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用益信托型陽光私募周評:40只私募提前清盤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一周陽光私募動態

1、40只陽光私募提前清盤 83只於清盤線徘徊


事件: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遭遇清算的陽光私募產品多達86只,其中46只產品是到期清算,40只產品則是提前清算。被提前清算的產品中,不乏一些知名私募,如同威資產 李馳掌管的同威增值2期。

點評:從遭遇提前清算的私募來看,大部分均是由於凈值下跌觸發特別交易條款遭遇強制清倉。其中還不乏一些知名度較高的陽光私募產品。目前看,多數提前清盤的產品是由於觸發了“清盤線”而被動清盤,或因觸發“清盤線”次級委派人不再繼續追加資金,被迫走上了提前清盤之路。私募提前清盤除了業績不好,觸及了信托合同約定的平倉線外,還有三個原因,一是由於贖回導致規模過小,投顧機構要求清盤,或者是利用老賬戶發行新產品,也有私募覺得市場不好,主動選擇清盤。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不少陽光私募產品在0.7元的“生死線”附近徘徊。

2、證券信托瞄準私募外包服務

事件:當“頻道”已不再唯一,信托公司正謀求與私募基金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

點評:信托公司開展私募基金外包服務,作為一項事務管理類業務,費率雖然不高,但如果規模較大,收入亦頗為可觀。不過,由於市場已被一些大型信托公司擠占,中小型信托公司可能難有發展空間。目前信托公司開展私募基金外包服務,如果只提供清算等外包服務,其費率在千分之二至千分之五之間;如果還能提供配資,費率則在千分之五至千分之八之間。為私募基金提供外包服務屬於事務管理類業務,盡管費率較低,但如果把規模做大,信托公司的利潤就頗為可觀。另一個原因是,為私募基金提供外包服務已被一些信托公司視為其業務轉型的方向之一。也有市場人士坦言,這一業務並不適合所有信托公司。

點擊檢視完整版《用益信托型陽光私募周評:40只私募提前清盤》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