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軍看中了中海什么?
鉅亨網新聞中心
此前兩天,攸克君連續刊發了《內部人來信:中海地產為何挖不垮》(上下篇),引發后臺洶涌回復,這兩篇文字都是專業人談專業事,坦率講,比較枯燥,但夠尖銳,引發這么多的互動,是攸克君出生以來所未見,謝謝你們,這些互動回復與高點擊,讓攸克君認識到自己的粉絲是令人驕傲的。
其中,很多回復指向了龍湖,粉絲朋友紛紛提醒說,龍湖也是中海人的最熱門聚集地,並談到了自己的看法。趁這個機會,攸克君也來談談自己眼中的龍湖中海現象。問題很單純:龍湖老板吳亞軍究竟看中了中海什么?
最小38歲的廣州(樓盤)公司總經理毛文斌,最大58歲的總結構師葉林,龍湖對於中海背景人才的喜愛,早已經讓年齡不再是個問題。在這一大一小整整20歲的年齡跨度之間,還有另外7位擁有中海背景的職業經理人,已經位列龍湖的管理層。
形成這個局面,用了4年時間。
這一點也不意外,房地產界向來有“學習中海好榜樣”的傳統,萬科曾有著名的“海盜計劃”,碧桂園、世茂也在近年成為中海人才的“新一代消費者”,比如在中海負責融資的吳建斌被碧桂園高薪挖走,以及負責成本控制的闞乃桂去了世茂。
然而,龍湖對中海人才的追逐之所以能夠成為一種“現象”,即在於其管理層中的人數之多——多達9人;時間跨度之長——從2010年袁春入職龍湖以來,至徐愛國進入龍湖為止,時間跨度長達4年。這在其他追逐中海人才的公司,並不多見。
這至少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多達9人位列龍湖管理層,說明“成活率”高;二是時間跨度長達4年,有先有后,持續不斷,說明“融合度”好。不過,這僅僅是個表象,你多半會這么問,吳亞軍究竟看中了中海什么?
直言不諱地說,這種問法是錯誤的。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與其將目光聚焦中海,不如去理解現在的龍湖。所以,問法應該是——現在的龍湖需要中海的什么?那么,“現在的龍湖”是什么樣?
龍湖是一家十分強調戰略主動的企業。所謂戰略主動,簡單說就是“想快沖得上去,想慢停得下來”。這種訴求使龍湖的發展階段性特征十分明顯,在全國化的前5年,龍湖基本上處於快速增長的階段,銷售額迅速從百億規模擴充至300~400億元;而在近3年,“求穩”的特征則更為明顯,銷售額穩定在500億左右之后,龍湖對於規模已經沒有太過強烈的訴求。
龍湖的用人規則向來與企業發展的階段性訴求直接相關。在全國化擴張的階段,龍湖啟用了蔡雪梅、趙男男等一批個性鮮明、能拼能打的職業經理人,他們年輕,富有人格魅力,用龍湖ceo邵明曉的話說,就是那個時候的龍湖“用了一批很讓人喜歡的人”。在業績上,富有戰斗精神的團隊迅速擴充業績,在團隊上,這些富有人格魅力的職業經理人形成了企業全國拓展初期的精神合力。
這與龍湖現在的管理層特點十分不同。吳亞軍曾開玩笑說,現在的龍湖的管理層,大部分是“扔在人堆里找不出來”的人。這些人內斂、不張揚、心里有譜,是處在穩健階段的龍湖的適配性人才所在。
這種人才,最好的來源就是中海。中海是中國最早一批千億企業,但隨后被萬科等越來越多的后來者趕超。不過,中海並未在意同行的趕超,而是堅定地在規模的基礎上,把自己打造成為中國房地產行業內控最好、利潤最高的企業之一,這與現階段龍湖的戰略訴求,十分契合。
這使得中海背景的管理人才,在價值觀上與現在的龍湖十分一致,即保持規模穩健,注重“有質量的增長”,將更多的精力置於體系化的成本管控、質量提升、管理的優化、融資成本的降低等。特別要說一句的是,這與龍湖老板吳亞軍近3年來的“胃口”,十分吻合。
有價值觀層面的契合,中海人才在龍湖的高存活率、高融合度就順利成章了。但是,僅有這一點還不夠,中海背景的職業經理人,在各自領域的專業能力,實際上也滿足了龍湖當下階段的需要。
簡單梳理一下最近4年入職龍湖的中海背景的高管,除了最早入職的袁春之外,營銷領域的中海背景的管理層人員並不太多。從中海引入的人才,主要集中在工程質量管理、綜合運營、投資拿地等領域。相比營銷領域,后三者的“技術性”更強。
在這個階段的龍湖,工程領域面臨更多諸如地鐵上蓋等復雜結構建筑的施工;綜合運營領域面臨廣州等幾個新進城市公司的組建和運營等等,這些都是中海的強項,換句話說,來自中海的人才,恰恰可以滿足龍湖的上述需求。
除此之外,中海背景的人才有著極強的“匠人文化”特征。這種匠人文化一方面是專業能力的高水平,更重要的是其對自我的認知方式,符合現階段龍湖所需。中海從為港資企業代建,到自己介入房地產開發行業,比任何一個同行都完整經歷了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各個周期,這與成長於近十年房地產上行周期的企業人才大為迥異,他們最大的特質是對市場抱有足夠的敬畏,在市場上行之時,也專注自身主業,不盲目膨脹。這也恰恰是龍湖的當下最為需要的人才特質。
實際上,中海背景的職業經理人集中在龍湖管理層出現,也是龍湖在實踐中嘗試的結果,而非“理論假設論證”后實施的計劃。也就是說,在袁春入職龍湖進而取得成功之后,龍湖才一個又一個的引進了中海的人才,逐個取得了成功,最終呈現出了“9人位列管理層”的獨特現象。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轉發!)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