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大飛機即將總裝 中航系佈局國際訂單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本報記者 肖夏 上海報導
國大飛機C919距離成型的時間越來越近。
8月24日,中國商飛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商飛”)終於在上海浦東接收了中航洪都所的首個C919前機身。這是C919首個交付的大部段,標志著大飛機的總裝准備工作啟動。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今年下半年C919將進入關鍵的總裝階段,此后大飛機約在明年10月進行首飛。中國商飛的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除了前機身,首架飛機的機頭部段、中機身部段、中央翼等關鍵設備也都已經下線,預計近一段時間內將密集交付。
“14年總裝、15年首飛”是去年商飛宣佈大飛機延遲首飛后便已定下的時間表。數月前國家主席習近平考察中國商飛后,大飛機的製造、裝配、設施建設等各個環節的進展更是受到高度關注。除了上述大部段,近幾個月配套生也已經陸續投入運營。
在新一屆政府的背書下,大飛機帶動航空業鏈整體發展的潛力已經毫無疑問,不過由於飛機首飛尚待時日,上游中航系的供應商要想享受批量訂單還需再耐心等待。
大部段迎來密集交付期
事實上,8月24日交付的首個大部段前機身早在今年5月15日就已經成功下線,這一部段由位於南昌的中航工業洪都研製。中航工業洪都的人士介紹,前機身是22日從南昌出發,經陸路運輸兩天后才抵達商飛位於上海浦東祝橋的基地,而未來批量生后,前機身可能會考慮通過長江水路運輸。
前機身包括前段客艙、前貨艙和再循環風扇艙三部分,採用了以鋁為基、加入適量鋰的第三代鋁鋰合金材料,該材料在國內民機應用上尚屬首次。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正因為運用新的材料,前機身最初的研發過程也曾遭遇瓶頸,曾經出現48項零件報廢46件的局面。好在材料問題最終得到了解決。
隨總裝時間點不斷臨近,大飛機其他各個部分也都逐漸下線——8月20日,大飛機的中機身在中航工業西飛公司下線;7月31日,C919大型客機首架飛機機頭部段在中航工業成飛民機裝配下線;再往前不久,大飛機的中央翼完成了總裝下架。
和前機身等待數月才運往上海不同,后續的部段交付可能加快。中國商飛人士25日對記者表示,按照計劃總裝是今年下半年開始展開,“預計過幾天還會有其他部段交付的消息”。根據其法,大飛機的所有部件應該會在年底前交付完畢。
而大飛機總裝的前期准備工作近期已經展開。7月初,包括外籍專家在內的首批C919總裝製造IPT(整合品開發)團隊已經正式搬遷至浦東基地。按照計劃,C919的總裝近期將正式啟動,這一過程可能持續至明年年初。
如果首架飛機101機的總裝過程順利完成,C919還將經歷氣密性、結構測試和內部設備安裝,101機(首架飛機)有望在明年10月進行首飛,2017年完成適航認證。截至2014年8月,C919獲得400架訂單。
中航系醞釀訂單盛宴
“盡管西方有很多關於C919的輕蔑報導,但最終他們會發現站在了歷史錯誤的一方。”被邀請參觀中國商飛的海外媒體在最近的報導中這樣評價。
大飛機的加速與新一屆政府的大力支持難以分開。今年5月習近平參觀考察商飛,稱要花更多資金,一定要盡快把大飛機搞上去,相應的航空製造上市公司股價應聲大漲。 而這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中航系的各家製造商了。
中航工業提供給記者的資料顯示,作為主供應商,中航工業承擔了大型客機約80%的零部件研製任務,這其中包括機頭、前機身、機翼/中機身、中后機身、尾段、吊掛等機體結構大部件。
正如上文提到,大部段當中,機頭是中航成飛製造,前機身和中后機身是由中航工業洪都研製,占到機體的四分之一,而中機身則是中航西飛生。此外西飛、哈飛、沈飛等中航各分支還分別承擔了艙門、吊掛、尾椎、副翼、翼梢小翼等一系列飛機部件。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於C919明年才會完成首飛,上游供應商能享受的訂單潮短時間內還不會發生,400架訂單的啟動至少會在2016年首飛成功后才會有動靜。
但商飛尋求訂單的動作卻並未停息。作為單通道客機,C919與波音737MAX和空客A320 neo將展開正面競爭,爭取未來30年擁有3000架以上的市場。但作為后來者,C919截至今年獲得的訂單仍然主要是國內航空和金融租賃機構。歐洲最大低成本航空Ryanair(瑞安航空)曾經與商飛簽訂合作協議,有過購買意向,但至今仍然沒有確定的訂單。
但這樣的局面也許會在世界其他地區被打破。今年5月習近平考察前,柬埔寨首相洪森曾前往商飛進行參觀。其間商飛向洪森表示了希望柬埔寨支持C919的意見。這意味大飛機國際市場訂單上有望先從東南亞等地區的國家實現突破。
事實上,這也是商飛同門ARJ21在國際市場實踐過的路徑。ARJ21目前已經在東南亞、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多個地區國家收穫訂單並獲得適航認證,近期更依靠中航工業在柬埔寨設立的巴戎航空獲得最大一筆海外訂單。(編輯 楊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