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產業

蘋果錯失特斯拉? 其實不如買比亞迪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2-11 13:25


一個善於聯合的企業爆出了被聯合的話題,這已是特斯拉舊事重提,數度炒作。但因為傳要收購特斯拉的是蘋果公司,於是這話題再度升溫。

盡管創意夢想有余,但在資金、技術和市場方面,內生性不足,特斯拉一直被視為大包袱,每前進一步都需要相關行業和政府的扶持,而且這種扶持尚難見到回報。2010年特斯拉虧損1.5億美元,2011年虧損2.54億美元,2012年虧損3.96億美元,2013年虧0.74億美元,2014年的前三個季度共虧損2.36億美元。


與此同時,2009年美國能源部給了特斯拉4.65億美元低息貸款為避免其關門大吉。特斯拉每賣一輛車,可以從州政府和聯邦政府拿到政策規定的補貼,聯邦政府給予了7500美元信貸,科羅拉多給了6000美元,西維吉尼亞給了7500美元。此外,憑藉新能源車的概念,特斯拉可以從打算建廠的州享受土地免費、建廠免稅等政策優惠。

特斯拉連出售積分的錢都掙:美國加州政府主導的環保計劃Z EV規定,廠家每賣出一輛零排放汽車,加州政府就贈送一定積分,每賣出一輛非零排放汽車則需要消耗積分。用完積分的企業為賣車需要購買積分,於是特斯拉將獨家贏得的積分高價出售,2013年僅靠這就獲得了1.3億美元。

除了政府幫助,相關企業的投資也在關鍵時刻讓特斯拉獲得喘息之機,如2008年戴姆勒投入5000萬美元收購特斯拉10%的股份並開啟與特斯拉的合作。不久前戴姆勒從特斯拉撤股,提醒特斯拉如果繼續生存必須強化內在的自生能力,但市場的窘迫几乎從來不給特斯拉喘息之機。

由於資金和技術等問題,特斯拉常常計劃落空。第一款車預計一年上市結果拖到3年后;原計劃投日期為2013年的新車M odel X推遲至2015年底;M odel S2014年的量預期從先前的3.5萬輛降至3.3萬輛。但這並不影響特斯拉的股票在這些泡影綻放誘人光芒時繼續膨脹,為其市值增加了虛幻的泡沫。

馬斯克極力辯解“R oadster並不只是富人的玩具”,事實卻無情地印證了他的正相反。目前特斯拉美國市場佔有率為萬分之零點五,購買者多為富豪。即使市場擴大到中國,也只有富豪才有購買慾望。而且購買的動機不是節省油錢,而是時尚和新鮮體驗。在中國,特斯拉的市場潛力也極其有限。

由於超級充電站成本問題,特斯拉在中國的市場推廣同樣困難重重。美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電源輸送負責人馬克·達斡爾談到建充電站的成本時:“如果你想駕駛電動車在兩個城市之間自由旅行,我們可能要投入上千億美元。”資金拮据的特斯拉必然在這巨大的投入面前躑躇難前。而充電體驗不佳,特斯拉的市場潛力很可能呈強弩之末。

就算特斯拉能造出低成本低價電動車,但沒有大塊整合電池,速度和續航里程大打折扣,其品必然陷入其他新能源企業同質化競爭漩渦,市場空間和利潤空間更加狹窄。

不過,這並不影響天才馬斯克曾一度被包裝成新喬布斯,馬斯克的作品也一度與喬布斯的蘋果相提並論,但其實當中差距巨大。馬斯克固然也會開發出帶新奇酷勁兒的創意品,但特斯拉汽車的做工和同價位汽車車比起來尚嫌粗糙,人機交互設計也露出為營造“酷”而犧牲便捷的破綻。特斯拉的股票雖然上去了,但很難想象,如果馬斯克退出特斯拉,失去美國政府和州政府資金扶持和這個輿論炒作天才的企業,會走向何處。

如果蘋果收購特斯拉,可能會將這個包袱繼續放大。蘋果目前持有的現金和投資總額為1550億美元,特斯拉的市值僅為300多億美元。蘋果以25%的溢價收購特斯拉,需要支付375億美元;加上特斯拉25億美元的債務,總收購金額達400億美元。如果蘋果想要適時增加借債規模,其信用評級就會被下調;蘋果的資金大部分在國外,如果想從海外轉移375億美元的現金凈額,按照美國35%的稅率計算,蘋果實際需要470億美元現金。如果蘋果用股票融資的方式收購特斯拉,股價勢必下跌;假設收購時蘋果股價跌至100美元,其需要發行4.7億股新股,蘋果2015財年的每股收益將從7.51美元降至6.99美元。按照14倍的市盈率計算,每股收益下降0.5美元,股價就會下跌7美元,市值將蒸發410億美元。

蘋果即使財大氣粗,但想做汽車,實在不必背上這麼一個大包袱。因為這包袱未來會越來越重:特斯拉必須多多銷品才能獲得利潤,但要擴充能必須投入巨資,投入巨資需要品盈利支持,但盈利的品需要政府支持且受制於能,但目前這個死循環特斯拉無解。

蘋果收購特斯拉,倒不如收購比亞迪。后者擁有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和電池製造核心技術,外有戴姆勒和巴菲特資金支持,內有國家政策激勵,純電動、混合動力、電動大巴、純電小車品豐富,坐擁世界最大的中國市場,消費者購買品還可享受國家政策補貼。比亞迪為中國IT業領軍企業,自主發展能力強,市值達200多億美元,負擔輕,風險小,其電池核心技術完全可以與蘋果互補,更能讓蘋果不必過於分心就能實現造車夢想。如果要買,蘋果不如買比亞迪。

曉程(知名汽車評論家)

外約個論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