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微博邊緣化:從配角到龍套 馬化騰都不用了
鉅亨網新聞中心
劉佳
被騰訊內部視作戰略型防禦的產品“騰訊微博”,在激烈的內外夾擊下“被調整”。
“騰訊微博事業部撤銷掉了……”7月22日晚,騰訊微博內部人士在新浪微博上表示。
當時即有消息人士稱,騰訊微博啟動大調整,其品運營團隊將被整合入騰訊新聞團隊,其余部分員工則被分流至騰訊微視團隊,只留下部分人員維持日常的基本運營。
7月23日,騰訊方面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回應,騰訊微博品運營團隊與騰訊新聞團隊進行整合,強化整體社交資訊服務功能,“但這並不影響微博在新功能方面的研發,微博將持續運營。”
與此同時,上線不到一年的騰訊微視正式確立為一個獨立部門微視產品部,提升為未來的發展重點,意欲借短視頻分享搶佔移動社交領域。
而這背后,不可否認的是,騰訊微博在騰訊內部日益被邊緣化的尷尬境地。
“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對比之下,一個是舉全公司之力,一個是防禦性的產品,可以,几乎在騰訊微博成立之初,就已經為它今天的命運埋下了伏筆。”一位接近騰訊微博的人士如是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特別是現在騰訊的微信大局已成,微博這顆用作防守的棋子早已到了該挪動的時候了。”
馬化騰都不用了
一個例子從側面反映了微博在騰訊內部受關注程度的變化。
在騰訊微博上,《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看到,騰訊董事長馬化騰在微博的最新一次發言是在2014年4月11日,恭喜QQ同時在賬戶數首次突破兩億,並表示手機QQ和微信“兩條腿走路”。這是他2014年以來在騰訊微博上的第6次“廣播”。
而在搜狐微博上,記者看到,曾經活躍的張朝陽也早在今年3月發布了一條辟搜狐視頻和騰訊視頻合併的傳言后,就再也沒有更新過。
如果時間回溯到四年前,那時的微博還是另外一番景象。
2010年,阻擊紅極一時的新浪微博,包括搜狐、網易、騰訊在內相繼推出自家的微博品。一時間,微博成為四大門戶的標配。
對於佔據人口紅利優勢的騰訊微博,是其中與新浪微博競爭最為激烈的一家。二者爭搶名人、機構入駐時有發生。而騰訊微博也被業界認為存在打敗新浪微博的機會,這個機會就是新浪微博的商業化壓力。
在2012年初的一次公開場合,馬化騰還曾對外揭秘一年來兩家主流微博的拼殺過程,“大家都不計成本”,他,騰訊微博投幾千萬廣告,新浪微博就投幾千萬廣告進行拼殺。以致去年一個季度財報出來,投資者特別注意到騰訊在微博上的投入過多,“看得出來我們是打得挺難看的,如果騰訊微博被打得鼻青臉腫,新浪會滿臉是血。”
但時隔兩年,在馬化騰眼裏可能“滿臉是血”的微博,在商業化與用戶體驗的爭議聲中傍上阿里,成功上市;而“鼻青臉腫”的騰訊微博卻被其他業務合併。
IT評論人士洪波認為,騰訊微博的運營模式,以拉用戶上微博,鼓勵用戶轉發刺激活躍度為主。“但騰訊微博的這種激勵手段,並沒有激活有效溝通和對話,反而製造了大量無意義的轉發和評論,對用戶形成強幹擾。另外,大量的鼓勵用戶@別人的所謂的活動,也是一種強幹擾。一個核心用戶,從騰訊微博的多層次互動中得到的營養很有限,這讓騰訊微博的價值大打折扣。”
而艾媒諮詢CEO張毅告訴本報記者,騰訊微博主要失敗在質量上,雖然用戶不少,但是活躍度和對品的依賴性都不高。另外,由於個人微博粉絲數有限,所以大家更願意把它當作一個媒體去使用,但是和新浪微博相比,騰訊微博更像一個朋友圈子或QQ空間。
另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從內部來看,騰訊微博品定位與QQ、QQ空間等重疊度過高,同時,騰訊內部競爭激烈,微博更像是防禦品,並非其核心品。
而從外部競爭看,騰訊微博由於起步較晚,跟風競爭對手,始終不溫不火。
特別是到了2012年,錯失微博先機的騰訊已經發現了新“船票”微信,這一年,微博與微信的生態之戰愈演愈烈,圍繞生態的佈局背后,是新浪與騰訊兩家互聯網巨頭在新商業版圖的爭奪與圈地。而此后,騰訊的財報中几乎不再提及微博。
內部迭代
“事實上,騰訊內部一直保持快速迭代發展的模式,此前電商這麼大體量業務,也在大力推進之后賣給了京東,更何況是本就為防守而生的微博業務的一次調整。”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騰訊微博員工如此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但回想起幾年前,和新浪微博PK,為騰訊微博的項目付出了日日夜夜的努力,還是讓他感慨不已。
在他看來,騰訊在移動社交領域一直是一套組合拳,騰訊微博負責防守,微信負責進攻。現在,微信的船票已經牢牢在握,成為中國移動互聯網最重要的入口,此外還有手機QQ的海量用戶,騰訊微博作為騰訊的社交品已經顯得愈發不顯眼。
他同時認為,騰訊微博業務的變化,並不意味新浪“高枕無憂”。“現在就連微博也越發變得像是一個傳統品,而在移動社交上,微信的發展勢頭更勝一籌。”
而騰訊微博的調整,也並不意味騰訊對微博業務的全面放棄。
之所以把騰訊微博品運營團隊與騰訊新聞團隊進行整合,很大程度上在於,騰訊內部判斷,信息分發跨越了終端和平台,而品技術為內容聚合和編輯模式提供了新思路——采編和分發渠道不再是線性環節,而成為高度整合的有機體。這意味加強品技術與內容運營的強耦合,加強新聞與社交媒體的強整合,成為騰訊網媒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
上述接近騰訊微博的人士對記者表示,具備強烈社交屬性的騰訊微博,現在以媒體工具角度切入放在網媒系統中,或許會有新機會。事實上,有較強媒體屬性的新浪微博之所以成功,也與新浪的新聞門戶背后豐富的新聞資源密不可分。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調整過程中,上線不到一年的騰訊微視正式確立為一個獨立部門微視品部,提升為未來的發展重點,意欲借短視頻分享搶佔移動社交領域。而此前,新浪微博也推出類似的業務“秒拍”。
按照騰訊的法,短視頻正在成為主流,隨4G的發展將迎來爆發。基於此,原微視品運營團隊升級為微視品部,以支撐品的長期運營發展。
可以,踩4G的鼓點,短視頻被視作是在以圖文和語音為主的內容之后,移動社交的下一個必爭之地。
(實習記者李思佳對本文亦有貢獻)
(原標題 騰訊微博:從配角到“龍套”)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