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關於收益型投資的三個迷思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如果利率走升,債券投資人應如何加強投資組合的防禦能力? 債券、配息型股票,或現金,哪個才是最安全的資產類型?
(作者: Christine Benz)

誰能預測到債券市場在2014年初會持續反彈呢? 事實上,當時很少有投資人會認為美國長期國債會是今年績效表現最佳的資產類型之一。主要是因為美國長期國債對利率走勢非常敏感,因此並不受大部分投資人的青睞;然今年債券市場的表現卻令多數投資人感到意外。在利率如此低的情況下,投資人所持有的債券型基金的收益率已經相當低,持有現金的報酬率則是更加地微薄。


持續偏低的利率水平使許多收益型的投資人開始尋求較高的殖利率,而這樣的趨勢也使得傳統型的退休投資組合改變了其原有的型態。除此之外,低利率的環境還衍生了其他不少的問題。像是: 利率走升,債券投資人應如何增加投資組合的防禦能力? 相較於核心型債券型基金,個檔債券、配息型股票,還是現金會是比較安全的投資標的呢?

上述的問題並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因此投資人可能會感到相當困惑。關於收益型的產品,市場中存在著許多迷思。當然,這些迷思並非全然的謬誤,在某些情況下,部份迷思可能會成立。但投資人不應在未考量到自身的情況下,一昧地接受這些迷思。

迷思1: 如果利率即將走升,應買進單一債券,而非債券型基金

如果投資人在發行期買進債券,並持有該標的直到到期,投資人便能夠拿回期初所投資的所有本金,且投資人還能夠獲取這段期間中,債券所產生的利息收入(假設投資人購買的是具有高信用評等的債券)。

相較之下,債券型基金的投資人卻並一定都能夠拿回初始的投資金額。舉例來說,假設投資人買進了一檔長期債券型基金,在持有期間內,利率上升了兩個百分點,這檔債券型基金的投資人便可能會出現損失(即使債券型基金的殖利率上升)。當然,反向的情況也有可能發生,在利率下滑的情況下,債券型基金的本金則可能會隨之增加(即使該基金的殖利率下滑)。

對於一些投資人而言,接下來的市場環境可能會不利於債券型基金,因為長期來看,利率可能會呈現上升的趨勢。雖然,投資人藉由買進並持有單一債券,便能避免投資於債券型基金所面臨的風險,但投資人卻需要承擔機會成本,而這部分也同樣是一種風險。如果利率出現上升,且投資人決定不要認賠賣出債券,投資人則需持續持有單一債券直到到期為止。

另一方面,債券型基金所持有的債券標的也可能會到期,但在債券到期之後,基金經理人能夠另外再找尋新發行、殖利率較高的債券投資標的,這有助於彌補債券型基金在利率上升時所發生的資本損失。除此之外,投資於單一債券的另外一項缺點,便是投資人可能會需要支付龐大的交易成本。

迷思2: 配息型股票較債券來的安全

在利率可能上升的情況下,一些投資人可能會選擇出清手中所持有的債券,並轉向投資於配息型股票。對於配息型股票的投資人而言,不僅能夠獲取股息,同時也兼具賺取資本增值的機會(如果股票價格在投資期間出現上漲),而且公司也可能會調升股息。此外,對於投資期間較長的投資人而言,配息型股票(或甚至是所有的股票)是不錯的投資標的,因為股票在過去10年報酬率呈現正值的機率約為95%。

然而,正如同持有單一債券一樣,配息型股票也同樣存在疑慮。舉例來說,任何股票或即使是優質股票的報酬波動程度高於債券,如果在未來10年內,投資人有資金需求並且需要賣出股票,那麼配息型股票就不一定是合適的投資選項。

此外,股票也不會完全不受到利率上升的影響,因為目前投資人已越來越傾向用配息型股票來取代債券,倘若利率上升,配息型股票便可能會遭到拋售。

最後,值得留意的是,在公司經營不善的時刻,也可能會調降股息,而這也正是金融危機期間,許多仰賴股息收入投資人的慘痛經驗。

迷思3:現金較債券來的安全

如果投資人有必要的支出需求,例如: 繳交下一期的學費、稅金,或是房貸等固定支出,而無法承擔任何本金上的虧損時,那麼以技術層面上來說,這個迷思是正確的。此時,投資人應該不適合投資於債券,因為這可能會為自身的資產增加風險。

然而,如果將投資的時間拉長來看,手上持有過多的現金,意味著投資人必定會因為通膨而遭遇損失。此外,投資人可能認為只要利率回升至較合理的水平,且其所面臨的利率彈升的威脅減輕,便可以再將持有的現金轉向債券投資。

然而,投資人卻無法預知上述情況發生的時機。事實上,在市場走勢反轉的時候,並不會有任何的預警,告知投資人重新投資債券的時機到了。因此,投資人所能採取的較佳投資策略,便是根據自身的投資期,來調整債券部位的存續期間。在進行資產配置時,對於短期的投資部位,投資人應配置現金,中期的投資部位,則可配置債券,長期的部分就可考慮配置股票。

(本文由晨星美國撰寫,晨星台灣編譯)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