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貪腐指控都有一條線相連 反貪運動暗藏玄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7-25 09:51
反貪
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民眾或多或少地默許了經濟中的腐敗寡頭壟斷,這是其國有資產私有化導致精英階層暴富的結果。但習近平並不想當然地認為中國網民會同樣寬宏大量,這也是可以理解的。要實現這種程度的進展,就需要發展言論自由、民主問責制和司法獨立。但如果“勝利”的定義是在即將進行的國有企業改革中震懾危及政治穩定的公然腐敗,或許可以肯定習近平有成功的機會。這一論述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2012年以來公布的對黨政官員的很多貪腐指控都有一條線相連,這條線就是對國有資源分配不當。薄熙來受到的指控之一是貪污。侵吞國有資產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mpany)一眾前高管受到的指控的核心,其中包括該公司前董事長蔣潔敏。蔣潔敏去年就任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國資委)主任后不久,即卷入了一場反腐調查。
“侵吞國有資產”的一些變相說法出現在有關各級官員所受指控的大部分報導中。無論還有其他什么原因使這些官員成為目標。這並非偶然事件。黨政官員(及其朋友和親屬)從中國的經濟改革進程中獲利頗豐。市場化催生了一個有足夠資金實力能夠賄賂官員的私營部門,同時也給予了官員新的酌情決定權(這種權力使官員成為值得行賄的目標)——其中包括指導國有資產私有化或部分私有化過程的能力。
中國腐敗問題專家韋德曼(andrew wedeman)對相關歷史進行了研究。中國現代腐敗問題始於上世紀80年代價格雙軌制時期,當時政府定價和市場價格常常相互並行,而一些政府官員及其親信試圖在兩個價格之間進行套利。膽大的官員會以較低的政府定價向那些高額行賄的企業主出售原材料。而如今,一些與官員交好的地產開發商暗中進行國有地產交易的現象尤為普遍。
還有一些腐敗事件會出現在那些國家和市場界限模糊的領域。英國制藥公司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去年承認向政府官員和醫生行賄以提振銷售。其核心目的是為了從中國公私混合的醫療體系所造成的扭曲現象中獲利。受雇於國家的醫生收入微薄,他們只要能得到足夠好處,就愿意利用自身與患者接觸的有利條件,在病人的處方上做手腳。
要打擊貪腐,顯而易見的辦法是降低國家在經濟中的角色,習近平在展開反腐行動的同時也談到了這一點。北京近期展開了一個試點項目,將一些大型國企部分地私有化。
此舉是中國國有領域改革的一部分,這項改革主要是為了在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率。然而它們也將是北京為打擊腐敗、恢復公眾對中共統治的信心而采取的重要舉措。國有領域越小,貪腐的機會就越少。
然而國有領域改革也會帶來重大的政治問題,尤其是對於腐敗名聲已經損害了其廣泛合法性的權力主義政府。剝離國有資產的任何新舉措都必然催生被指在先前的改革中導致腐敗行為的那些途徑、動機和機會。現在習近平正打擊這樣的腐敗行為。這是現代中國的一個諷刺現象,即改革從長遠看將會減少經濟中的腐敗,然而在近期卻會讓經濟更容易受到腐敗侵蝕。
這樣的事實給國有改革涉及的政治挑戰帶來了新難題。大多數觀察人士認為,改革的最大障礙在於,大型國有產業和源於計劃經濟體制的官僚機構在中央政府有著足以形成阻滯的巨大政治權力。這些產業和機構無疑在動用其權力,而這對習近平來說是個問題。在中國政治體制內,領導人要依賴相對較小的一個精英群體才能獲得政治權力。
然而確定無疑的是,習近平或他圈子中的某人已經想到,民眾對於腐敗的普遍憤怒對整個政權穩定性的威脅更為嚴重。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民眾或多或少地默許了經濟中的腐敗寡頭壟斷,這是其國有資產私有化導致精英階層暴富的結果。但習近平並不想當然地認為中國網民會同樣寬宏大量,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習近平的反腐敗運動需要發展言論自由、民主問責制和司法獨立。但如果“勝利”的定義是在即將進行的國有企業改革中震懾危及政治穩定的公然腐敗,或許可以肯定習近平有成功的機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