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百度研發無人自行車:自動避開障礙物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7-09 08:19
在BAT中,與一路高歌猛進的AT相比,內部高喊狼性文化的百度,對外則保持低調。而據消息人士透露,一直奉行技術王道的百度,現在正秘密從事一項計劃—研發無人駕駛自行車。
所周知,谷歌在無人駕駛汽車上的進展使其掌握技術話語權。而由於造價昂貴和交通管制等因素,使其較難在中國落地。而國內的自行車保有量高於汽車,顯然無人自行車更符合國情。
據該人士透露,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Institute of Deep Learning, IDL)正在研發的無人駕駛自行車將在年內問世,這也可能是全球首款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自行車。
封閉開發
能想象無人駕駛的自行車,在國內大街小巷穿行的情景嗎?據透露,該無人自行車可以在沒有駕駛者的情況下保持車身平衡,並通過感測器識別周邊環境和物體,自動避開障礙物,實現複雜路況下的自動駕駛。除了適應複雜路況的能力外,它還能分辨出自己的“主人”。
不過,該人士並未披露該品的更多細節,只是表示百度無人自行車項目屬於前瞻性技術研發,在內部保密級別較高,目前已經完成立項,正處於封閉開發階段。不過,截至發稿,百度公司並未對上述消息表態。
那麼,無人駕駛自行車究竟能用來做什麼?可以想象的是,百度的無人駕駛自行車或許可應用於交通、公益、商業物流、衛生健康及環境保護等領域。比如,它可以幫助行動不便人士出行、運送貨物信件、充當“跑步伴侶”,以及作為旅遊輔助設備等。
為什麼是無人駕駛自行車而非汽車?此前,谷歌無人汽車和亞馬遜無人貨運飛機等項目均引發業界極大關注。但相比無人飛行器、無人汽車,無人自行車還更符合中國國情,也更接地氣。
一方面,中國的自行車保有量遠高於汽車。資料顯示,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車王國,截至2013年底,我國自行車總保有量達5.51億輛。其中自行車3.7億輛,電動自行車為1.81億輛。
另一方面,無人駕駛汽車在國外已面臨法律政策爭議問題,在國內也難落地。據《紐約時報》報導,法律法規制定者對無人駕駛汽車的應用存在爭議,因為該技術發展太快超出了現有的法律範疇。
此外,無人駕駛自行車的造價相對無人駕駛汽車更低廉。據Mashable報導,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成本要比普通汽車高出至少一萬美元,如果走向市場,普通消費者還是只能望塵莫及。但無人自行車或許能給中國市場更多想象空間。
技術原理
不過,上述人士並未透露更多技術原理和細節,只表示該品是具備環境感知、規劃和自平衡控制等複雜人工智能的無人自行車,主要集合了百度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的成就。
據悉,無人自行車的自平衡技術國外雖然曾有機構參與研究,但尚未有成熟品問世。所以,百度的無人駕駛自行車尚屬首例。
負責研發無人自行車的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是由一群研究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平台的開發和算法、計算機視覺、3D視覺、模式識別、人機交互等領域的傑出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而IDL研究院目前執行“少帥計劃”,以百萬年薪招聘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的青年科學家。
雖尚不清楚該品的技術原理,但其所具備的能力或許與無人駕駛汽車類似,都降致力於交通安全領域以減少事故,便利非健全人士的生活,並試圖解放出行時分人們的雙手和大腦,同時減少碳排放來保護環境。
從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來看,車頂安置的Velodyne 64-beam laser(激光測距器)會發射激光射線測算距離其他移動物體的距離,通過雷達感測器和紅外攝像頭感知周邊環境,將生的3D地圖與真實環境的高解析地圖相結合,生數據模型來讓汽車進行自駕。
在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的《A First Drive》體驗中,試駕者可以擺脫駕駛盤與同伴交流、觀賞風景。試駕者表示,它知道什麼時候該停下,什麼時候繼續前行,行駛感覺也很平滑。對盲人來,主要幫助其更多與外部世界進行連接,解決獨自外出的安全和便利問題。(若涵)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