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港人國民身分認同創新低 專家:年輕人歷史課上太少

鉅亨網新聞中心


據港大民研的最新調查顯示,受訪者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中國人」及「中華民族一分子」的身分認同跌至新低。《城市論壇》昨(28)日就國民身分認同問題討論,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鄧飛認為,年輕人缺少全面認識國家歷史的課程,是導致國民身分認同低的主要原因。

《星島日報》報導,香港回歸已17年,港人的國民身分認同卻升升跌跌。鄧飛表示,中國歷史教育是影響港人國民身分認同中,不能忽略的因素。「雖然,全港90%的中學都開設了歷史科,但歷史科的設置很混亂,課程內容並沒有規範,只關注課時。香港缺少一門能讓年輕人全面認識中國歷史發展的課程」。鄧飛又表示,「中學時期是一個人的成長和人格發展的關鍵時期,將中史科列入中學必修科是很有必要的」。


對於此觀點,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會長馮偉華則表示不認同。他認為,「學習歷史是要從中吸取教訓,若想以中史科令青年擁戴中國政府,是不會成功的」。至於中史科是否應列入必修科目,馮偉華認為,學生應該有自己選擇學習科目的權利。

除了中史教育問題,馮偉華認為,國民身分認同非受單一事件影響,例如:內地發生的一些事件(毒奶粉等)與香港人信奉的核心價值相偏離、香港政制發展及內地自由行旅客問題等。

香港《文匯報》報導,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昨日表示,部分港人國家意識薄弱,出現挑戰中央權威、意圖改變內地現狀的情況,在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大前提下,中央未來會更強調「一國」,在政改問題上,特首候選人不能對抗中央的「出閘」要求一定會很嚴厲。他預料,不排除中央未來與香港穩定力量加強合作,以抵抗反對派的挑戰。

劉兆佳昨日在一個電視節目中指出,習近平有關「一國兩制」的「三個必須」講話,是要說給香港人聽,這涉及「一國兩制」的成敗。他說:「中央對於『一國兩制』在香港實踐不只關心,而且有些不放心。」他指出,中央對「一國兩制」的實踐,較重視能否維護國家利益、尊重及不挑戰中央權力,及不改變國家的社會主義體制,故此,中央希望香港不要只看「兩制」,而要多從「一國」看問題,特別是國家安全及利益。他說:「香港部分人不理解國家政策,將國家的重要性看得很低,或者以香港作為獨立政治實體的角度看事情,挑戰中央權威。」

劉兆佳舉例指,有港人在政改問題上要求推翻人大決定,讓與中央對抗的人成為特首候選人,是不尊重中央權力的行為,尤其是現時國際形勢險惡,令中央擔心香港成為顛覆中央的基地。對於下月展開的政改第二輪諮詢,劉兆佳不感樂觀,他說:「我們所見到提名委員會同上次選委會組成差不多,最多『入閘』寬鬆一點,我不肯定,但『出閘』一定很嚴厲,不能想像有中央政府不信任的人『出閘』做候選人。」屆時,特區政府所能作出的讓步空間不多,諮詢不但難求共識,更可能激化矛盾。

對於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區的管治問題,劉兆佳說,港人基於殖民地歷史,對自由、人權較執著,回歸過程中面對的問題和管治都比澳門難。他續指,中央在政治問題上,對澳門基本滿意,對香港則不太放心,但他認為中央並非希望香港跟從澳門的模式發展。他說:「香港是國際大都會,是國家及世界連繫的地方,保留原有制度特色對中央有利。」

雖然中央提出「一國兩制」構想,確保香港50年不變,但劉兆佳強調,港人亦不要試圖改變內地狀況,不要試圖衝擊中央管治,「中央不希望香港利用獨特優勢,試圖改變內地的政治現實及內地的社會主義制度,故此,不排除中央未來會與香港較保守和求穩定的勢力加強合作,連成一線,以抵抗反對派的挑戰,強化特區政府的管治。」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