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仔細算算經濟賬 中國跟俄羅斯做朋友劃不來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2-04 08:30


仔細算算經濟賬 中國跟俄羅斯做朋友劃不來
仔細算算經濟賬 中國跟俄羅斯做朋友劃不來

羅天昊撰文指出,中俄之間雖然不似中印之間,有強烈的競爭性,但是,最大問題是,俄羅斯並不需要我們,而除了能源之外,中國也並不太需要俄羅斯。而且隨著美國的頁岩氣革命,未來全球能源供應格局將巨變,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亦是中國能源獲取的另外一個陸路來源,並非俄羅斯不可。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普京之虎,牛群叫苦。

中國之車,一堆廢鐵。

俄羅斯對於中國來說,充滿了象征意義。這個曾經侵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其實對於中國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負擔。普京之虎偷渡中國,中國還要投放牛群給它吃,不敢給收拾到動物園去,虧本的厲害。而同時,中國車10月份在俄羅斯的銷量幾乎全線下滑,部分品牌甚至一輛都沒有賣出去,凸顯了中國與俄羅斯之間,並無產業互補。

近年來,中國官方熱衷與俄羅斯交朋友,但是,從經濟角度而言,中國與俄羅斯交朋友,沒啥好處,吃虧的多,根源在於中俄兩國並不互補。唯一覺得讓中國人占便宜的,是中俄之間的油氣輸送協議,但是,隨著石油價格下跌,中國又成了冤大頭。

事實上,就長久與大局而觀,俄羅斯並非中國最佳經濟伙伴。中國未來二十年乃至更久的最佳伙伴仍然是美國。

中國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后,未來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似乎是勢所必然,而不久世行發布報告,認為根據購買力,中國今年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所以,很多人都認為,美國是中國未來的最大對手,亦是未來發展的最大阻力。

事實上,中國未來最大的對手,是金磚國家,而中國未來最需要借助的幫手,才是美歐。

產業互補是中美最大的合作基礎

無論國家還是城市的崛起,均有其獨特的時勢。

中國崛起的本質,亦在於抓住了全球產業轉移的契機,通過改革開放,重新融入世界體系。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歷程,既是中國承接全球產業轉移的歷程,亦是參與全球產業鏈獲得的回報的過程。

在中國崛起過程中,與歐美市場的互補,獲益巨大。就中國在全球產業鏈所處的位置而言,中國仍然位於全球產業鏈的下端。而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則處於產業鏈的上端,中國與互取長短,形成了基於現實的國際分工。

在上游產業,核心技術基本掌握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但是,中國成為全球世界工廠,亦可以制造業優勢,挾制全球發達國家。中國廉價的制造業商品,對於發達國家的日常生活造成巨大影響,幾乎滲透到各個角落。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曾發表文章《沒有“中國制造”的一年》,描述一個美國家庭抵制“中國制造”近一年后終於發現,“沒有中國產品的生活一團糟”。

同樣,缺少美日歐的中國,中國很多東西亦玩不轉。中國最先進的航天工業,已經落后於世界先進十年以上,剛上馬幾年的大飛機項目,在中國國內則是幾乎是白手起家,舉步艱難,核心技術控制美國、法國,以色列等發達國家手中。而在新興的電動車,太陽能等領域,核心技術亦在美、德、日等國。在中國競爭最激烈的家電行業,核心的技術卻在美國和日韓,甚至在led領域,中國企業更是全面受制於日韓,三星加索尼,幾乎成為中國家電企業無法翻越的大山。扼中國顯示器之命脈。中國的電視機,電腦顯示,非通過日韓和台灣企業不可。

如此,則中國與日美歐等發達經濟體之間雖有競爭,但是,基於互相之間的產業落差,更多的是互補。

事實也是如此,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出口的三大市場,依次是歐盟,美國,日本,若以國家論,則美國是中國第一出口國,以進口論,此前的三十年間,美國一直是中國最大的進口國,直到前年才被日本取代。綜合而言,由於彼此產業互補,美國是中國最大,亦是最理性的貿易伙伴。

2013年,中美貿易額為5624.5億美元,其中,美國對中國出口1220.2億美元,美國自中國進口4404.3億美元,中國順差達到驚人的3184.2億美元。在此可以看出,中國從中美貿易中,獲得了巨大的利潤。美國對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的幫助和帶動作用。

鑒於中國在一段時期內,尚且無法改變其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未來20年內,中國與美國,仍然是可靠的朋友,而非對手,中國崛起,仍然需要借助美國的力量。若中美彼此將對方視為威脅,實為短視。

而中國縱使未來成為世界第一,仍存在結構上的缺陷,中國在未完成產業升級,向全國高階產業進發之前,中美仍是全球最具互補性的國家。美國仍將是中國無法替代的最佳經濟盟友。

俄羅斯並非中國良友

中國車在俄羅斯全線潰退,充滿象征意義。

如拋棄政治因素,則俄羅斯在經濟上與中國缺少根本的互補,並非中國的良友。

自俄羅斯獨立至上世紀末,中俄貿易額長期停滯在大約50億美金左右。上一個十年開始了快速增長,除2002年和2006年之外,其余年份增長均超過30%以上。但是,中俄貿易,多數是逆差。金融危機當年的2009年,兩國貿易突降31.8%,出口更是下降40%以上。2010年和2011年,中俄貿易增長40%以上,2012年之后又開始回落,上半年甚至同比下降。2013年微增微增1.1%。

2013年,中俄貿易總額接近900億,其中,中國順差90余億,但是,從中俄貿易總體來看,中國多數時期是逆差。

1991—2006年中俄貿易逆差累計422.1億美元,2007年中俄貿易逆差形式有所改變,2007年、2008年中國對俄羅斯的貿易順差為87.77億美元和92.5億美元。但2009年中國對俄貿易又出現37.7億美元的逆差。2010年以來,中俄兩國經過經濟的恢復性增長,擴大了相互間的進出口貿易,中俄貿易額逐步恢復到了危機前的水平,中國又出現了貿易順差37.7億美元。但是2011年又出現逆差。最近兩年才恢復順差。

直接一點,與俄羅斯做生意,中國獲利不多,倒是俄羅斯獲利更多。由此,中國成為俄羅斯第一貿易大國,而俄羅斯對於中國的重要性,卻排名在第十名左右。中國與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均排在俄羅斯之前。

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源,還在於中俄兩國之間的產業結構。

中俄之間雖然不似中印之間,有強烈的競爭性,但是,最大問題是,俄羅斯並不需要我們,而除了能源之外,中國也並不太需要俄羅斯。而且隨著美國的頁岩氣革命,未來全球能源供應格局將巨變,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亦是中國能源獲取的另外一個陸路來源,並非俄羅斯不可。

在俄羅斯出口中國的產品中,60%以上為能源和礦產等,而中國出口俄羅斯的,主要為紡織,輕工,后來延伸到陶瓷,家具等領域。早年中俄邊境上,很多中國人穿著厚厚的衣服處境,然后在俄羅斯把衣服賣了,穿了很薄的衣服回來。這不是笑話,而是現實。

但是,俄羅斯所需要的主流的制造業,特別是機械設備,卻是來自歐洲。他們不需要中國。

2013年,俄羅斯從非獨聯體國家的商品進口結構中,機械設備所占比重為50.8%,此前更高。而其中,有一半來自歐洲。

在亞信峰會期間,中國流行一個段子,說普京看到上海路上太干凈,覺得汽車市場前景廣闊,準備出口汽車到中國來。問題是,俄羅斯自己的汽車,除了本國外,主要從哪里進口?

目前,俄羅斯進口轎車的主要來源國分別是日本,德國,烏茲別克,韓國和英國。沒有中國。俄羅斯進口的新轎車主要來自日本、德國、烏茲別克斯坦、韓國和英國。

這就是中國和俄羅斯產業貿易的縮影。

產業不互補,所以中國和俄羅斯未來貿易預期並不高,2012年,兩國首腦在莫斯科提出的目標是2015年達到1000億,屆時不過是中美貿易的六分之一而已。

不僅中俄本身產業互補性強,成為經濟盟友的前景不大,而且中國和俄羅斯在中亞貿易方面,存在巨大競爭。

目前,在能源方面,中亞諸國是俄羅斯的強有力替代者。部分人士甚至喊出“沒有俄羅斯,我們也不缺氣”。而在中國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中,俄羅斯亦是中國的巨大挑戰。中亞諸國的工業品,主要來自俄羅斯,對於中國的制造業出口絲綢之路的中亞諸國,造成了巨大挑戰。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