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買:看排名選基金靠譜么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購買基金並沒有太多資料可以參考,而基金的歷史業績往往可以作為一個非常直觀的依據來幫助投資者評判一只基金的“好壞”,也正因為如此,投資者會寄希望於這些前期業績居前的基金,然后購買他們並期望它們可以延續之前良好的表現。可是基金前一段時間的優異成績是否真的意味著下一階段的業績依然可以領先市場?追高的規則真的能幫助他們取得超額的收益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這篇報告中我們將研究相鄰階段股票型基金排名的變動情況,通過研究排名靠前的基金在下一年度的排名變化來判斷規則的有效性。
一、中長期基金排名參考意義不大
首先我們以年為單位觀察基金的業績排名,為了能準確地衡量股票型基金在兩年內業績排名的變動情況,我們從2004年開始依次算出基金的業績排名,同時將每年的業績排名分為五個檔次,第一檔是排名在前1/5的基金,並依此類推,第5檔則后1/5的基金。
在我們大小的轉換矩陣中,第1行第2列的值對應的是在當年處於第1檔的基金在下一年處於第2檔的概率值,以此類推,第m行第n列的值對應當年排名處於第m檔的基金在下一年處於第n檔的概率值。若當年的業績排名對下一年沒有任何影響,則下一年基金處於每一個檔次的概率都是均等的,因此,在兩年排名相互獨立的假設條件下,轉換概率矩陣內每一個行的5個概率的理論值均為20%。從我們的數據來看,基本在20%左右的轉換概率,這就意味著,一年業績的延續性是很弱的。
二、動量與反轉並存
在10年的樣本區間內,轉換矩陣中處於業績排名第5檔的基金在下一年落入2、3檔的概率均為27.51%,而第5檔的基金依舊保留在第5檔的概率則為12.57%。上面兩個結果顯示了表現最差的基金在下年會出現反轉效應。同樣我們觀察第1檔的基金,其最大轉換概率是22.53%和24.91%,且分別對應兩個極端,即會出現動量和反轉。此外不難看出矩陣中25個概率值普遍都在15-25%之間波動,與20%的參照值比較接近,因此從整體來看,連續兩年基金業績排名相互之間依然比較獨立,無法通過前一年的排名直接預測下一年的排名。
同時,我們可以發現不同年份的基金排名的轉換情況也不盡相同,以2010-2011年和2011-2012年為例進行對比,2010-2011年,由於整個市場的低迷,大部分股票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基金的排名發生了逆轉,在2010年處於排名前1/5的基金中分別有35.27%、31.12%,總共達到2/3的概率在2011年處於最差的兩個檔次,而在2010年,業績處在后1/5的基金在2011年的大概率處在前50%,兩年的業績顯現出了較大的負相關性。因此在這兩年時間里出現了明顯的反轉效應。
而反觀2011年處於第1檔的基金有著41.55%,遠超於20%的概率在2012年仍然處於業績排名第1檔,同時變動到第2檔的基金也達到27.22%,兩個概率之和超過了2/3,而變動到第5檔的概率僅為5.73%。在2012年,第5檔依然留在第5檔的概率高達44.4%,而轉換到第1檔的概率僅為1.43%。轉換矩陣的正對角線上對應著基金排名不發生變化的概率值均大於20%,因此每一檔的基金業績都與上一年有著較大的正相關性,在2012年存在明顯的動量效應。這是由於2011-2012年的股票型基金市場具有較大的延續性,基金的業績排名的變化相對較小。
綜上所述,在2011年和2012年,基金的排名存在明顯的反轉和動量效應。
三、基金在結構化行情下延續性表現各異
同樣是熊市的前后,2007、2008和2009三年的基金排名卻出現了兩次很大的反轉,以2008-2009年為甚。在2009年市場復甦之時,有超過一半的2008年業績排在最後1/5的基金都上升到2009年的前1/5,而前1/5則有超過40%的概率跌到后1/5,業績中等的基金的則排名相對穩定。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中,幾乎全部的股票都出現了大幅度的下跌,2007年排名靠后的股票型基金反而受到的沖擊較小,因此2007-2008年的矩陣在數值方面具有一定的對稱性,進一步驗證了兩年間基金業績排名反轉的情況。
為何在行情大跌,並在跌后反彈之時會有上述兩種截然不同的基金排名變化呢?我們知道2008年底的金融危機蔓延全球,所有股票都難逃一劫,股票市場於2009年開始整體復甦,因此股票型基金同股票市場一樣出現了行情的大逆轉。而2011年的熊市的不同之處在於,首先這一次基金市場的跌幅並不及2008年,並且有一些例如醫藥、傳媒等行業的股票在2011年依然有著不錯的表現,並且在2012年得以延續,重倉持有了這些股票的基金能夠持續領跑業績排名。
整體來看,同樣是反轉,一種是市場行情導致的反轉,另外一種是行業結構化導致的反轉,所以僅僅依靠基金排名來預測接下來的階段表現並不有效。
四、績優基金業績也不具延續性
為了進一步衡量這種看排名投資基金規則的具體效果,我們分析前一年業績排名處在前10%的股票型基金在下一年的收益情況,和同期市場上所有的其它股票型基金的表現作對比。
首先,我們將這10%基金下一年凈值增長的平均數同所有基金的平均數比較:下方表格中的數據顯示在我們十年的樣本區間中,大部分時間(6年)里前10%基金的平均凈值增長都要低於所有基金的平均凈值增長。即使不考慮一開始的4年股票型基金數量較少時的情況,最近的6年間,前10%基金凈值增長只有三年超過了所有基金的平均。總體上來說,業績排名前10%的基金下一年的凈值漲跌情況與市場上所有基金的整體情況幾乎一致,而數值方面也十分接近,並無領先。
可以發現,即使是排名最靠前的基金都不能保證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戰勝平均水平,整體來看,基金的業績並不存在明顯的動量效應。
五、能否依靠中短期排名選擇基金?
由於考慮到基金短期的優異業績或許更能反映基金在一段時間內凈值漲跌的趨勢,並且有延續這種勢頭的可能性,我們可以通過更短期的業績排名,例如6個月甚至更短的一季度時間作為投資的參考。
上面的表格顯示了以6個月為時間單位,排名在前10%的基金在接下來6個月的業績和股票型基金整體市場情況的比較,不難看出“勝率”的波動性比較大,有時能夠達到80%以上,有時低至20以下。而前10%的基金在下一階段超過其它基金的概率為55%,與之前1年觀察期的結果基本一致。這里值得注意的是,3-6個月對於基金來說是一個較短的周期,其在此期間的表現具有較大的隨機性。
而從10年的整體表現上來看,不論是3個月還是6個月,概率值都表現出兩個階段基金業績並沒有很大的關聯,因此仍然很難通過基金的中短期業績排名來預測其下一階段的表現。
結論
我們前后分別通過股票型基金一年的中長期排名以及中短期排名作為我們購買基金時的參考,在10年的樣本區間內,雖然每階段內基金業績的排名隨著市場行情的跌宕起伏會發生較大的變化,並且有時會出現動量和反轉效應,但是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效應在我們較長的10年樣本區間內能夠相互抵消,通過總體轉換概率矩陣的數值我們不難看出基金在下一個階段的業績與上一階段的關聯性較小,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前期的業績排名所能體現的資訊非常有限,不管基金當前的業績排名如何,均很難判定下一期該基金的表現。因此,只通過基金現有的排名購買基金的規則值得商榷。
此時,更加專業和深入的分析顯得很有必要,比如我們可以結合基金的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業績排名進行篩選,篩選出無論在熊市、牛市還是震盪行情下都能表現出色的基金,此外還要考慮宏觀經濟、基金公司、基金經理等因素。基金作為一種長期投資理財的工具,除了需要可觀的回報,長期的穩定性也非常重要,而前期的業績並不能在后期有所保證。
- 經濟衰退疑慮未退 債券投資三「高」策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