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價值坐過山車:缺乏嚴格性 難成貨幣
鉅亨網新聞中心
比特幣應用在現實世界中有重要缺陷導語:英國《衛報》網站科技行業編輯查爾斯·亞瑟(Charles Arthur)今天撰文稱,本周三,,這反映了比特幣應用在現實世界中的重要缺陷。實際上,比特幣並不算是一種貨幣。
以下為文章全文:
比特幣的價值過去幾個月逐漸攀升,而近期則進入了“坐過山車”的階段。比特幣的持有者需要決定,是咬緊牙關繼續這一刺激的旅程還是退出。現在似乎已有一些人選擇退出。而在他們考慮的過程中,局勢的變化正越來越快。
目前看來,比特幣很可能最終崩盤。屆時,幾星期累積的漲幅將會在幾小時內跌去,而下跌將會是無底線的。這樣的崩盤也將反映出一個現實:比特幣缺少真實的現代貨幣所需的必要元素,使其成為真正有用的交易工具。
比特幣的價格上漲與以往歷次資泡沫都很相像。人們蜂擁而至,大筆購買資,預期這些資將升值。購買者買入的原因在於他們認為資價格將攀升,而資供應的有限性則確實推動了價格上漲,直到有人開始獲利變現。本周二,我與《衛報》首席經濟撰稿人阿迪亞·查克拉伯蒂(Aditya Chakrabortty)就此次的比特幣泡沫是否會破滅進行了討論。
查克拉伯蒂這樣說:“如果經濟學家能預測泡沫的出現和破滅,他們將遠比現在要富有。他們所做的大部分工作是當泡沫可能出現時指出這一點,但一些人甚至連這樣做的勇氣都沒有。崩盤什麼時候發生?我可以援引經濟學史專家查爾斯·金德伯格(Charles Kndleberger)關於‘更大的傻瓜’理論:只要能找到願意接盤的更大的傻瓜,資泡沫就可以越吹越大。”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這一資泡沫的延續時間。英國當地時間周三下午,當價格達到266美元時,比特幣的交易價格突然開始下跌。資金開始流出,一些賣出委託單超過100比特幣(價格超過1萬美元),但買入委託單卻很少。而隨新的買入者開始審視100比特幣的真實價值,比特幣的價格又繼續下跌。傳統的市場行為在買入者之間造成恐慌,迫使他們賣出這些燙手的資,避免電子錢包的窟窿越來越大。
比特幣帶來的第一條教訓是:外行人都是糟糕的投資者。他們不希望長期投資,不知道投資究竟能帶來什麼,並且很容易受到集體情緒的影響。
第二條教訓則相對微妙。比特幣得到了極客的追捧,並被稱作“全球第一種加密貨幣”。毫無疑問,比特幣經過了加密。你無法造比特幣,這是一種貨幣非常重要的屬性。然而,盡管可以被當作一種交易媒介,但比特幣實際上並非貨幣。
極客們可能很難意識到這一點。貝殼是13世紀時常用的交易媒介。當時,這是一種很有效的貨幣,因為沒有人會囤積貝殼,以期待貝殼價值的提升。如果一個貝殼可以買一條魚,那麼也不會有任何漁民嘗試囤積魚,以推動魚的價格上漲。在這裏,你並不需要“貝殼央行”。[NT:PAGE=$]
如果只是被當作一種虛擬商品的交易媒介,那麼比特幣能發揮很大作用。在過去很長時間內,比特幣的用途確實如此。黑客們使用比特幣來購買網上商品和服務。用13世紀的例子作類比,這是一種可以購買虛擬魚的加密貝殼。比特幣只在很少的情況下與現實世界發生聯繫,例如持有者嘗試了解1個比特幣在現實世界中究竟值多少錢。
首先,沒有任何機制確保比特幣的流動性。比特幣與英鎊和美元不同,而與黃金更類似。許多國家在幾十年前就放棄了金本位,因為這可能導致經濟衰退,例如當人們囤積黃金期待黃金價格上漲時,又或是人們在聽說黃金可能漲價而買入黃金時。
如果想了解對商品的囤積居奇將帶來什麼危害,那麼可以讀一下經濟學大師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1998年時所寫的一篇文章。對比特幣來說,更糟糕的是,當人們開始囤積居奇時,沒有一家“比特幣銀行”會增發比特幣以保持比特幣的流動性。在金本位體系下,至少銀行擁有黃金儲備,可以在必要的情況下增加流動性。
比特幣僅僅只是人們用來交易的數字加密貝殼,然而現在通過互聯網,人人都能看到比特幣的當前價格,一些人希望使用比特幣來購買實體物品。這時比特幣更類似“法定”貨幣,例如英鎊、美元和日元。然而這些“法定”貨幣擁有龐大的儲備和極強的流動性,普通人根本不可能囤積。如果嘗試將比特幣的適用範圍從虛擬世界擴大至真實世界,比特幣的缺陷將一覽無遺:比特幣根本不適合真實世界的龐大需求。
簡而言之,比特幣不可能成為全球貨幣。除非建立起專門的銀行,否則比特幣甚至都不可能成為一種貨幣。但建立專門的銀行也是不可行的。比特幣只適用於數字世界的交易。
未來某一天,不可能假冒、完全數字化、能立即完成交易的加密貨幣將對我們的真實世界發揮重要影響。但遺憾的是,這不會是比特幣。(維金)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