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獵戶座太空艙今升空 4年後繞月 料2035年探索火星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美國載人太空探索計劃再度啟航。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獵戶座」太空艙定於美東時間今(4)日清晨7時零5分(香港時間今晚8時零5分)在佛羅里達升空,標誌美國自1960年代太陽神登月計劃後再度測試外太空載人飛行器。今日試飛的「獵戶座」並沒載人,重點是測試隔熱和降落系統,航程4.5小時。當局預計4年後再試驗無人版「獵戶座」繞月飛行,2021年試驗載人版,最快2035年載人探索火星。
香港《明報》綜合外媒報導,「獵戶座」(Orion)是NASA為「星座計劃」研發的新一代載人太空飛行器,每架可載4至6名太空人。今日試飛的無人版「獵戶座」由「三角洲4」重型運載火箭搭載,在佛州的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三角洲4」火箭由「聯合發射聯盟」(ULA,洛歇馬丁及波音合組企業)研製,會把「獵戶座」送上離地球5800公里的外太空,之後「獵戶座」會以時速3.22萬公里墜回大氣層再跌入太平洋。
「獵戶座」試飛高度比國際太空站軌道(離地約420公里)高約12倍,亦是自1972年美國「太陽神17」號(Apollo 17)後,載人艙離地飛行最遠距離。這次試飛行程一大目標是測試「獵戶座」的隔熱板能否抵擋回程時的2200℃高溫,同時亦將試驗降落傘能否如預期把太空艙的墜地速度減至32公里,令其軟着陸跌入太平洋以便回收。NASA亦希望測試「獵戶座」的「發射中止系統」。
今日試飛標誌美國載人探索火星重要一步。按計劃,第二個不載人「獵戶座」將在4年內由太空發射系統(SLS)火箭搭載,發射到約38萬公里外的月球作繞月飛行。到了2021年,「獵戶座」將搭載太空人作第三次飛行,那將是美國1969年至1972年太陽神登月計劃後,首度有太空人在地球軌道外飛行。NASA蘭利(Langley)研究中心工程師布瓦諾特(Richard Boitnott)說﹕「我希望周四的試飛可以激發公眾,也可激發喜歡數學和科學但未肯定前路的中學生(確定志向)。」
小行星和太陽系內行星探索近年成為太空強國追逐目標。歐洲太空總署(ESA)周二在盧森堡宣布斥資40億歐元(382億港元)建造新一代「阿里安6」型(Ariane 6)火箭,計劃2020年處女航,希望在競爭激烈的衛星發射市場上保持領先地位。
「獵戶座」今日試飛是為未來美國探測火星鋪路,與歐巴馬2009年上台大有關係。2003年穿梭機「哥倫比亞」號失事墜毁後,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提出重返月球政策,目標是在2020年或之前重新派出太空人往月球探測。隨着歐巴馬上任,太空目標亦見調整,目標轉為探索近地球的小行星帶和火星,希望在2025年前派太空人登陸近地球的小行星。
不過美國太空總署(NASA)發言人承認,今次「獵戶座EM-2」的計劃是對獵戶座太空發射系統(SLS)與太空人全面融合的首次測試,要談帶太空人上小行星探訪仍是言之尚早,分析相信要到下一代的「EM-3」甚至「EM-4」系統才有望成真。登陸小行星會是登陸火星的第一步,小行事本身有許多珍貴的岩石和礦物,值得探索,亦會有助NASA準備火星之旅。
登陸火星的一大意義,在於探索火星究竟有沒有生命,這亦是科學家一直激烈爭論的話題。最新出爐的研究也許提供一些線索,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校的科學家團隊周二公布,2011年7月墜落摩洛哥沙漠的隕石上有水造成的裂痕,上面找到可能源自生物的碳成分。
研究團隊稱,同位素偵測顯示隕石裂痕中的「碳-13」與「碳-12」的比例,與地球上源自生物的碳脗合,沒有比「火星上有生物可能」更好的理論可解釋這種碳痕迹。這塊被命名為「Tissint」的隕石,相信是70萬年前小行星擊中火星後從火星彈射出的碎片。
[NT:PAGE=$]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援引美聯社報導,「獵戶座」標誌新一代載人太空任務的開始,美國太空總署(NASA)為迎接太空探索新時代,上周更換了肯尼迪太空中心的倒數計時器。新計時器已於前日投入服務,倒數「獵戶座」升空。
舊有倒數計時器自1969年「阿波羅12號」太空船發射起沿用至今,30年來見證無數太空任務。NASA發言人迪勒表示,舊計時器一直運作正常,但因為年代久遠,已難以取得零件,令維修成本變得昂貴。
新計時器價值28萬美元(約217萬港元),長8米、高2米,外形與舊計時器類似,也接近體育館和球場常見的時鐘,除了報時外還能顯示不同影像,可以即時轉播火箭發射台的情況。
「獵戶座」試飛時間表
發射前
-7秒 啟動主引擎
-5.5秒 點燃德爾塔四號火箭的3個RS-68A引擎
發射一刻
0秒 升空
發射後
3分56秒 左舷、右舷及主要推進器燃料用盡後自動脫離,墜落大西洋
5分33秒 火箭關閉RS-68A引擎後,核心節與上節分離
5分49秒 點燃火箭上節的RL10引擎,推動「獵戶座」進入初步軌道
6分15秒 火箭穿過大氣層後,3塊氣動板塊脫離太空船模擬機艙
6分20秒 棄置系統塔台脫離。當執行載人任務時,塔台將是太空人在發生事故時的緊急逃生手段
17分39秒 RL10引擎完成首次點燃後關閉
1小時55分26秒 RL10引擎重啟,把「獵戶座」推上離地5,794公里的軌道,為高速重返地球作準備
2小時0分9秒 RL10引擎關閉
2小時05分0秒 進入范艾倫輻射帶下層,其間將有15分鐘遭受強烈輻射
3小時05分0秒 到達試飛任務最高點
3小時23分41秒 裝有隔熱屏障的船員艙脫離模擬機艙
3小時30分0秒 再次穿越范艾倫輻射帶下層
4小時13分35秒 到達大氣層上層
4小時13分41秒 高速穿過大氣層,產生高熱,其間通訊將暫時中斷
4小時16分5秒 重新取得通訊
4小時19分31秒 打開2個風向降落傘,開始降落程序
4小時20分38秒 打開3個直徑116呎的主降落傘
4小時23分20秒 墜落太平洋
資料來源:Space Flight Now網站/香港文匯報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