀器等加工組裝型工業成為了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軍,受到投資者追捧,明顯跑贏大市。

在進入 21 世紀後,日本城市化率已超過 80% ,通訊業、證券業和批發貿易板塊在資本市場上均有不錯表現。因此,在中國城鎮化過程中,無疑也先是基建、地產等,其後是電子、精密儀器,之後通信、證券、消費零售等也將先後迎來機遇。

中國未來 10 年重點發展城鎮化帶來巨大的機遇,許多投資者對此滿懷欣喜,以為隨便投資一些股票便可獲得穩定的投資收益。對此,李大霄表示,投資者分享城鎮化帶來的巨大機遇,在投資時是有講究和選擇的。他認為,通過享受城鎮化帶來好處的分析,最優先投資的地產和基建,其次是交通、環保、家電、零售、消費和服務業等。

他認為,城鎮化將需要建設大量的住宅,以滿足居民需求,因此對地產和基建十分利好,在 A 股和 H 股市場中,如萬科、保利、金地、恒大、合生創展、富力等眾多地產公司將通過其強大的競爭優勢和優良的品質而獲得眾多發展機遇,將直接受益。  (接下頁)

[NT:PAGE=$]

香港資深港股分析師梁淵認為,目前港股中內房股整體市盈率偏低,待其回落後可以買入。基建方面,包括建築機械、鋼鐵、水泥、交通、環保等也將受益道路、房屋、市政建設等,包括中國建築、寶鋼、鞍鋼、海螺水泥、華潤水泥、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徐工機械等均將受益。

梁淵認為,除了上述板塊之外,城鎮化間接受益包括家電、零售、汽車和服務等,包括創維、康佳、 TCL 、格力電器、國美、蘇寧、廣汽、比亞迪、吉利和上汽等也將紛紛受益。

由於城鎮化時間長達 10 年,但目前已成為噱頭,許多投資者大量跟風炒作。對此,李大霄建議投資者要理性分析公司基本面,其與城鎮化關聯的密切程度如何,其投資價值如何,切忌盲目跟風炒作,否則容易出現虧損。

受中共十八大提出 2020 年的城鎮化目標等因素推動, A 股持續高漲,僅去年 12 月就上漲了 15% ,今年 1 月以來已上漲近 2% ,許多與城鎮化相關的地產、基建、家電和汽車等板塊中許多個股均漲幅不俗,如基建領域的海螺水泥,去年 12 月已大漲了 12% ,而 1 月以來卻已下挫了 0.81% ,其 H 股 12 月上漲了 9.4% , 1 月以來僅微升 1.42% ,因此,如果投資者在最高位跟著買入的投資者無疑目前已出現虧損。

同樣,在汽車板塊中,行業龍頭上汽集團去年 12 月高漲了 25.37% , 1 月以來已下挫逾 5.4%,因此,投資者在高位追入已虧損逾6%。

對此,李大霄表示,城鎮化時間跨度達 10 年,相關概念股不可能長期上漲,投資者應依價值投資理念進行投資,可以波段操作,通過高拋低吸來賺錢,既可規避風險,又可獲得穩定收益。因許多城鎮化相關個股已被市場大炒了一遍,投資者宜選擇尚未被瘋炒,具有安全邊際的個股,或者等市場調整後再介入優質相關個股,避免跟風炒作一些概念和高市盈率 (本益比) 個股。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