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新股

ipo觀察室350期:普路通偽高新 二次闖關知錯不改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年ipo開閘,各類企業蜂擁而至,其中不乏“二進宮”的企業。普路通供應鏈管理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提到普路通就不得不提及怡亞通(002183,股吧)。2007年怡亞通作為“中國供應鏈第一股”在深交所高調上市,隨后飛馬國際(002210,股吧)也成功上市。不論是飛馬國際還是普路通都是來自於怡亞通的復刻版。細查普路通的招股說明書顯然沒有對曾經被否問題進行悔改,同時還暴露出很多無法回避的財務硬,以及“偽高新”的質疑。

二進宮 被否原因依舊存在


2011年1月普路通第一次闖關ipo被證監會因“利潤依賴外匯組合產品收入,公司持續盈利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否決了上市申請。時隔三年,普路通再一次commit上市申請,卻無法擺脫炒匯收入比重過大的事實存在。

報告期內,公司通過組合售匯產品實現的收益分別為2,270.09萬元、2,237.12萬元和2,508.83萬元,占公司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38.84%、40.69%和41.00%。在第一次闖關ipo之時,2007年-2010年上半年普路通因從事組合售匯業務實現的收益占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40.57%、15.40%、51.63%和60.20%。

外匯收入占凈利潤比重過大在已經上市的怡亞通、飛馬國際上都有體現,但經歷過金融危機和人民幣升值浪潮之后,未來的組合售匯業務的利潤空間值得懷疑。

面對越來越嚴格的證監會的審查,老毛病不改的普路通實現過會之旅的可能性實在令人擔憂。

公司資產輕於鴻毛 債務壓力嚴重

普路通在2010-2013年報告期內,母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92.40%、95.55%和97.92%,資產負債率較高。公司解釋稱這主要是由公司所處供應鏈管理行業的商業模式和業務特點所決定。

普路通對於高負債率在招股說明書中解釋為:作為“輕資產”公司,在提供供應鏈管理服務時,代收代付貨款及稅款形成的應收款項與應付款項期末余額較大,且公司可以通過銀行提供的組合售匯產品進行貨款結算降低外幣貨款的支付成本,導致公司貨幣資金和短期借款余額較大,使公司資產和負債同時大幅增加,因此資產負債率較高。

也許從事供應鏈管理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過高是行業性質本身決定的,但一路走高的趨勢也隱藏著普路通過於輕資產的隱患。

普路通一直堅持輕資產運作,固定資產相對較少,這也就說明一旦公司發生財務風險,公司都無法通過抵押固定資產進行化解。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普路通的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共251.95萬元,僅占凈資產的0.82%。其中辦公室設備190.04萬元、運輸設備61.91萬元,公司日常經營中所需的辦公場所、倉庫等固定資產均通過外包或租賃方式取得。

即使與同樣輕資產的同行業上市公司相比,普路通的固定資產占比也屬於過低狀況。作為老牌的供應鏈管理企業怡亞通,固定資產為1.36億元,占凈資產比例為4.3%;規模相差不大的飛馬國際的固定資產也高達4595萬元,占比6.02%。不管是固定資產總額還是固定資產占比,都遠高於普路通。

客戶高度集中 破產引發高額壞賬

報告期內,普路通前五大客戶合計銷售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67.10%、69.35%、71.33%,普路通解釋為:客戶集中度較高和公司從事的專注於電子資訊行業的供應鏈管理服務業務的特點緊密相關。報告期內,公司主要客戶基本穩定,但如果上述客戶的業務發生變化或者與公司的合作關係發生變化,則公司的生產經營將受到較大影響。

與同行業進行比較,2011年-2013年公司怡亞通公司前五大客戶銷售占公司營業收入比只有26%,17%,14%成逐年遞減趨勢;規模相差不大的飛馬國際前五大客戶銷售占比為28.08% ,43.93%,35.73%。

如果說高負債率是供應鏈管理行業的通病,那如此居高不下的前5大客戶銷售占比就是普路通必須直面經營硬傷。

對於大客戶賒賬帶來的風險,普路通不是沒有承擔過不良后果,報告期內,公司由於客戶嘉捷申請破產清算導致對其應收賬款全額計提了壞賬準備共計約3,600萬元。

研發投入占比不足 “偽高新”被詬病

報告期內,普路通的研發投入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資料來源:《深圳市普路通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
資料來源:《深圳市普路通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

根據《高薪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中對於最近一年銷售收入比低於20,000萬元企業,要求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比例不低於3%。換言之,研發費用投入的最低門檻是600萬元,2011年的研發投入明顯低於此標準,同時對於近50億營業收入的2012年、2013年其研發投入該在億元以上,但是其數量級都沒有超過千萬,對應營業收入比例0.19%、0.17%和0.21%,其研發投入明顯不符合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標準。

普路通在2009年6月首次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證書,享受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公司在2012年9月通過復審,有效期為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這樣的研發投入占比是如何通過2013年復審的?

相對於2011年近27億的營業收入,2012年普路通的營業收入增長了近一倍,但是這樣的營業收入卻沒有帶來應有的利潤增長,凈利潤反而從4935.99萬元下降為4660.46萬元。不得不讓人質疑普路通利用“買斷式”的銷售模式制造公司營業高漲的假象。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