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釹鐵硼奇跡:稀土永磁行業將再迎快速發展期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9日消息,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自誕生以來,一直保持快速發展態勢。尤其是近十余年來,以燒結釹鐵硼磁體為代表的全球稀土永磁材料量進入高速增長時期。2000-2010年的十一年裏,全球燒結釹鐵硼磁體的年均增長率達到20%,而中國的年均增長率更是接近了30%。進入二十一世紀,盡管日、美、歐稀土永磁業發展不同程度放緩,但由於中國稀土永磁業的超常發展,使得全球稀土燒結釹鐵硼永磁業依然保持了迅猛增長的態勢。


北京三環新材料高技術公司(原名中國科學院三環新材料研究開發公司)邀請媒體前往中科三環參觀,了解中科三環在稀土永磁體方面的科研及生情況。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磁性及非晶態材料專家王震西院士介紹到,中科三環的稀土永磁量占到全球量的10%左右。自2000年上市后,中科三環几乎是每年都向前邁出堅實的一大步。預計2015年前后,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節能電機等低碳經濟業的新增需求拉動下,稀土永磁行業將再次迎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

在王震西院士的講述中,我們得知,歷經近三十年的創新和發展,三環公司在中國稀土永磁行業創造了很多“最早”或“第一”:最早在實驗室開發出稀土釹鐵硼永磁材料;第一家獲得釹鐵硼專利許可的磁材企業;中國第一家稀土永磁信賴性實驗室的創建者;最早開發出風力發電機磁體的中國企業;國內最早開發併進入機器人應用領域的釹鐵硼企業……

在三環公司的輻射和帶動下,我國的稀土永磁企業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湧現、蓬勃發展。自1986年三環公司在寧波建立第一家釹鐵硼工廠,目前中國釹鐵硼企業已發展到200余家,其中年超3000噸的有5家,年1000-3000噸的約20家,主要分佈在滬浙、京津和山西等地。稀土永磁業也迅速發展成為中國新材料業的代表性業,銷量雄踞全球80%的市場份額,在國際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受中國稀土永磁業迅猛發展的影響和推動,二十世紀末至二十一世紀初,全球稀土永磁業格局發生了重大調整,美、歐稀土永磁業出現劇烈震蕩和萎縮,使得發達國家燒結釹鐵硼企業僅剩歐洲的VAC和日本的日立金屬、TDK及信越化工。進入21世紀后,中國稀土永磁能否再次推動國際格局變革,王震西和“三環人”都對此充滿了信心。

從研究員到董事長 “逼上梁山”一夜白頭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震西是一位文質彬彬、不怎麼起眼老人,在他身上,科研工作者的意味要遠勝於公司董事長。他43歲時創建了中科三環公司。

談起這30年的歷程,這位古稀老人感慨萬千:“我從中國科學院的一個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變成一個高科技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一個極大的轉折。有點兒像逼上梁山。”

1973年,法國第一次對中國的科技工作者科學家開放高科技實驗室。那時的王震西在物理所磁學實驗室,一個永磁材料研究室做實習研究員。“我有幸前往法國,在諾貝爾獎獲得者路易·奈爾教授實驗室開始接觸、學習稀土磁性,這也奠定了我大半生的路。”

回國后,王震西領導的釹鐵硼研究工作取得實驗室突破性成果,獲得中國科學院和國家科委科技進步一等。作為當時那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傳統習慣,繼續研究是一條慣常而熟悉的人生道路。

“然而,歷史的轉變往往不因人的主觀意願轉移。”王震西。80年代初,中央開始在中關村創建全國首個高科技的創新園區,鼓勵一批科技工作者“下海創業”。王震西:“中科院院長周光召看到了我國有非常豐富的稀土資源,並預見到稀土作為新一代的磁性材料,有很大潛在發展機遇。”

周光召院長三次動員參加一個全新的機制體制方面的事業。這對於當時的王震西,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選擇。因為那是他已得到了美國、加拿大和法國等5個國家的實驗室和公司的高薪聘請,去做進一步的科學研究。出國繼續深入科研對王震西來已有了很好的基礎,何況還有從家人的角度考慮,他的夫人那是已經到了斯坦福。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反反復復的思考。那年我43歲,還是一頭黑髮,不到一個月變白了。”

1985年4月,由王震西創辦的中國科學院三環新材料研究開發公司(1993年更名為“北京三環新材料高技術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同年6月,王震西到江西實地考察,在贛南地下兩米以下,蘊藏全世界最豐富、優質的稀土資源。事業就這樣開始了。

那時中科三環員工不足20人,平房的實驗室占地僅有25平方米的,啟動經費僅40萬元;30年后,成員工超5000人、廠房40萬平米、資規模超過50億元的上市公司。如今,中科三環公司的稀土磁性的材料年量已過萬噸,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稀土永磁材料及器件供應商。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