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工業4.0時代中國的機會在于數據和數據分析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2-30 15:48
中國制造現在還是以低階制造為主。現在我們制造業很多人都不愿意去,為什么?很多工廠里面你去看,又黑又臟,誰會愿意去呢?當然一些企業也有先進的工廠。
德國、美國則相對來說,以高階制造為主。無論工業4.0,還是CPS,都是帶動資訊化和智慧化,能夠讓社會運轉的更好。但是中國直接從低階制造,躍遷到德國、美國所追求的目標,顯然是有非常大的跨度的。
所以我的看法是:中國要跳出現在的制造業模式,跳出現在的制造過程去思考如何將制造的價值提升;跳出之后再跳回來去改變制造的基礎。
因為區別於過去的制造,現在我們談的是基於數據分析的制造。而在數據方面的機會,中國比德國要好很多,因為高鐵在這邊,風力發電在這邊,車子在這里,數據中國要比德國多很多。如果遵循傳統的制造過程,而不是去發展大數據,發展基於數據的分析,中國的制造永遠趕超不了。
所以,我對中國制造有這么幾個建議。第一,更深入了解制造過程,知道別人如何設計制造。第二,了解裝備,然后從裝備的角度去做差異化,去尋求能夠達到更大價值的方法。第三,思考如何去提高產品價值、發現新的價值。
我們所有做的工業大數據,跟制造的重要關聯,就是價值創造。
德國制造業基礎很強,但是他們資訊化很弱,所以他們希望通過工業4.0戰略來加強,從而實現更強的制造。美國是本身制造和資訊都很強,所以相對而言美國的優勢明顯。
那么,中國去實現自己的基於數據分析的制造,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一定要是創造未來生活的價值。包括健康保障,國民的健康應該放置在制造業的一個重要目的上;包括可持續性,中國產品很多,制造很多,但浪費很多,如何不浪費、不出意外,而且環保,就是數據分析的目標所在。
如果我們重視數據,重視基於數據的分析了,我想中國的制造業,也就會看到更多的契機。
問:我是研究物聯網的,接觸國內的企業比較多,但是我有個困惑,我接觸的98%以上的企業,感覺工業大數據很難接地氣,所以工業4.0的概念最終實現是不是很難?
答:這個要從中國制造業傳統上追求的目標說起,因為在技術、互聯網的支援下,很容易制造出產品,接下來就是找市場,中國市場大的很。所以只要能做出來市場需要的產品就可以了。
但是美國、德國,他們的目的不一樣,它們是為了產品的價值化,德國談的工業4.0以及美國談的CPS,都是為了實現更大的價值。而不像中國只是滿足需求。
那么,中國為什么也要做。因為這畢竟是制造業的發展趨勢。
當然未來中國制造的4.0,可能跟德國和美國不一樣。
第一個表達方式不一樣;第二個更關注效率提升;第三個是減少工作中的意外,不出差錯;第四個是中國做的產品更能夠整合資訊化,達到價值化的目的;第五個很重要,做出來的產品,能夠讓顧客有worry free,“無憂無慮”這個價值。這五點是根據現在的中國制造業基礎來發展的方向。
問:我是來自企業界的,我的問題很簡單,我感覺我們做的工作跟工業4.0好像有比較大的差距。
答:回到制造業本身來談,制造業講五個概念,第一個材料 (materials),第二個設備 (machines),第三個方法 (methods),第四個測量 (measurement),第五個塑模 (modeling)。
制造包含很多東西,但對中國來說,前端材料你沒有;核心設備也是購買,那你怎么去加強加工制造;然后工藝方法創新也有限。所以這三部分都不行。
中國現在可以做的是第四部分,我給你“量”,你要抓到機會去“量”,量過去的設備,量使用的東西,我測量做好,就可以進入到最後更高的層次,就是塑模,分析。
所以中國沒有材料、設備、方法,但是你“量”清楚了,就有了數據基礎,通過數據分析,就更能夠做新的設計。這樣的話,就從原本大家都沒有的地方,建立了優勢。
問:資訊化也好,工業大數據也好,感覺中小企業很有意愿,但是我想問傳統的企業怎么樣去做?
答:美國將近80幾萬的小企業,日本40幾萬的小企業。它們是創新的源頭。因為小企業動作快,大企業動作慢。小企業重在點的突破,大企業重在市場。所以大企業要融合小企業的專長。
在中國我覺得小企業現在有一個大機會,最近國家領導人也談了很多,中國要促小而強的企業。小企業的發展,我覺得要做到小而強,就需要有核心的技術,並且技術能夠被保護,保護之后被大企業收購,像美國的大企業每年都在收購公司。
但是我們在中國來講,小企業被收購是有,但是它的技術同質性往往比較高,就是你我差不多,有一個成了大家就一窩蜂上去。
所以還是要做出別人做不出的東西來。很多小企業是學生創業的,我覺得學生開發東西,要專心去開發,耐得住寂寞,不要太浮。再者,小企業要快速失敗,盡量多地去試錯,因為這是大企業沒法做的。
問:現在在中國,電子商務很強,像京東已經在美國上市,您覺得工業4.0,跟電子商務未來有沒有可能比較密切地合作。
答:現在整個社會連在一起的,就是資訊流、物流、現金流三個在一起。電商不單只是諸如阿里巴巴之類的平臺,它還是直接面對顧客的需要的。所以它那里能收集到各種各樣的需求。
電商在中國是一個特色。因為在美國你說電商可以取代一切,是不可能的。在美國,大家工作一周累了,都愿意去購物,也是一種放松。在中國,人太多,買東西付錢還那么麻煩,開車交通阻塞,停車不好停。
電商取代線下購物也是有好處的。一旦質量出了問題,就可以快速得到反映。因為它的過程是透明的,所有的過程數據都可以用來分析。
當然我覺得分析這些網上購物數據是手段,重點是回到你對生活的改善。讓網上購物的數據分析能夠反過來刺激制造業的發展。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