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歐洲盤前—會議紀要聊勝于無,市場走勢變化有限

鉅亨網新聞中心


作為日內焦點的美聯儲會議紀要,並未能夠明顯改變市場目前的預期,對市場走勢的影響也僅存在於極短期以內,盡管會議紀要在短時間內引發了市場的波動,但相對於公布前,市場再度恢復平穩后的變化非常有限。

收盤美股小幅回落,不過跌勢並不強勁,道瓊斯指數收盤下跌0.01%,收報17685.93點;納斯達克指數收盤下跌0.57%,收報4675.71點;標普500指數收盤下跌0.15%,收報2048.71點。因會議紀要相較之前的政策聲明體現了更多的關於通脹預期下跌的擔憂,在布后,市場一度收復失地,低通脹給央行更多保持低利率的空間,這對股票市場是一個利好,不過隨后美股便回吐了全部漲幅,再度轉為下跌。

美國國債的表現與美股類似,於盤中短暫上揚后收盤下跌。周三尾盤,基準10年期國債下跌8/32,收益率報收2.351%。30年期國債下跌19/32,收益率報收3.076%。

匯市同樣出現了短暫的非美貨幣快速反彈跡象。歐元/美元匯率一度逼近1.2600整數關口。其他非美貨幣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反彈。不過隨著接下來的時間內再度出現震盪,因會議紀要引發的漲勢幾乎被全面回吐,而日元再度成為表現最弱的非美貨幣,美元/日元一度上破118整數關,再度更新了7年高點。

總體來看,盡管美聯儲會議紀要中略微表現出了對未來經濟走勢以及通脹的擔憂,但沒有達到改變市場加息預期的程度,美聯儲的加息預期,現在可能依然主要維持在明年年中。



具體來看,會議紀要對美國經濟的擔憂依然源於外圍經濟環境以及通脹問題。

美聯儲委員10月份舉行政策會議時,對金融市場的波動、海外經濟增長疲弱以及美國低通脹可能繼續下行的風險存在擔憂。不過,他們仍在會中決定結束債券購買計劃,因美國經濟與勞動力市場看來已步上進一步好轉的軌道。

根據周三公布的會議紀要,出席10月28日至29日決策會議的委員們指出歐洲、中國與日本的經濟前景有些疲弱,下行風險也上升,同時美元兌主要國家貨幣走強。

會議紀要顯示,官員們認為海外經濟與金融情況若進一步惡化,美國中期經濟增速可能會比現在預期的低。不過,許多委員認為,美國經濟受到的影響應該很有限。

美聯儲近期一直處在兩難境地。一方面就業市場持續改善,改善速度比美聯儲官員預計的要快,但另一方面美元走強加之海外增長低迷給通脹帶來了下行壓力,這使得美聯儲關於何時開始將短期利率從近乎為零的水平提升的討論變得更為復雜。就業市場的改善意味著可以在明年升息,但通脹下行的壓力又給美聯儲升息帶來阻力。

通脹下行的壓力是最近出現的一個現象。會議紀要稱,大部分與會官員預測通脹率會在短期內小幅下降,主要受油價、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以及進口價格下跌的影響。這些官員仍然預計通脹率會在中期內回升到美聯儲制定的2%目標。不過,委員們對通脹的不確定性升高。紀要顯示,許多委員們認為美聯儲應對長期通脹預期的下行風險保持警覺,部分則指出,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若經濟增長也同時陷入滑坡,則將更加令人擔憂。

在這種情況下,委員們在開完會后,對於重塑利率前瞻指引的方向依然模糊。美聯儲自去年
以來數次承諾,在結束債券購買計劃后,仍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保持短期利率幾近於零。

如今債券購買計劃已經結束,許多美聯儲官員考慮移除“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承諾,但本次會議紀要並未對改變這段措辭的時間點與方式提供更清楚的訊息。

部分官員在10月的會議中就想移除這段措辭。他們不希望未來的貨幣政策受此措辭牽制。在金融市場,“相當長一段時間”普遍被解讀為至少六個月,美聯儲則試圖淡化市場這種看法。其他官員則認為,這段措辭仍跟政策計畫一致,另有一些則不想因為移除這段措辭而令市場認為加息迫近。

官員們也在會議中討論了一個新的問題,即是否應在會議聲明中針對開始加息后的升息速度
提供新的資訊。會議紀要稱,政策正常化以后的升息進度,大部分與會官員認為盡快澄清美聯儲可能采取的方式會很有幫助。對於這一點,官員們沒有達成一致意見。這可能會導致美聯儲在12月16-17號召開的會議上展開一場關於如何更好地給出這些利率信號的激烈討論。

10月的政策會議上也突顯出對市場波動的擔憂情緒。就在會議召開的一個星期前,美國股市和債市都出現了劇烈動盪,尤其是10月15日對美國國債的需求量猛增使得10年期國債收益率短暫下行至2%以下。

會議紀要稱,一些與會官員指出,盡管市場存在波動,整體金融環境依然非常寬鬆,隨著政
策正常化即將到來,市場將出現更多震盪,所以應當花更多時間來更好地了解最近的市場變
化。

總體來看,會議紀要表達的含義並不夠清晰,一方面美聯儲對未來的外圍環境表示擔憂,但又擔心強調這一點又會引發此前10月份市場的過度解讀,因此,本次會議紀要干脆不再提及全球問題,不過從擔憂市場認為美聯儲過度悲觀這一點來看,美聯儲也許希望市場更樂觀一點。 (王文鑫)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