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國硅谷規劃“演藝大道”

鉅亨網新聞中心


提起北京的中關村大街,人們不由自主會聯想到“中國硅谷”和多國內知名高校,不過今后,這條著名的大街還將被標上“文化演出”的品牌印跡——海淀區政府在打造中國數字內容與文化裝備第一區的過程中,將率先把中關村大街建成“演藝大道”。

中關村大街兩側劇場雲集


潛力 形成“中關村演藝大道”品牌

“中芭2013芭蕾音樂會的票還有嗎?”80后白領柴青就住在頤和園附近,這一天她專程來買“中央芭蕾舞團2013新年芭蕾音樂會 ”的門票。當得知票已售罄,柴青不免有些失落。“早知道這樣火爆,就早幾天來買票了。”因為家住得近,她和老公經常到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看演出,“舞蹈、戲曲、歌劇、話劇,甚至是講座,我們都會過來,吃完晚飯,溜達過來看場演出,只要工作不忙,我們几乎每周都要來講堂‘報到’。而且這裏的演出規格都比較高,但是票價卻非常親民。”柴青邊瀏覽演出海報邊說,“這裏的演出票一般都在百元以內就能搞定,最貴的VIP票也超不過200塊錢,據說北大的學生來看會更優惠,像這種級別的演出,最便宜的票價只需20元。”

像柴青這樣來講堂看演出的“非學生”觀還有很多。而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也只是中關村大街十余個演出場所中較有名氣的場地之一。近年來,隨文化建設力度不斷增大,中關村大街兩側的文化藝術演出場所和機構日漸增多,文藝演出活動日趨活躍,科技和文化正在這條大街上交相輝映。

以中關村大街為主幹,南起白石橋,北至北京大學的空間範圍內,聚集包括首都體育館、國圖音樂廳、北京舞蹈學院劇院、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廳、民族大劇院、中國人民大學如論講堂、海淀劇院、海淀小劇場、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等10余個可上演專業演出的劇場,座位數合計超過1.3萬多個,可承接從三四千人到兩百來人的不同規模、不同題材的文化演出活動,形成了北京西部分佈最集中的演出劇場群落。

2012年12月24日,海淀區聯合上述場館資源以及區域內的總政歌舞團、解放軍軍樂團、中央民族歌舞團等多專業文藝院團資源,正式成立海淀演出聯盟。聯盟將搭建文化協同工作平台,通過舉辦“中關村演出季”、“大學生藝術節”等系列活動,長年舉辦高品位、低價位的文化演出,為區域內的公司員工、大學生以及市民提供公益性文化演出活動。同時,積極營造演出氛圍,與商業演出市場對接,不斷凝聚演出人氣,培育海淀的演藝機構、演出劇目,形成“中關村演藝大道”品牌。

高校和軍隊文藝院團都多

潛力 演出團隊和場地資源有效對接

海淀區委宣傳部田友貴介紹說,“海淀區下一步將要建設文化與科技融合示範基地,文化建設也是整個戰略任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們也號召區裡重要的演出場所和大大小小的文藝院團,一起在中關村大街建立起一個集中的演出市場,繁榮海淀演出氛圍,更好地滿足社區老百姓的文化需求。”[NT:PAGE=$]

“目前海淀區的高校多,體現在高校場館多和高校的藝術院團多兩個方面,此外還有多的高校藝術院系,另外就是軍隊的文藝院團多,總政歌舞團、解放軍軍樂團、解放軍藝術學院等。還有一部分演出場館,比如說武警文工團國安劇場、解放軍軍樂團軍樂廳等,高校以設施偏多,軍隊以人才和團隊偏多,將這幾類資源有機整合,就能解決高校場地置的情況。而海淀區也因為空間限制造成演出場地比較少,老百姓想看演出,很難在海淀區得到滿足。通過建立聯盟,把演出場地與演出院團有效對接,讓海淀的東南西北都有演出提供給老百姓,也能帶動周邊文化消費。其實聯盟的核心還是解決海淀文化民生的問題。”

那麼,除了低票價,各大演出場所如何吸引觀自發走進劇場進行文化消費呢?“其實最能吸引觀走進劇場的還是高質量的演出內容,而演出聯盟的成立、演藝大道概念的提出,能進一步形成供需對接,更多的好演員、好劇團就有可能常來海淀演出。”

百年講堂帶熱周邊藝術氛圍

潛力 走向更規範和專業化劇場運作

俄羅斯明星芭蕾舞劇院的《天鵝湖》、比利時古典吉他演奏家獨奏音樂會、經典奧斯卡電影視聽音樂會……新年前后,20余場高水準演出的海報和電影放映信息匯聚在北大百周年紀念講堂門前的空地上,吸引了不少學子和周邊社區的觀。

12年前,2000年3月1日至3日,百年講堂推出第一場售票演出,中央芭蕾舞團中國版《胡桃夾子》首演,而百年講堂也由此確立“高品位、低價位”原則。北大百周年紀念講堂管理部主任劉壽安介紹說:“運行初期,講堂考慮到學生們的消費水平不同,因此決定把費用降至最低,最初5塊錢一張電影票,現在也只賣10塊錢。而一年近兩百場高質量的演出中,有一些肯定是賠錢的,而較低的價位也是為了培育觀群。在每個新學年,我們還會讓新生免費來聽北大新生音樂會,也是為了吸引學生們走進講堂,讓大家多接受文化熏陶。”

在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之餘,講堂也前瞻性地向社會開放,逐漸走向更規範的專業化劇場運作。每年50萬至60萬人次的觀中,除了北大師生,還有多周邊高校的學生,就連附近社區的百姓也習慣了來這裏看演出。“漸漸地,講堂有了一定的群基礎,學校不用貼錢,講堂也能夠成本積累運行,‘自我造血’。”劉壽安說,目前講堂有了許多固定的合作伙伴,2013年的多場演出也已排好。

自從百年講堂成立,周邊高校也開始意識到,如果沒有這樣一個講堂,校園裡就少了許多文化魅力。而在百年講堂成長的12年中,周邊高校也紛紛蓋起了自己的“講堂”,可以說在周邊高校的文化建設中,百年講堂起到了不小的示範作用。“海淀在科技和文化教育方面一直走在前列,並聚集了大量高等人才,但是海淀的演出場所並不多,對於社會的開放程度、利用率也並不高。這次藉著聯盟的力量和平台,我們也希望吸引更多優秀團體來演出,讓師生和市民都能享受到文化藝術的熏陶。而‘演藝大道’概念的提出,也將使演出資源和場地進一步整合,海淀區的老百姓一定能享受到更多價格實惠、規格較高的演出。”劉壽安表示。[NT:PAGE=$]

北航音樂廳已投入試運行

潛力 要讓更多周邊社區群走進來

和北大百年講堂相比,北航音樂廳就像蹣跚學步的孩子。去年5月15日,北航音樂廳正式投入使用。北航黨委宣傳部部長蔡勁松介紹說,“音樂廳共有878個座位,雖然只是中小型的音樂廳,但我們也希望朝‘文化性、藝術性、經典性’的定位努力。”

半年來,音樂廳已引進15台共30余場海內外高水平的音樂、舞台藝術精品演出。法國浪漫音樂會、義大利愛樂樂團音樂會、總政話劇團大型話劇《毛澤東在西柏坡的暢想》、大型原創音樂劇《崑崙神話》等,受到師生和社會觀的好評。

“試運行半年來,我們的30余場演出全部是公益性的。”蔡勁松說,音樂廳目前還在逐步探索自己的發展之路,“去年的演出我們大部分通過發票的方式,一開始是按照院系來分,后來為了保證拿到票的觀都能來看演出,我們又嘗試把票放在北航藝術館,老師和同學憑有效證件登記領票,每人限領一張。而在每場演出之前,我們都會提前預告,確保師生了解演出情況,從而享受到演出資源。”

蔡勁松說,音樂廳在培養師生文化素養的同時,未來也將嘗試讓更多周邊社區群走進來。“目前,北航的師生加上退休職工有三四萬人,文化需求還是非常大的,但是我們還是希望能將高校的文化功能逐步向社區輻射。比如去年我們就通過和文委合作的方式,讓大量群走入我們的音樂廳,免費觀看總政話劇團大型話劇《毛澤東在西柏坡的暢想》。未來我們會繼續探索社區合作方式,向社會開放肯定是音樂廳發展的大趨勢。目前我們還沒開始嘗試賣票,即使未來售票,也是出於限制人流的考慮,票價一定是非常低、象徵性收取。”提及剛剛成立的演出聯盟,蔡勁松表示,“演出聯盟成立后能夠有效將資源整合,我們也希望聯盟中的各個劇院能合力邀請各界大腕兒,讓觀得到實惠的同時,也讓各成員單位‘多贏’。”

第八分團報導

晨報記者 張碩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