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涂永紅:滬港通助人民幣國際化 日元是失敗典型

鉅亨網新聞中心


和訊網訊息 12月20日,由新華社中國金融資訊網、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聯合舉辦的“人民幣時代”主題論壇第一期暨第18期大金融思想沙龍在京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涂永紅在論壇中表示,人民幣的國際化無法參照其他貨幣的路徑,滬港通的開通搭建了一條橋梁,可以有利的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助力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三大貨幣。

利用股市是實現國際化有利途徑


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是什么?涂永紅認為,未來在全球的貨幣份額里面,美元占40%,歐元占30%,人民幣占20%,其它的貨幣占有10%,這就是人民幣的理想目標,但目前來看人民幣的份額還只有2%,路途還很遙遠。

“一個方面市場我們堅決的做,另外一個方面政府要做一個重要的推手,因為中國的制度和發展模式,政府在里面還是有很重要的作用,你不推的話也是不行的”,涂永紅認為滬港通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制度,滬港通制度安排,一方面是中國向全球發出一個開放態度的強烈信號,顯示出中國開放的決心,開放已經不是對企業開放,老百姓也可以來,另一方面滬港通是人民幣國際化最好的推動力,給境外將近兩萬億的離岸人民幣興建渠道。

涂永紅認為貨幣的國際化一般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資本市場股市,另外一個是債市。

“債市的在資本市場運用是更常見的渠道,也是更加重要的渠道”,但她認為對人民幣而言,通過債市實現國際化並不是理想的選擇。

首先,到現在為止在全球的債市里面,人民幣的份額大概就是在1%,跟歐元40%左右的份額相比差距很大。

其次人民幣到現在為止遠遠沒有建成金融市場網絡效應正反饋機制,如果不在資本市場打開一個缺口,確立人民幣的正向反饋機制和建立網絡效益,人民幣國際化到了一定的階段會遇到瓶頸,但建立這樣的一套反饋機制時間太久,中間可能需要20年、30年。

涂永紅舉了日元通過債市進行國際化的教訓,日元國際化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就開始,歷時30多年,日元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日元在全球交易份額一度在達到18%,但現在縮小到了只有4%左右。

涂永紅認為股票資本市場是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有利途徑。

“中國股票市場后面的依托是中國經濟比較高速,至少是中高速成長的經濟,而這樣的經濟能夠給我們股市非常好的成長空間,滬港通在資本市場打開了一扇門,提供了一個平臺,讓境外的國際投資者看到,用人民幣進行資產的投資,這是及其的有利可圖。”

她表示,資金出去以后很多人愿意持有的前提是有一個保值和增值平臺,滬港通這個平臺建立起來以后,持有者可以在資本市場投資賺錢,特別是進入最賺錢的股市,會激發持有人民幣和使用人民幣的積極性。

除了滬港通還需“三條腿”

涂永紅比較了各國貨幣的國際化道路:英鎊國際化路徑是靠它工業革命以后和殖民地;美元國際化地位,一方面也是靠強大的經濟能力和生產能力,再加上二戰以后國際秩序的安排,成為世界貨幣;日元靠的是它的貿易帝國以及日元對外投資;歐元完全不一樣,歐元走的這條路就是超主權國家貨幣加上區域化。

“現在人民幣走什么樣的路,英鎊的路走不來,不能耀武揚威不能發動三次世界大戰,美元的國際化道路現在咱們也不可能,全球治理當中沒有話語權也是不可能的,走日本的路,日本的路走了半天又回來走不通,歐元的路現在沒有辦法說亞洲建一個亞元。”

她認為以上的各種模式都不符合中國,人民幣必須走自己的道路。

她強調除了滬港通的制度之外,人民幣的國際化還是堅持貿易加對外投資加雙邊互換三條腿走路。

因為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中,中國是八九十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與這些國家的雙邊貿易完全可以用人民幣,官方層面還是積極的開展互換,確保市場有充足的人民幣流動性,而中長期的投資和項目不用擔心會有問題。

“三條腿都在同時的走路,三角形比較穩健的系統支撐人民幣國際化框架”,涂永紅認為人民幣5-10年會打破現在的網絡效益的門檻,成為第三大貨幣。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