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個股

銀行股漲近5%成股市中流砥柱

鉅亨網新聞中心


銀行股再成股市香餑餑。截至午盤,銀行股漲近5%,其中中國、農業以及民生銀行(600016,股吧)一度漲停,工商銀行漲逾5%;銀行會成為下個券商嗎?


銀行股的投資邏輯

本輪“牛市”,既是內憂外患(內憂新國企改革,外患全球經濟衰退),又是房地產增長乏力、地方債風險裸露,唯一出路就是盡快推行資產證券化,抬高國有資產溢價水平,通過發股償債來降低銀行體系所面臨的債務風險水平。

對銀行來說,長期壓制銀行估值的邏輯就在於債務風險。倘若通過提升直接融資,資產證券化的放量,銀行也可以將債務打包丟到市場上,從而降低了債務風險的不確定性,進而估值空間打開。

    看好有色板塊的短線機會

制約金屬價格的因素依然存在,但是受到美國貨幣政策變動、全球經濟短期波動、金屬供給的季節性變動影響,板塊存在階段性表現機會,建議關注有外延擴張的礦企。從長期看,銅、鋅、錫出現短缺的可能性加大,具有設定價值。維持“看好”評級。

基金堅定認為:銀行股還有戲

低估值讓銀行等大盤藍籌股成為近期引領市場飆漲的主要力量,而有研究機構表示,在利率市場化、經濟下行壓力等諸多不利因素下,未來銀行業的利潤增幅將顯著下降。

但即便如此,眾多基金公司還是紛紛看好經濟改革給銀行業帶來的機遇,並認為隨著市場化競爭的愈加激烈,更加優質的金融機構也將逐漸浮出水面。

爭議聲中銀行股帶領藍籌暴漲

最近兩個月,股市在藍籌股的帶領下走出了大幅上漲行情,在這其中由以銀行股最為亮眼。分析人士稱,自9月以來,表現低迷的銀行股就開始了升勢,而進入11月,諸多個股漲幅更是突飛猛進。11月底以來的大行情,本質上屬於降息推動,同時銀行股也有著估值修復的內在需求。

但在銀行股上漲的同時,諸多不利因素也讓不少投資者對未來銀行股的行情產生懷疑。理由很簡單,銀行經營的下坡路還沒走完,“三期疊加”的影響依然存在。從整體而言,如果去年銀行的年報、今年銀行的半年報、三季報相比前幾年已經開始讓人失望,那么四季度情況並無反轉,年報上的利潤增長數據一樣沒那么好看。另一件讓人擔憂的事是銀行的風險暴露,從銀行工作者對媒體的表述來看,目前的不良數據遠未到頂。不良貸款上去就要提撥備,這是消耗掉利潤的一大隱患。

而昨日,普華永道公布的中國銀行家報告顯示,超過70%的受訪者預期未來三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將低於7.5%。在整體宏觀經濟增速下行的影響下,75%的銀行家普遍預計,未來3年內地銀行收入及盈利增長率減低,增幅不會超過20%。

研究人員稱,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中國銀行業將結束改革開放20多年以來的蜜月期,面對利差收窄,存貸款競爭日趨激烈,對銀行定價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有較高要求。未來三年,利率風險的加大將會對銀行的操作模式帶來巨大的轉變。另外,由於房地產和產能過剩行業在經濟下行周期中信貸風險增加,國內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或將繼續惡化。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國內十大上市銀行信貸資產質量下行趨勢明顯,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呈現“雙升”。

其中,不良貸款余額達到5640.50億元,比上半年末增加了440.43億元,增幅達到8.47%。從銀行分類來看,五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增速12.13%,而五家大型商業銀行的增速則為7.63%。 十大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率在今年第三季度末達到1.13%,比6月末上升0.07個百分點。

“隨著2008-2009年中國信貸過急擴張,相關貸款已經或即將到期。隨著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不良貸款的金額和比例均將繼續上升,暫時我們未能看到拐點。”普華永道中國銀行業和資本市場部主管梁國威表示。

基金看好銀行業改革預期

面對諸多的不利因素,機構投資者卻似乎毫不在意,仍然任性的看好銀行股的未來。

融通動力先鋒(161609,基金吧)基金經理丁經緯就對媒體表示,這一輪行情以金融股為代表的藍籌股上漲邏輯不是便宜,也不是因為補漲,而是改革的邏輯。他認為,未來我國改革重點是在金融改革、國企改革以及財稅改革,金融改革的核心就是匯率的國際化和利率的市場化,而銀行業無疑是此輪金融改革的重點對象。

利率市場化是為了更好的發揮價格信號作用,讓銀行業更好的為實體經濟服務,而不是要搞垮銀行。簡單看,這一輪行情的觸發因素是降息,降息當日,盤面上,銀行股不跌反漲,大超市場預期,但其核心邏輯是基於改革,是市場對未來經濟轉型成功的預期。

利率市場化大潮下,銀行的負債端成本上升、資產端收益下降,銀行息差下降是大勢所趨。但正是如此,會倒逼銀行進行改革,並盤活存量。商業銀行手頭擁有大量的信貸資產,而以券商為首的投資銀行則擁有盤活信貸收益權的各種金融技能和工具。未來一年,在金融改革主題下,最為受益的將是銀行和券商,銀行股的估值會大幅提升。

“壞賬的風險確實很大,非對稱降息也會縮減銀行的利潤,對銀行的估值和利潤是雙殺。”深圳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表示,“但是,不管是在海外還是中國,如果處於降息的周期中,壞賬的撥備率並不會顯著提升。另外,息差縮減的空間是有限的,銀行可以根據自身狀況靈活調整存貸利率差。”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