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對俄制裁影響全球能源版圖 俄開始東移南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8-19 09:00


今年3月以來,烏克蘭危機持續發酵,歐美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數輪制裁,7月底制裁升級。國際局勢與地緣政治“連環震蕩”,或導致俄羅斯乃至世界政經版圖重構。但新版圖究竟如何拼接?最終取決於多方力量戰略博弈。對中國而言,身處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中,謹慎研判風險比樂見機遇重要得多。


制裁大戰背后的複雜機理

歐美等國聯手制裁俄羅斯,后者強硬反制,非偶然。它是全球地緣政治、利益博弈綜合作用的必然結果。

從地緣政治角度觀察,烏克蘭危機是此番制裁大戰的導火索。歐盟東擴背景下,烏克蘭成為西方與俄直面的“最后一公里”;美推行全球再平衡戰略,烏克蘭成為其在歐洲與俄羅斯之間佈下的一枚重要棋子,也是抵禦俄勢力向中東染指的緩衝地帶。近年來中亞、北非數次色革命席捲之下,俄深感戰略空間被擠壓,對烏動向更加警惕。從克里米亞危機醞釀,到馬航MH17事件引爆,各方在敏感地區烏克蘭的矛盾最終激化。

從利益博弈角度觀察,制裁大戰背后,不僅有主權國家之間的利益博弈,還有各國內部各種政治力量的博弈,更有歐盟等非國家行為體以及美歐日聯盟的參與。傳統國際關係與國內政治的雙層博弈,讓位於更加複雜的三層博弈。比如,作為歐洲一體化最顯著標誌的歐盟,就需要在平衡內部“老歐洲”、“新歐洲”不同利益訴求外,兼顧整體與美日的戰略協調。即便是“老歐洲”代表英國,在制裁問題上,政府政策與BP等跨國企業的利益糾葛也一直存在。此次行動既包含了各方的戰略交集,也交織了內部的深刻分歧,但總體來看,制裁仍成為短期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

但我們也要看到,此番制裁本質上迥異於近年西方因核問題對伊朗的制裁。伊朗是美國全球均勢政策下,全球戰略的制高點,對其制裁有深刻的歷史和政治背景。對俄羅斯的制裁更像是一場不期而遇的遭遇戰。俄在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多領域體量巨大,且西方各利益集團與其有複雜勾連,對俄制裁短期不可能撼動大國根基,亦不可能輕易封堵其戰略空間,長期對各方而言,均為難以承受之重。西方與俄鬥法,並非伊朗問題的簡單翻版,二者走勢也將迥異。

戰略重擊下的戰術配合

歐美等國以打擊戰略前沿目標為重點,希圖對俄長期發展遏制。這也決定了制裁聯盟戰術的運用。

首先,奉行“三位一體”制裁策略。在市場制裁領域,中東局勢一度使國際油價震蕩上漲,歐盟多國採取進口多元化措施,與俄頻頻牽手,資源大國俄羅斯由此處於相對強勢地位。選擇此刻制裁打壓,彰顯了明確的戰略遏制意圖。技術制裁領域,限制俄獲取歐美敏感技術(特別是石油行業技術),近期看,無疑將阻礙俄油田設備更新、油田服務市場發展、油氣裝備製造業進步,遠期看,將打擊俄技術密集項目如北極大陸架、部分難開採儲量油田及一些頁岩油氣等戰略前沿項目。金融制裁領域,延遲歐洲投資銀行等向俄提供金融資助、凍結部分俄銀行資金支取,必將提高俄能源領域融資成本。受利空消息影響,早在今年1季度,俄資本外溢額就高達600億美元,相當於2013全年水平。

其次, “白臉、紅臉”各有分工。作為主力,美英一直強調在經濟上孤立俄。但歐盟內部情況複雜。德國總理默克爾一度表示對制裁保持剋制;法國由於武器出口領域合作,對制裁持審慎態度;義大利考量天然氣進口,對制裁有所保留。究其根本,既合縱連橫更防止引火燒身,才是各方的根本利益出發點。

進而言之,考慮到經濟關聯程度的不同,歐美等國也不會共進共退。數據表明,俄是美第20大貿易伙伴,美是俄第5大貿易伙伴;而歐盟是俄最大貿易伙伴,俄是歐盟第3大貿易伙伴。不計后果的制裁,既會給歐盟經濟復甦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又將使歐盟經濟更多依賴美國。因此歐盟必須考量騰挪余地。此外,近期日本跟風制裁,其中亦有自身打算。目前日本70%到80%石油從中東進口,為保障能源安全,一直希望投資俄羅斯遠東地區,助其實現進口多元化。如何規避制裁誤傷自身,也是今后日本態度的一個重要考量因素。

下一步,歐美各國制裁政策是否調整以及如何調整,將視各方複雜博弈的結果而定,不排除因意外情況發生而打亂原定部署的可能性。總體來看,經濟全球化格局下,制裁政策不會輕易刺激各方利益的底線,未來制裁政策仍會有所顧忌,將主要以經濟領域為重點。

“能源武器”的戰略空間

對俄而言,如何對歐美製裁加以反制,取決於其在戰略博弈下採取何種戰術選擇。8月,俄出台措施,採取為期一年的農品、原料等進口限令。但在關鍵的“能源武器”上,俄到目前為止表現平靜。一方面,與一般經濟領域“輕型武器”相比,“能源武器”對各方殺傷力過大;另一方面,俄“能源武器”的戰略空間已事實縮小。

1973年發生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機,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阿拉伯成員國集體行動,提價、減、禁運,使工業化國家遭遇二戰以后最大規模經濟危機,同時OPEC國家採取打擊和拉攏兩手策略,導致西方世界內部分化。但眼當下,俄羅斯只是全球能源格局中的重要變數之一,考慮到中東OPEC國家(尤其是伊拉克)、非OPEC油國以及能源消費國等諸多變數的綜合影響,俄運用“能源武器”的戰略威懾力與現實影響力將不如以往。

根本而言,由於全球油氣供需格局的變化,地緣政治關係正在發生深刻改變:從過去的資源地爭奪向消費地爭奪轉變。

這種隱性轉型,長期必將顛覆國際政治經濟力量對比,更使各方攻守之勢大異。具體來,目前歐洲仍是俄油氣出口主要市場,俄出口原油中60%以上面向該地區,對歐洲天然氣出口量約占俄出口總量一半以上。上世紀90年代以后,國際油價低迷使俄羅斯油氣出口獲利不大,資金短缺成為俄經濟建設的瓶頸。近年來隨國際油價飆升,俄羅斯靠能源出口獲得滾滾財源,剛剛恢復了一些元氣,不希望能源財富減量甚至斷流。

近年來歐洲為擺脫對俄油氣依賴,開始尋求油氣進口多元化,俄出口市場正被蠶食,已成其難言之隱。若以經濟策略計,俄不會主動斷油、斷氣,驅逐歐洲市場。從整體經濟環境來看,制裁以來俄股指看跌、盧布貶值,俄經濟脆弱程度可見一斑。能源作為俄經濟命脈,對穩定市場預期乃至國內穩定均具重要戰略意義。因此俄在反制中對於“能源武器”的使用將繼續持謹慎態度。

版圖“余震”與中國應對

制裁大戰給全球政治經濟帶來的全方位影響不可低估,對可能發生的余震,也須保持戰略預見。

就俄而言,或面臨經濟轉型大考。事實上,此番制裁同時暴露了俄內需不足、經濟增長乏力,國家發展對石油、天然氣過度依賴,能源科技核心競爭力面臨瓶頸等長期難題。俄未來若對以上領域加快改革,必將給外部世界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就歐美等國而言,制裁將對全球石油市場特別是油價造成影響。有分析人士認為,制裁長期將利空油價。而從短期來,國際局勢反復變動、頻繁的市場投機行為將加大短期波動,進而影響歐美等國,乃至局部衝擊全球能源價格體系穩定。此外,制裁也必將會傳導至俄能源出口市場佈局,其東移南下的跡象開始顯露。而從長期來看,制裁對美元體系的衝擊值得關注。制裁以來,俄一些公司在訂立合同時棄用美元,啟用人民幣港幣、新加坡元,俄有關銀行也在開展盧布與人民幣結算業務。種種跡象表明,近期國際上試圖繞開美元的各種雙邊多邊機制一旦生復合效應,將對二戰后形成的美元體系帶來新的挑戰。美元霸權 失寵,引發的 “蝴蝶效應”,必將在未來漸次顯現。

從更宏觀的全球關係視野來看,制裁使俄與亞洲及金磚國家關係加速走強。除能源領域中俄簽署天然氣大單已見先機外,俄參與的金磚國家開發銀行7月也正式成立。但制裁是否刺激俄把所謂“脫歐入亞”作為反制回應,未來仍需觀察,畢竟“脫歐入亞”涉及極為複雜的全球政治經濟乃至文化博弈,難以輕下判語。亦有人稱此次制裁大戰將導致所謂“新冷戰”進一步升級,其依據是2007年美在波蘭和捷克部署導彈防禦系統計劃,迫使俄做出強烈回應,世界由此站到新冷戰時代邊緣,由於美蘇爭霸的歷史情節,此次制裁讓人增添了“新冷戰”進一步坐實的猜想。但現在回頭分析,2007年美國的導彈部署計劃乃是打擊伊朗的后手,不過被布什過早暴露了戰略意圖,戰術失策迫使俄做出了提前反應,稱之為“新冷戰”言過其實。此次制裁是否會推動“新冷戰”格局的形成,還有待觀察相關各國對事態發展做出的回應。但無疑的是,一旦坐實,對世界而言必將弊大於利。

於俄近鄰中國而言,制裁大戰既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也非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中國既不可能全然作壁上觀,亦不可能毫無應對。問題關鍵在於中國如何在兩股力量的動態博弈中穿梭往來、趨利避害,維護自身核心利益,進而爭取機遇。如何規避外部頻繁變動,危害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基本保障的底線,是中國在國際關係中需要回答的重大考題。

有形的政經版圖變遷,亟需牽動中國無形的戰略思維版圖升級。“君子視微知著、見始知終”。於戰略上,始終把握核心利益,保持戰略定力和理性姿態,練好發展內功,提高抗壓力的風險智慧;於戰術上,審慎評估不確定性風險,靈活應對突發難題。在複雜國際局勢中,中國需謹慎研判新世情,敏捕捉未來轉化為“新常態”的潛在趨勢,始終放眼全局,把握大勢,如此才能享有“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的淡定與從容。

(來源:FT中文本網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作者介紹:胡森林是世界石油理事會中國國家委員會青年委員,即將出版作《能源大變局》;王亞莘是中國人民大學博士。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