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座談會名單暗藏中國決策走向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1-06 10:00
總理座談會名單暗藏中國決策走向
11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下一步經濟工作,聽取專家學者和企業負責人的意見建議。按慣例,本次座談會應該是年度內最後一次,一方面是周期性了解各方面人士對經濟的意見和看法,另一方面,此時又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夕,也是聽取外界意見建議的方式。
而本次座談會邀請的人員名單能看出來暗藏玄機並且具有深意。從《新聞聯播》的畫面顯示,與會者包括經濟學家周其仁,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海通證券(600837,股吧)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中聯重科(000157,股吧)董事長詹純新,招行董事長李建紅,以及京東掌門人劉強東。
有資深學者一針見血的指出:上述學者均深諳宏觀經濟和城鎮化領域研究,且為謹慎悲觀派,這表明政府將要出臺更多的市場刺激政策;而企業家或來自裝備制造的企業代表,亦有來自電商等新興消費領域,表明政府將進一步推出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同時也契合了高層部署的推進消費擴大和升級。
有接近高層的官方研究人士表示,過去經濟座談會邀請的人士,通常以研究中長期經濟和重大領域問題的著名學者為主,李克強就職以來召開的6次座談會,則大大提高了企業家和市場化專業領域經濟學家的比例。這不僅意味著高層在決策中注重更廣泛的民主,同時也顯示對中國經濟的版面正在朝著更深入、更專業的方向發展。
在此次出席座談會的經濟學家中,謹慎悲觀派的出席進一步強化了市場對后續刺激政策的預期。比如,沈建光和李迅雷一直都是市場上呼吁出臺更多刺激政策的代表人物。
梳理國內外金融機構的預測報告可以發現,絕大多數機構認為中國要完成全年gdp 7.5%的增長目標比較困難,但預測值均在7.0%以上,屬於政府所界定的“合理空間”。
世界銀行日前表示,中國可以承受將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下調至7%,同時仍能保持就業市場的穩健,但世行同時也呼吁中國政府停止設定剛性的增長目標。
李迅雷認為,總體來說,中國經濟下行趨勢難以改變,但調整方式是好的。制約潛在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還是供給的減少,包括老齡化問題、投資增速減緩等。
沈建光在日前就曾表示,應該在穩定經濟增長的情況下推進改革而不是在經濟下滑的情況下倒逼改革,后一種情況下經濟風險更大,不可取。
至於穩定經濟的政策,在沈建光看來,可以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兩種路徑實現。
“從貨幣政策方面來看,盡管目前的定向降準在短期內可以起到一些作用,但主要是對沖影子銀行收縮造成的負面影響,鑒於目前20%的存款準備金率有非常大的調降空間,降到18%、16%都不會有任何問題,對經濟也有幫助。這樣的貨幣政策能更有效地穩定經濟,更好地推進改革。”沈建光表示。
不過,沈建光也稱:“貨幣政策是一個總量工具,對於調整經濟結構,財政政策可能會更好。”
與沈建光類似,李迅雷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也比較悲觀,他此前表示,目前的定向寬鬆部分替代了財政政策,長期而言不可持續,對於調整經濟結構而言,更有效的方式是財政刺激政策。
而與此同時,企業家們在會上則給出了非常具體的實例和建議。
詹純新的發言,主要從現階段的行業狀況、公司自身運營情況及建議等三方面來闡述,李克強總理也向他提了若干與此相關的問題。
作為強周期性行業代表的工程機械,其發展與宏觀經濟直接相關。去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放緩,工程機械所相關的下游行業需求也處於低迷時期,因此導致該行業的疲軟走勢仍在持續。
另一方面,時值網絡購物大促銷“雙11”前夕,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作為電子商務企業代表受邀與會,引發業界關注。
劉強東表示,電商行業仍處於高速發展階段,並呼吁在行業內大力推廣電子發票,促進社會誠信體系的完善,促進行業更加公平規範競爭。同時,劉強東還倡議大力推廣賣家電子工商注冊,加強跨平臺聯合監管,共同打擊各種不同平臺上的違法行為,保障消費者利益,將李克強總理說的讓消費者“敢消費、愿消費、能消費”落到實處。
而近年來,盡管決策層出臺一系列刺激消費的政策,但我國消費整體情況並不理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9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1.6%,與2011年底相比,增速已經回落了6.4個百分點。
究其原因,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長受限於經濟增速回落和企業盈利下降。根據國統局數據,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44元,同比名義增長9.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只有6.9%。
另一方面,支出預期不穩定使得居民不敢消費。在過去十幾年時間里,我國居民在住房、醫療、教育、社保等領域的支出增長明顯,且這些領域改革進程存在反復,導致居民被迫降低消費,增加預防性儲蓄額度。
作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擴大和升級的意義不言而喻。尤其是2012年以來,我國出口增長不力,投資則受制於房地產業下滑,消費成為當前惟一存在刺激空間的經濟“引擎”。
針對居民消費增長緩慢問題,國務院常務會議從三方面部署措施,即增加收入,讓群眾“能”消費;健全社保體系,讓群眾“敢”消費;改善消費環境,讓群眾“愿”消費。
相對而言,未來宏觀經濟對居民收入增速的負面影響仍在,而消費環境改善對消費的刺激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因此,健全社保體系,改善居民支出預期,從而提升居民平均消費率,應是當前政策的主要著力點。
另外,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重點推進六大領域消費,分別是資訊消費、綠色消費、住房消費、旅遊休閑消費、教育文體消費和養老健康家政消費。
第一,擴大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資訊消費,提升寬帶速度,支援網購發展和農村電商配送。加快健康醫療、企業監管等大數據應用。
這點是順應社會形勢發展的舉措。當前,網絡消費方興未艾,熱潮依然在不斷涌動,快遞業務增長率已經連續三年超過50%,這跟網絡消費是直接相關的。
第二,促進綠色消費,推廣節能產品,對建設城市停車、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較多的給予獎勵。
這點是順應經濟轉型趨勢的舉措,是消費驅動增長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結合點。
第三,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穩定住房消費,加強保障房建設,放寬擷取公積金支付房租條件。
這點是順應市場規律發展的舉措。住房消費對於中國消費擴大和升級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於整個消費的帶動作用是非常可觀的,所以政府強調要穩定住房消費。
第四,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提出升級旅遊休閑消費、提升教育文體消費、鼓勵養老健康家政消費,這三點是順應消費結構升級趨勢的舉措,每一點都是抓住了消費升級的熱點,每一點對於消費的促進作用都是不可小覷的。
本次促進消費的政策著力點並非單純的刺激消費需求,而是從改善消費結構入手,通過優化消費產品供給來擴大消費市場,不僅將有助於我國居民消費擴大和升級,還將助推相關產業鏈的投資。
韓國《中央日報》近日發表文章認為,縱觀中國改革,不啻一部英雄史詩。
文章認為目前中國已認識到並在積極貫徹環保、可持續發展和國企改革。這些措施的成效將逐步顯現。廢止單純的gdp至上的考核指標也有助於中國經濟健康發展。
中國下一步的經濟改革措施將極為關鍵,這涉及到中國經濟的全面改革和深入、多層次的升級,而從這次會議透露出的這兩點信號,其是否是里程碑式的措施還需觀察,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必將是振奮人心的。
今年9月英國《金融時報》盛贊了李克強的改革創新理念以及其“自我革命”的“壯士斷腕”的決心,而在“壯士斷腕”之后,這次改革會為經濟帶來什么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