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李東生:TCL國際化進程中險些成為先烈

鉅亨網新聞中心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


金融界網站訊? 隨著企業實力的不斷壯大以及國內市場的逐漸飽和,越來越多有遠見的企業家們開始把目光投向中國本土以外的全球海外市場。TCL的國際化始於1999年。TCL集團(行情,問診)董事長李東生表示,TCL在今年1000億銷售當中,海外的銷售收入占了40%多。今年實際上國內的利潤是持平的,增長的動力幾乎全部來自於海外,海外今年我們增長了30%。

在海外業務方面,TCL彩電業務在2009年實現扭虧為贏,手機業務在2009年實現快速增長。李東生表示,今年TCL手機8億多的凈利潤,全部來自於海外,其中填補了國內2億多的虧損,實際上海外業務收益超過10億,毫無疑問,這個成功的基礎源於我們10年前的跨國並購。

李東生認為,雖然TCL彩電業務在海外的發展沒有通訊那么好,但對TCL彩電業務的發展卻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海外並購,TCL取得全球市場份額第一,中國彩電市場份額第一的地位。通過全球化帶來的規模,提升了TCL在上游液晶面板的能力,幫助TCL成功形成全球產業版面。”

2004年,TCL做了兩個大的跨國並購,即並購湯姆遜彩電業務和阿爾卡特手機業務,通過跨國並購進入到歐美市場。作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先行者,某種意義上講,TCL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為什么選擇跨國並購?李東生說:“我們希望達成三個戰略目標,通過收購品牌、渠道和客戶,進入歐美市場;通過並購獲得相應專利和技術;形成全球的產業版面,規避歐美反傾銷稅和貿易壁壘。”現在,這三個目標已經實現。

李東生還表示,在過去10年,並購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挑戰,未能完全達到預期目的的因素有三點:第一,對全球彩電從CRT快速專項LCD判斷的失誤;第二,對可能遇到的困難準備不足;第三,對相關國家商業潛規則和市場環境的了解不夠深入,主要是后期對歐洲重組的潛規則了解不足。

不過,他認為,雖然跨國並購雖然支付的成本和代價比預期高很多,但是我們能堅持下來,我們成功了,國際化繼續成為推動TCL業務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