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5年 社交媒體改變世界 一機在手觀遍天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1-01 08:55
據中新網報導,2015年,有100多年歷史的《牛津詞典》將年度熱詞頒給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事物,一個網路聊天的表情符號「笑cry」。這個表情的摘冠意味著,隨著科技發展,放眼世界,不分膚色,無論國別,不管是精英政要,還是平民草根,人們只靠一部手機,就能遍觀天下。
《牛津詞典》年度熱詞:網路聊天emoji表情「笑cry」。 圖片來源:中新網
社交浪潮、移動閱讀改變了你我的生活,改變了人際交流和資訊交換方式。在那些點讚、轉發、分享、關注的背後,究竟蘊藏著什麼樣的情緒和魔力?2015年的掌上視界,又怎樣改變著這個世界?
敘利亞父親街頭賣筆照走紅網路。 圖片來源:中新網
滿面愁容,欲哭無淚……一名敘利亞父親抱著熟睡女兒在街頭賣筆艱難謀生的照片,在國外社交媒體上傳後,網友的同情心被瞬間點燃。人們不僅「人肉」到賣筆大叔的名字,還紛紛慷慨捐錢。24小時內,捐款就超過8萬美元,令所有人見證了網路照進現實的奇跡。
新媒體時代,一張圖片的傳播量和範圍可能遠遠超乎你的想像,而其帶來的影響力和隨後的連鎖式效應,更讓人無法小覷網路的威力。正是百萬網友的熱心和積極參與,才推動劇情不斷上演,也最終讓賣筆的父親脫離窘境,不僅將孩子送回學校,還搖身變成坐擁3家店的店主,人生成功「逆襲」。
難民父子被女記者蓄意絆倒的圖片在網路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圖片來源:中新網
同樣「逆襲」的,還有一對逃難的敘利亞父子。因他們被一名歐洲女記者故意絆倒的照片網路爆紅,在強大的輿論壓力影響下,女記者被開除,這位父親其後也有幸獲聘在西班牙當足球教練,開始新生活。如果沒有在網上曝光,他們可能仍在顛沛流離。 (接下頁)
3歲男童亞倫伏屍海灘,令全世界為難民的遭遇揪心。 圖片來源:中新網
而2015年呈現「病毒式傳播」,可謂已成為「世界級現象」的一張網路圖片,莫過於3歲敘利亞小難民亞倫伏屍海灘的照片。僅今年,至少已有2600人,遭受了與亞倫同樣揪心的命運。任何冷冰冰的數字,都比不上一個男童孤零零的側影。網友在同情亞倫遭遇之時,也為難民群體叩開歐洲大門,增添了一股堅實的動力。
加拿大小夥公車上安撫腦癱陌生人。 圖片來源:中新網
加拿大一名小夥在公車上安撫腦癱陌生人被拍下,讓他成了網上「男神」;美國牙醫殺死辛巴威獅王,讓他成為社交媒體上「最遭人痛恨的美國人」……如果不是網路,他們也許一輩子不為人知。
獅王「塞西爾」兄弟資料圖。 圖片來源:中新網
網路轉發的背後,不僅是在傳播資訊,也在傳遞情緒。億萬人圍觀和轉發形成的合力,最終會演變成一股無形的力量,並凝聚成強大的輿論壓力。捧著手機的網友早已不是網際網路剛剛興起時那種單純的「看客」角色,他們承擔著生產、傳遞、辨別、加工資訊甚至「審判」事件的諸多功能——如同「陪審團」角色,有時能投出決定性的一票。
新媒體時代,轉發就是圍觀,圍觀就是力量,這種魔力甚至可以成為改變命運、撬動世界的支點。 (接下頁)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客廳內景網上公開。 圖片來源:中新網
不久前,英國女王在網上公開了她的客廳內景,德國總理默克爾、英國首相卡梅倫大玩手機自拍秀親民,加拿大英俊的新總理是個網路紅人,賣力競選美總統的希拉蕊•克林頓、傑布•布希也將「戰場」轉向社交網路……當今時代,似乎要能玩轉網路,才能稱得上真正的「英雄好漢」?
美國太空總署(NASA)宣佈發現類地行星開普勒452b。 圖片來源:中新網
然而,2015年頻頻利用「預告大法」,吊了全球網民好幾次胃口的「人物」,並不是政要名人,而是科學研究機構美國太空總署(NASA)。每次宣佈探索成果前,NASA會在社交網站放出模糊又極具暗示性的預告,通過渲染「另一個地球」、「火星重大發現」等資訊,成功地刺激了網友的神經,為高深的科學發現賺足了眼球和討論度。
不過,當「網紅」,「出來曬,遲早要還的」。網路方便人們展示自己的魅力、理念,尋求共鳴、扶持和崇拜;也不斷試煉人性,讓缺點與失誤無所遁形。
2016美國總統大選參選人、地產大亨唐納德‧川普在網上是個有爭議的人物。 圖片來源:中新網
今年10月,傳媒大亨默多克一篇「推文」暗示美國總統歐巴馬不是「真正的黑人總統」,招來如潮批評,他不得不就此事專門致歉。美國總統參選人川普,也經常因為在社交網路上出言不遜而被「圍攻」。但也正因如此,川普獲得了超高關注度,無論好壞,其知名度已遠播海外。
不管網民買不買賬,就連日理萬機的政要、「高冷」的科研機構都在網上努力「賣萌」、拉票,充分說明一個趨勢:人們認識世界的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當下是一個網路「主宰」視界的時代。 (接下頁)
網路安全已成為多國政府關注重點。 圖片來源:中新網
從口耳相傳到「紙上談兵」,再到「駭客帝國」、移動閱讀,知識、資訊呈現出爆炸式增長,資訊傳播在輕觸手機或滑鼠點擊的電光石火間完成,且能產生漣漪式影響,因此網路作為一項工具,備受重視;但社交網路是一把「雙刃劍」,有時殺傷力巨大,謠言、機密的流出同樣極速。
歐盟官員正起草新法案,要求16歲以下青少年只有在獲得父母許可之後,才能使用各社交媒體和電子郵件;美國國土安全部則在審核移民過程中,加入對申請者社交網路賬戶的檢查; 西班牙警方決定用社交網路監控種族仇恨和煽動性言論……只有智者,才能駕馭網路,讓其發散出巨大的正能量,服務於社會。
今年11月,震驚世界的巴黎恐怖襲擊案發生後,巴黎市民紛紛在社交媒體上發起「開門運動」,讓無處可去的陌生人家中避難;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實施封城搜捕恐怖分子,警方呼籲民眾不要把見聞發佈於社交媒體,以免走漏風聲。幽默的比利時人卻更進一步,在網上開始了一場以#BrusselsLockdown(布魯塞爾封城)為標簽的瘋狂曬貓行動,以期擾亂恐怖分子的視線。
比利時民眾在網上發起「萬眾曬貓」活動。 圖片來源:中新網
短短幾小時內,網民們曬出了成千上萬隻各式各樣的貓咪,讓人眼花繚亂。一位網路數據分析師稱,他1小時內看見的貓咪數量比這輩子見過的還多。而這批貓照不僅在比利時,在海外也獲得了人氣。
可以看出,這種以詼諧方式表達人們內心對恐怖主義的痛恨,能立刻獲得大眾贊同,因此也不難發展成為一種全民「網路運動」。這也印證了在點讚和轉發時,網民更多是以旁觀和被引導的身份在參與交流,而進入一個統一的話題,附上一個標簽,就使所有人都能成為身在其中的獨立角色,讓普通人甚至全民參與新聞大事件成為可能。
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在全美合法,引發了紅極一時的網路「彩虹運動」。 圖片來源:中新網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8.1級強震,一些社交網站開通尋人功能,幫助人們尋找失蹤親友;2015年6月26日,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在全美合法,一時間,社交平台上支援同性戀者權利的「彩虹運動」達到近年該國網路運動的小高潮。無國界醫生組織在網上發佈難民獲救資訊;伊拉克的戰地記者從手機上傳來前方戰事進展……借助社交媒體快速和廣泛傳播的特點,人們更快捷地知曉新資訊,更多具有相同經歷、想法的人自發站在了同一戰線上。
離開電腦桌,憑一部手機就能成為一家自媒體的現在,社交網路的兩面性也進一步凸顯:一方面它源源不斷向人們輸送海量資訊,打開各類社交平台、APP,人們看似被動地接收資訊;另一方面,作為使用網路的主體,人們也可主動篩選資訊,自行選擇是否參與網路活動,或直接發出自己的聲音,從而影響網路、影響現實生活。從這一點來看,掌上時代給予人們的選擇和權利,比以前更為豐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