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再殺仁醫 美志願機構撤員 疫情難抑 恐撲歐洲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7-31 08:55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西非伊波拉疫情漸失控,重災區塞拉利昂被譽為「國家英雄」的唯一病毒性出血熱專科醫生卡恩,在前線奮救患者時不幸感染病毒,留醫不足一周後於周二(29日)殉職。與此同時,2名受感染的美國醫生和宣教士仍在鄰國賴比瑞亞留院,情況嚴重。鑑於醫護人員染疫者漸增及被疫區民眾猜疑散播病毒而遭驅趕,有美國志願組織決定關閉賴比瑞亞一個治療中心,並準備撤走60名非必要救援人員。歐盟據報已準備好應對伊波拉蔓延至歐洲大陸,並宣布增撥200萬歐元(約2074萬港元)協助西非對抗疫情。
香港《明報》綜合外電消息,塞拉利昂39歲病毒專家卡恩(Sheik Umar Khan)治療過逾100名伊波拉患者,他本人上周初確診感染,在凱拉洪(Kailahun)入院接受無國界醫生組織的隔離治療,周二(29日)因併發症死亡。卡恩曾任塞國衛生部長,執教於塞拉利昂大學。他也是西非常見傳染病拉薩熱(Lassa Fever)的世界著名專家。把卡恩譽為「國家英雄」的衛生部長卡爾博(Brima Kargbo)宣布噩耗時說:「這對塞拉利昂是重大而無可彌補的損失,因為他是本國唯一的病毒性出血熱專科醫生。」
目前尚未清楚卡恩染病途徑。卡恩生前負責的凱內馬(Kenema)政府醫院為全球其中一間首屈一指的伊波拉診療所,路透社記者6月訪問卡恩時形容,他在防護方面一絲不苟,穿著連身工作服,戴口罩、手套和套上特製鞋。卡恩染病前曾說:「坦白講,我害怕死亡,因為我珍惜生命。即使穿上全套防護衣,你都在危險中。」
西非在今年2月開始出現伊波拉感染個案,至今已成史上最大規模疫潮,塞拉利昂、賴比瑞亞、幾內亞和奈及利亞4國最少672人死、1200人染病。塞拉利昂錄得525宗證實與疑似個案。醫護人員連月奮戰無果,反見同僚接連倒下,漸覺泄氣。凱內馬政府醫院另有3名護士死於伊波拉,數十名護士上周罷工抗議工作環境危險。
賴比瑞亞近日亦有2名醫治伊波拉病患的醫生死亡,慈善機構「撒瑪利亞救援會」的美籍33歲醫生布蘭特利(Kent Brantly)和「國際事工差會」宣教士里特博爾(Nancy Writebol)在該國首都蒙羅維亞感染病毒,留院治療。法新社引述布氏友人稱,布氏病得很重,但不覺後悔。兩組織負責人周二稱,將撤回不必要人員,減少感染機率,預料60人近日將離開。
疫區不少民眾對這種奪命病毒缺乏認知,塞拉利昂早前更有人謠傳醫護人員藉行醫為名吃人肉,引發數千人包圍一個診所抗議,無國界醫生亦因村民阻撓而無法進行一些高危地區調查。隨醫護人員陸續受感染,疫區不少居民更想趕走醫療人員。一些患者的家屬不准醫務人員醫治,甚至攻擊醫生,令防疫難上加難。
《星島日報》報導,致命病毒伊波拉在全球多地引起恐慌,英國和加拿大等國出現疑似個案,而上周五在西非奈及利亞不治的美國公民索耶(Patrick Sawyer),由於他生前曾乘搭飛機,奈及利亞當局正追查與他有間接及直接接觸的三萬多人下落,他們有機會感染伊波拉病毒。由於有人員感染病毒,美國兩個志願組織宣布撤走駐賴比瑞亞的非主要人員。
奈及利亞公共衛生顧問阿德希納稱:「我們要跟3萬多人聯絡,因為他們當中任何人只要跟這個人(索耶)有過接觸,都被懷疑已感染病毒。」40多歲祖籍賴比瑞亞的索耶,生前與家人在美國明尼蘇達州定居,自2008年起擔任賴比瑞亞財政部顧問。他雖然腹瀉及嘔吐,但仍然獲准乘搭西非ASKY航空公司多班客機,令人擔心同機的其他乘客也被傳染。
奈及利亞最大航空公司Arik Air已暫停所有來往奈及利亞和塞拉利昂的航班服務。當局亦已關閉大部分出入境口岸。(接下頁)
[NT:PAGE=$]
索耶是奈及利亞首名已知死於伊波拉的受害者,他生前接受治療的醫院已經關閉,以便徹底消毒,院內所有醫護人員需接受嚴密監察。另一方面,英國當局警告伊波拉病毒等的致命疾病對英國構成「潛在重大威脅」之後,兩名疑出現伊波拉病徵的男子,在英國醫院求診,經過檢驗,兩人確診沒有感染伊波拉病毒。
西班牙的巴倫西亞也有一宗懷疑伊波拉個案。消息人士透露,個案中的一名病人迅速獲安排隔離和接受測試,結果顯示呈陰性反應。
在賴比瑞亞為人道組織撒瑪利亞救援會工作的加拿大醫生馬爾蒂曼於返回加國後,自行接受隔離檢疫,以防萬一。他上周六回國以來,一直未有驗出伊波拉病毒呈陽性反應,但在賴比瑞亞與他一起工作的美國醫生布蘭特利則感染病毒。
美國方面,德州一名醫生和夏洛特一名傳教士感染伊波拉病毒後,北卡羅萊納州兩個宗教志願組織宣布將非必要人員撤離賴比瑞亞。
美國宗教志願組織SIM USA的主席約翰遜周二宣布,由於賴比瑞亞的伊波拉個案增加,SIM USA和撒瑪利亞救援會決定撤離。約六十名僱員將被撤離,他們都沒有病徵,但會接受持續觀察。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歐盟據報已準備好應對伊波拉蔓延至歐洲大陸,並宣布增撥200萬歐元(約2074萬港元)協助西非對抗疫情。
雖然世界衛生組織(WHO)截至前日為止,仍未就伊波拉疫情發布任何旅遊警示,疫情也暫未有擴散到非洲以外地區跡象,不過與西非地區交往頻繁的歐洲不敢掉以輕心。有歐盟官員透露,不能排除感染者進入歐洲大陸的可能性,但當局擁有追蹤患者和迅速防止伊波拉爆發的工具。
消息透露,歐盟各成員國都有設施能夠處理伊波拉病人,如何防範疫情在幾內亞、賴比瑞亞和塞拉利昂鄰近國家爆發,是當前急務。歐盟昨日宣布加強對西非處理伊波拉疫情的援助,但強調伊波拉傳入歐洲的風險仍然偏低。志願組織善普施及SIM USA宣布已手準備從疫區撤走非必要人員。
聯合國國際民航組織(ICAO)前日亦表示,由於疫情已開始影響商業航空交通,不排除會推出新措施遏止疫情經此擴散。多哥泛非航空公司ASKY宣布,暫停所有飛往塞拉利昂及賴比瑞亞首都的航班。賴比瑞亞足聯亦宣布暫停全國足球比賽,以免病毒進一步擴散。
曾跟隨無國界醫生遠赴賴比瑞亞及幾內亞的英國女醫生斯潘塞,憶述疫症爆發地區情景時形容,與死亡直視令醫護人員的精神無時無刻被推至極限,但工作一開始,大家便要把恐懼拋諸腦後。
伊波拉病毒可經患者體液或分泌物傳播,故照顧病人的醫護人員是高危人士。他們要穿全套保護裝備,包括及膝膠靴、不透氣的防護衣、手套、面罩及眼罩。在酷熱天氣下,常常汗流浹背,每次當值可流失多達5公升汗水,事後要花2小時補充水分。
斯潘塞最初被派往幾內亞的隔離設施工作,之後前往賴比瑞亞一處鄉村診所。她稱求醫人數很多,試過一間10人用的病房塞了22人,但由於穿著保護衣工作實在太辛苦,每次當值只能工作大約1小時,時間完全不足。 (接下頁)
[NT:PAGE=$]
斯潘塞又稱患者死後是傳染高峰期,即使為屍體消毒風險仍然很高。由於賴比瑞亞葬禮傳統上會觸摸遺體以作致敬,大幅增加傳染風險。
基於安全理由,斯潘塞等志願者最多只能在疫區工作4至6周便要返國,並會由一名「拍檔」監察他們有否出現病徵;有關人士短期內還需留宿醫院附近,以防突然病發。
《每日電訊報》報導,雖然暫無跡象顯示伊波拉疫情擴至西非以外,但全球各地都不敢掉以輕心。英國伯明翰一名男子近日到過奈及利亞後發燒,懷疑感染伊波拉病毒而到醫院求醫,最終證實只是虛驚。
報道指,該名男子從奈及利亞經巴黎抵達英國後發燒,周一到伯明翰醫院求醫,經測試後證實對伊波拉病毒呈陰性反應。倫敦本周亦有一名男子懷疑感染求醫,不過醫生認為症狀與伊波拉病毒無關,判斷毋須進行伊波拉測試。
英國衛生部門證實兩宗事件,強調儘管英國史上從未出現伊波拉病例,但當局已準備好診斷和應對任何潛在個案。
香港紅十字會表示,香港一名臨床心理學家上周三抵達賴比瑞亞,為當地義工提供心理支援培訓,協助患者重過正常生活,另一名香港醫生今日亦會抵達賴比瑞亞。紅十字會表示,兩名人員暫未有計劃撤走,預計會在當地服務一個月後返港。早在4至5月,紅十字會亦派出3名護士前往賴比瑞亞,推行衛生宣傳防疫工作,3人回港後並沒異常。
無國界醫生香港主席范靈表示,無國界醫生有數十名國際救援人員在西非國家幾內亞、塞拉利昂及利比里亞的醫療站,協助處理伊波拉疫情。今次疫情與過往在剛果及烏干達的伊波拉疫情不同,過往爆發的區域主要在郊區,較易控制,但今次的爆發地區人口多,流動性大,較難控制疫情。
《明報》援引外電報導,這次的伊波拉疫情來勢洶洶,西非多國在恐慌中掙扎應對,各國措施包括封鎖邊境、禁飛部分航班、停球賽等措施。《華爾街日報》指出,爆疫國家罕見自行封鎖邊境做法,顯示了相關政府抗疫近半年的茫然無措程度。
賴比瑞亞總統瑟利夫周日(27日)宣布,封鎖大部分邊界,只剩下機場及數個有能力監察和測試所有出入境旅客是否帶病毒的關口如常營運。該國同時禁止大型集會和考慮為某些社區檢疫。賴比瑞亞足總周二(29日)宣布,決定停止全國足球活動防疫。
替賴比瑞亞財政部工作的40歲美籍漢索耶(Patrick Sawyer)早前從利國蒙羅維亞(Monrovia)搭機,經多哥首都洛美轉機到奈及利亞拉各斯(Lagos)時,在機上病發,留院5日後上周五身亡,成為奈及利亞首宗伊波拉感染和死亡個案。索耶一名姊妹最近也死於此病。
賴比瑞亞要求所有與索耶直接或間接接觸的官員休假接受觀察3星期。索耶個案成為伊波拉循民航機傳往別國的首例,引起關注。國際民航組織秘書長本杰明(Raymond Benjamin)說,必須趕快行動,諮詢世衛,研究應對措施。
西非最大民航公司Arik周日暫停直航賴比瑞亞和塞拉利昂,另一航空公司ASKY亦宣布停飛兩國首都的全部航班。ASKY還宣布將暫停從幾內亞首都科納克里(Conakry)運輸糧食,並將檢測所有從該處登機的乘客。
另外,由於美國醫生布蘭特利(Kent Brantly)在賴比瑞亞染病留院,探望他後返美的妻子和兩個孩子,以及與他共事、上周六返抵加拿大的一名醫生,都須接受隔離觀察21天。美國疾制中心發出「二級通知」,警告在疫區的美國民眾避免接觸病人的血液及體液。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