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擬購中國數十億美元元器件 七股將大漲(附股)
鉅亨網新聞中心
編者按:據俄媒體6日披露,俄羅斯國防部計劃向中國購買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電子元器件以填補俄國防和航天領域的需求空白。
俄擬購中國數十億美元精密元器件 打破西方壟斷
隨著資訊化程度的不斷提升,高水平的電子元器件已經成為高科技戰爭和和航天發展的核心部件。現代飛機等大型裝備上的電子元器件動輒達到千萬個。而近期由於歐美對俄羅斯實施的嚴厲制裁,俄羅斯從西方國家進口電子元器件遇到“卡脖子”困境。據俄媒體6日披露,俄羅斯國防部計劃向中國購買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電子元器件以填補俄國防和航天領域的需求空白。
俄航天界迫切希望與中國合作
俄羅斯《訊息報》8月6日報導稱,俄導彈-航天領域企業及軍工綜合體從下一年度計劃向中國一些電子元件基地購買價值約10億美元的產品。俄航天署訊息人士表示,在未來2年左右時間內,俄羅斯的電子元件基地還無法生產航天和軍事領域所需數量的電子產品,因此,計劃向中國購買數十億美元的相關產品。該訊息人士表示:“我們正在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合作。它的研究所已向我們提供數十個方案,這些產品要么可以直接替代,要么稍作修改就可以替代美國的產品。在大量購買前,我們正在翻譯技術資料,測試產品在敏感性溫度、振動、重帶電粒子等作用下是否符合所需效能。”本月18日,中國公司的12個從事電子元件研發生產的研究所代表將赴莫斯科參加為俄生產商舉辦的特別研討會。之后,類似研討會還將在聖彼得堡舉行。這名訊息人士稱,這一研討會是由俄羅斯航天署、列舍特涅夫資訊衛星系統股份公司等單位組織的。列舍特涅夫資訊衛星系統股份公司已確認中國代表團將訪問和準備舉行研討會的訊息。俄羅斯導彈航天集團聯合公司辦公室也表示對發展與中國的合作感興趣。該公司資訊政策部部長伊戈爾·布連科夫表示,該公司準備與所有生產電子元器件的基地合作,只要他們能夠在質量、交付日期和價格領域給出具有競爭力的報告。而在西方制裁的背景下,與中國的合作變得尤為迫切。
據報導,俄羅斯公司每年向美國購買價值約20億美元的電子元器件。“格洛納斯-M”衛星75%-80%使用的都是西方國家的電子元件。俄“格洛納斯”系統首席分析師安德烈·約寧表示,在微電子領域與中國生產商大規模合作,將是組建金磚國家技術聯盟的第一步。
而電子元件還不是中俄合作的唯一領域。據俄新網6日報導,俄羅斯地緣政治問題研究所所長康斯坦丁·西夫科夫表示,本應供應俄羅斯穆利諾作戰訓練中心的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生產的激光設備完全可用中國同類產品代替。
中國有能力接盤嗎?
中國軍事專家王亞男6日對記者說,中俄合作的可能性很大,俄遭受西方聯合制裁,客觀上給中俄民用和軍用領域的合作創造了非常好的前景。中國目前在這方面,不論是從元器件的生產,還是基礎材料的研究,水平不是全球最高的,但產品體系很完整,自給能力很強,而且一直在持續發展,不斷進步。王亞男認為,這種合作可能會把中俄軍工合作帶到更高階段,比如中國利用現有的元器件研發生產體系和技術人才儲備,俄羅斯發揮過去幾十年積累的項目整合優勢。如果中俄以這種互補的模式進行一些高精尖技術合作,也許可以打破西方對於電子元器件領域的壟斷優勢。這種合作可能會幫助俄羅斯重建國防科技研發體系的完成性。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國航天專家6日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認為,中俄在航天領域合作的可能性存在。俄羅斯每年要發射大量通訊衛星、遙感衛星以及貨運和載人飛船,這些裝備都需要大量電子元器件,俄正在研制的超級運載火箭“安加拉”也可能在用國外元器件,因此一旦西方借此卡俄羅斯,俄羅斯可以轉向從中國購買。但這名專家認為,中國可以幫俄解決很多問題,但不能解決全部問題。一是產品效能能否完全替代西方同類產品,二是種類是否足夠齊全,三是新元件與俄方平臺可能還需要一個磨合的周期。不過,從中國購買有一系列好處,一是保障供應,二是價格會比較優惠。
會引發太空新冷戰嗎?
這名中國航天專家認為,如果美國在元器件方面卡了俄羅斯的脖子,俄羅斯也會反制美國。這也許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甚至引發太空新冷戰。比如美國因為沒有天地往返系統,所以俄羅斯替美國向國際空間站運送人員和物資的飛船的價格可能會上漲,飛船以后可能會成為俄羅斯的一張牌,還有就是美國用於發射軍用衛星的“宇宙神-5”運載火箭上的RD-180發動機是俄羅斯生產的,未來也許就不再賣給美國了。
不過,王亞男認為,俄羅斯對於向國際空間站運送人員和物資方面,未必會輕易采取重手段,因為俄羅斯在這方面是有道義責任的,如果放棄責任只會在國際空間合作上處於更不利地位,對於俄羅斯經濟也沒有好處。
航天電子(行情,問診):受益航天產業高速增長,資產注入預期強烈
航天電子 600879
研究機構:安信證券 分析師:鄒潤芳,王書偉 撰寫日期:2014-07-30
受益航天產業高增長,軍品收入占比較高
“十二五”期間中國力爭實現百箭百星計劃,航天發射活動較“十一五”時期增長一倍,同時,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研制、北斗二代系統進入運營推廣期以及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都提升了航天產業的景氣程度,預計未來5年航天產業的增長速度將在15%以上,公司有望保持20%以上增速。公司營收中88%為軍品業務,占比較高,將顯著受益於航天軍工的高速發展。
技術實力領先,無人機將成新亮點
公司在無人機領域技術領先,2013年攻克了多項無人機系統技術難題。無人機資訊系統憑借先進的技術實力,市場開拓能力顯著增強,成功中標警用無人機系統采購項目,實現了在警用市場領域的重要突破;小型長航時無人機系統成功中標海洋環境監測項目,奠定了無人機系統產品進入國內海洋應用領域的重要基礎。我們預計無人機業務將成為公司今後利潤重要的增長點。
大股東持股比例較低,資產注入預期強烈
公司大股東航天時代電子公司直接和間接持有公司26.23%的股份,持股比例較低,存在資產注入的動機。尚未注入上市公司的企業資產還有7107廠、7171廠、230廠和航天時代光電,研究所資產包括13所、771所等。目前大股東7107廠2013年動工的寶雞航天產業基地項目需要投入資金13.5億元,通過資產注入配套融資無疑是理想選擇之一。因此,我們判斷公司今後資產整合的可能性較大。
投資建議:買入-A投資評級,上調6個月目標價16元。不考慮資產整合因素,我們預計公司2014年-2016年EPS分別為0.30元、0.37元和0.51元,維持買入-A的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募投項目建設進度滯后;資產整合進程不及預期。
中航機電(行情,問診):1季度業績不具趨勢性,全年業績預計穩步增長
中航機電 002013
研究機構:廣發證券(行情,問診) 分析師:真怡,羅立波 撰寫日期:2014-04-21
核心觀點:
公司13年收入6.73億元,同比增0.84%;歸屬母公司凈利潤4.19億元,同比增12.69%;13年EPS0.58元/股,同比增11.54%。業績符合預期。公司收入增幅較小,主要是非航產品中的其他制造產品下降較大。14年1季度收入12.35億元,同比增2.13%;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0.25億元,1季度EPS-0.03元/股;公司同時預告中報歸母凈利潤范圍為1.5億到2.2億。
13年航空產品增長,非航產品下降,公司收入結構航空產品仍占大頭。公司航空產品、非航產品、貿易服務及其他三大類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約為56%、41%和1%,航空產品占比進一步上升。這主要是航空產品收入增長約16%,非航業務收入則由於慶安公司壓縮機業務的下滑而下降約15%。
綜合毛利率提升、但費用率增加且13年資產減值損失增加。13年公司綜合毛利率提升3.76個百分點,其中航空產品毛利率提升了約1.58個百分點,非航產品毛利率也有3.06個百分點的提升;三項費用率較上年同期增加約1.89個百分點。另外,由於2012年資產減值損失有較大沖回從而增加了12年凈利潤,13年因為沒有大額沖回而體現出損失的增加。14年1季度凈利潤出現虧損主要是由於1季度軍品交付較少,歷年來1季度公司業績就是全年低點。隨著后續軍品正常交付結算,盈利數據也將趨於正常。公司定下14年收入74億、利潤5.1億的目標,我們認為穩定增長可以期待。
盈利預測和投資建議:13年12月公司公告過受托管理控股股東-中航機電系統公司旗下18家公司,短期看受托管理對公司業績的影響不大,但進一步明確了公司作為機電系統公司的整合平臺地位。預計公司14-16年EPS為0.60、0.63、0.72元/股,對應14年的PE約24倍,在整個軍工行業中公司估值水平相對較低,我們看好公司作為中航機電系統公司整合平臺以及國內軍民用飛機大發展帶來的發展前景,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公司后續資產整合推進進度具有不確定性;公司非航業務可能仍會持續受到市場環境變化的影響。
航天科技(行情,問診):業務規模保持穩中有升,大力拓展車聯網市場
航天科技 000901
研究機構:西南證券(行情,問診) 分析師:許維鴻 撰寫日期:2014-03-21
事件:
201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2,616萬元,同比上升1.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767萬元,同比上升21.26%。按最新股本攤薄EPS0.19元。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送現金股利0.2元,不實施公積金轉增股本,不送股。
點評:
業務規模保持穩中有升,利潤增幅大幅提升: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穩步增長。目前公司主營產品中,車聯網及工業物聯網、石油儀器設備、電力設備等產品發展勢頭良好,銷售占比中最大的航天產品順利完成各項產品配套任務,其中,慣性控制系統及產品全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4.5%,加速度計組合圓滿完成“嫦娥三號”等航天重大工程任務。同時公司海外市場拓展也成效顯著。公司車聯網項目年內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衛星及應用發展專項資金資助。公司圍繞著內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年內在項目管理、計劃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內控體系建設、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管理效能不斷提高。致使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和每股收益較去年同期增速都大幅超過營業收入的增速。
加大車聯網及環保項目投入,市場拓展順利:2013年,公司加快在車聯網版面的步伐,車聯網業務的市場拓展全面鋪開,實現了江西、寧夏、安徽、浙江、福建、山西、江蘇、河北等八個省區的版面,其中,江西公司、福建公司已經注冊成立,浙江、山西、寧夏等子公司正在籌建中。完成五個省級運營平臺的建設,五款終端產品通過交通部檢測並公告。環保物聯方面,在脫硫脫硝等傳統業務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環境監測(CEMS)業務表現突出,運營維護也呈現增長態勢,對業績增長有所貢獻,同時開展了節能、環境修復等業務。2014年度公司將繼續以戰略規劃為中心,進一步聚焦車聯網、物聯網、航天技術等主業,充分抓住國家物聯網發展契機,取得車聯網、軍用物聯網領域的快速發展,同時積極拓展石油物聯、環保物聯等應用領域。
盈利預測及評級:預計公司2014-2015年EPS分別為0.22元、0.27元,對應2014年動態PE67.58倍;維持“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車聯網貨運車輛監管方式的政策是否具有延續性、市場競爭風險、新技術研制風險
航天晨光(行情,問診):整合資源,輕裝上陣
航天晨光 600501
研究機構:信達證券 分析師:皮建國 撰寫日期:2014-04-21
裝備制造業將受益於經濟轉型升級。公司是科工集團裝備制造類上市公司。裝備制造業是國家戰略性產業,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和重大工程建設等為行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公司業務調整初見成效。2013 年公司開始對旗下資產進行大幅度調整,收縮業務調整產品線, 2014 年對虧損業務整頓和清理工作完成后,我們預計公司經營業績有望實現反轉。
新業務有望成為利潤增長點。公司集中優勢資源版面環衛設備、軍民油料儲運車輛和LNG 儲運等前景向好行業。借助公司在特種車輛等領域的優勢,重點業務有望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盈利預測:公司於2013 年年末發布非公開發行A 股股票的增發預案,發行活動尚未通過證監會核准。考慮到募投項目達產時間為2019 年,我們在估值中暫不考慮本次增發事項的影響。我們預計公司2014 年至2016 年歸母凈利潤為0.69 億元、1.20 億元和1.53 億元。按照當前股本3.98 億股計算,相應的EPS 分別為0.18 元、0.31 元和0.39 元,對應2014 年04 月17 日股價(9.44 元/股)的PE 分別為55、31 和24。結合同類公司市盈率,我們給予公司60 至65 倍的市盈率區間,對應的價值區間為10.8 元至11.7 元。首次覆蓋給予公司“增持”的評級。
股價催化劑:市政環衛車輛和LNG 儲運設備的市場打開;我國航空航天領域對公司軍工產品需求增長;公司非公開發行A 股計劃獲批。
風險因素:股票增發不成功或募集金額不達預期;新進市場開拓不達預期;業務收縮短期內會降低公司營業收入。
航天電器(行情,問診)調研簡報:軍用民用雙引擎引領增長
航天電器 002025
研究機構:長城證券 分析師:袁琤,王霆 撰寫日期:2013-07-04
投資建議:
公司主導產品為高階繼電器、連接器和微特電機,廣泛應用於航天、航空、電子、船舶、兵器、交通、通訊等領域。公司市場開發、新產品開發能力強,管理能力持續提升。2012年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圓滿完成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等國家重點工程配套任務。預計公司2013-2014年EPS為0.47元、0.54元,目前股價對應PE為19.7倍、16.7倍,給予公司“推薦”的投資評級。
要點:
軍用連接器行業保持優勢。公司為軍用連接器行業龍頭,產品供應給各大軍工集團,多數產品為訂制產品,客戶及需求穩定。2012年公司連接器營業收入6.45億元,同比增長29.4%,毛利率41.75%。公司主要優勢集中在航天領域,隨著國內航天事業發展。未來公司將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微特電機領域實力強大。公司2012年電機收入2.52億元,同比增長31.53%,毛利率30.53%。公司電機產品分軍用和民用兩種。軍用產品產能穩定,民用產品處於起步階段,鑒於公司在民用復式永磁電動機等領域已經進入中石油等大型央企的產業鏈,未來電機業務將有新的突破。
繼電器領域技術國內領先。公司是軍用繼電器領域龍頭,2012年繼電器營業收入1.71億,同比增長27.8%,毛利率54.72%。繼電器行業毛利率較高,收入和市場份額較為穩定,公司繼電器業務將保持穩定增長。
宇航級產品未來增長看好。公司是國內為數不多掌握宇航級產品關鍵制造技術的高階電子元器件供應商,幾乎參與了國內所有的載人航天項目。航天業對於電子元器件的需求十分旺盛。未來我國將進行一系列航天計劃,包括2015年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發射,預計公司宇航級產品業務將保持高速增長。
國家鼓勵新型機電組件發展。“十二五”期間是我國電子技術和機電產品更新換代與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國家產業政策支援新型電子元器件及機電產品的發展,以提高裝備資訊化水平、系統整合能力和節能水平,其中,繼電器、連接器和微特電機是國家政策重點支援的項目,將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援。
風險提示:行業競爭加劇。
中航電子(行情,問診)調研快報:托管航電板塊,航電龍頭地位穩固
中航電子 600372
研究機構:東興證券 分析師:劉斐,趙炳楠 撰寫日期:2014-07-18
關注1:航電領域的龍頭地位穩固
公司是國內航空電子設備的主要生產商,依托實際控股人中航工業集團的技術和資源優勢,在航電領域處於壟斷地位,航電產品廣泛應用於各類國產機型,並占有極高的比例。由於航電行業具有較高的資金壁壘和技術壁壘,國內其他企業一般只做一些航空產品的配套件,規模很小,很難與公司形成競爭。
關注2:受益於航空產業的快速發展,航電業務穩步增長。
航電業務是公司的主要業務,2013 年航空產品的收入占比達到80% 左右。公司的航電產品主要為各類國產機型進行配套,訂單主要來源於國內各大主機廠。飛機領域向來有“一代平臺,幾代航電”的說法,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航電產品的更新換代正逐漸提速,航電產品成本占整機成本的比例也越來越高。據統計,目前在先進戰斗機上航電系統成本已占到40%左右,對於電子戰飛機、預警機等甚至高達50%。
我們認為,公司將充分受益於我國航空產業的飛速發展,航電業務的增長主要來源於新機型的增加以及老機型航電產品的更新換代。另外,未來我國低空空域開放以及國產大飛機項目的投產,也將進一步增加公司航電產品的市場空間。預計公司航電業務的增速將高於我國航天產業增速,未來十年復合增速有望超過20%。
關注3:民品業務和非航空防務業務的發展空間充滿想象
按照公司戰略規劃,未來航空軍品、民品、非航空防務的占比將達到3:4:3。按照2013 年航空軍品占比80%計算,未來民品和非航空防務的增幅將達到9 倍以上。當前,公司在民品業務方面主要是依托電子技術的拓展,我們預計未來也可能會采取外延式收購的方式;在非航空防務方面主要是向航天、船舶等領域拓展軍品業務。當前,公司成立了創新基金和商業創新平臺,用於引導和支援子公司的創新業務,預計民品和非航空防務將成為未來幾年公司業績新的增長點。
關注4:托管航電系統公司,未來整體注入可期
2014 年6 月,中航工業集團將航電系統公司100%股權委派公司管理,托管資產中包括了5 家研究所(自控所、計算所、上電所、雷電院、電光所),在整個軍工行業是首次。我們認為托管后影響主要有兩方面:1) 托管費用不超過航電系統公司營業收入的5‰,按2013 年收入149 億計算,將為公司帶來約7450 萬元的托管費;2)公司將對托管的航電系統公司的生產經營具有充分的決策權,意味著將整個航電板塊納入了上市公司的管理范疇,我們認為,此次托管為將來航電板塊的整體上市做好了準備。2013 年,航電系統公司收入149 億元,凈利潤13.6 億元,分別相當於公司的2.5 倍和2.2 倍。如果未來航電板塊實現整體注入,公司市值預計將增加一倍以上。
結論:
公司是我國航空電子領域的龍頭企業,依托實際控股人中航工業集團的技術和資源優勢,處於行業壟斷地位。公司以航電業務為主,2013 年占比達80%,航電業務將充分受益於我國航空產業的飛速發展,國產新機型的增加和航電產品的更新換代將成為公司航電業務的主要增長點,未來低空空域開放以及國產大飛機的投產將打開公司新的增長空間。民品和非航空防務將是未來公司主要的業務拓展方面,為了達到公司“343”的戰略目標,民品和非航空防務將在現有基礎上增加9 倍以上,增長空間巨大。中航工業集團將航電系統公司100% 股權委派公司管理,是軍工行業內首次將研究所資產托管於上市公司,一方面有望為公司帶來約7450 萬元的托管費,另一方面也在為航電板塊的整體上市做準備。
我們看好公司航電業務的發展以及航電板塊整體注入的前景,預計公司2014-2016 年每股收益為0.39 元、0.53 元和0.62 元,對應PE 為57 倍、42 倍和35 倍。首次關注給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
軍工研究所改制可能不達預期,影響航電板塊整體注入進度。
四創電子(行情,問診):安防再下一城,雷達業務有望超預期
四創電子 600990
研究機構:中航證券 分析師:李軍政 撰寫日期:2014-07-15
投資要點:
安防市場開拓卓有成效。長豐縣視頻監控系統是公司繼合肥市公安局5.37億元視頻監控項目之后,在公共安全市場上的又一次斬獲。根據建筑合同會計準則中的收入確認原則,預計該合同將在14年形成大部分收入,有效提振公司本期業績。隨著安徽省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設規劃陸續出臺,公司作為省內安防領域的大型央企,依托中電科38所的相關技術優勢,將顯著受益於該進程。以合肥為中心,覆蓋全省、延伸全國的安防產業版面正徐徐拉開。
低空預警雷達放量可期。在我國低空開放漸行漸近,國內小型航空飛行器大量增長的背景下,人民防空低空預警雷達作為政府規劃建設項目已經逐步向全國鋪開。按照原計劃,2017年底,將完成全國2000余縣3000余部低空預警監視雷達的建設任務。雖然當前縣級覆蓋的推進有所放緩,但我們認為作為低空開放前政府必備的基建設施,隨著低空開放的愈發臨近,公司的人防項目有望提速,低空預警雷達量能可能超預期。
背靠中電科38所,資產注入空間大。大股東38所是集研究、開發、制造、測試於一體的綜合性電子資訊研究所,目前確立了預警探測、對地觀測、資訊對抗、測控通信、浮空平臺、公共安全、整合電路七大業務板塊。公司僅涉足其中的兩個業務領域。13年38所扣除公司貢獻的收入后實現收入約42億元,是公司的3.8倍,未來資產注入空間巨大。隨著研究所改制預期的提升,38所資產的高ROE特征將顯著提升公司估值。
維持“買入”評級。預計公司2014、2015年EPS分別為0.68元、0.85元,參照相關軍工類電子上市公司14年估值47.28X,公司14年目標價32.15元,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因素:低空開放進程低於預期;安防市場省外拓展受阻。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