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港商感嘆「走出去」艱難 世界這麼大 開廠不容易

鉅亨網新聞中心


香港《文匯報》報導,今年5月越南發生排華暴亂,部分當地港企遭到暴徒打、砸、搶、燒,損失相當慘重。觸目驚心的畫面,令不少有意「走出去」的港商大受打擊,紛紛哀嘆今時今日的「廠佬」搵食艱難,想要找到成本低廉、交通方便且又安全可靠的理想所在,似乎已經是「無解的難題」。面對困境,有港商遠走非洲,闖出一片新天地;有港商堅守越南,相信「風波總會過去」;亦有港商在考察海外市場後,抱持「一動不如一靜」的想法,認為大陸仍是相對適合開廠的首選地。

图片说明 
鞋王梁日昌。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早在今年年初,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林毅夫就曾建議港企,可將勞動力密集的工廠遷至非洲,主要好處是非洲擁有十多億人口,且人工相當低廉。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劉展灝隨後亦表示,林毅夫的建議給了他很大啟發,目前非洲的勞動力市場具有優勢,當地人月薪約為50美元,相信未來10年仍將極具競爭力,認為廠商可考慮轉戰非洲建廠。

不過劉展灝上周承認,截至目前,工總旗下想去非洲發展的會員仍很少。由林毅夫帶隊的一個非洲考察團於本月啟程,原本也有邀請工總,但會員普遍反應冷淡,只有少數查詢而無一人報名,因此作罷。有分析指出,這是由於港商對非洲的營商環境有先入為主的負面印象,除經濟欠佳和治安混亂外,非洲人、特別是黑人,往往被貼上「懶散」的標籤,令港商望之卻步。

然而在香港鞋業總會會長梁日昌心目中,非洲卻是個非常適合開廠、商機無限的地區。有「鞋王」美譽的梁日昌,於2009年已到埃塞俄比亞開設工廠,投資額已超過1億元,是港商「脫亞入非」的先行者之一。他透露,目前在當地的兩間工廠共有員工近千人,去年產量達到20萬對鞋,今年以來訂單良好,預計全年產量可達30萬對鞋。

憶及初到埃塞俄比亞開廠的經歷,梁日昌分享了不少趣事,有一次適逢要過「圓月節」,當地工人告訴他,如果當晚的月亮是圓月,翌日就要放假,反之若看不到圓月,翌日就照常返工。他笑稱,當晚他特意「夜觀天象」,望見月亮並非圓月,「我放心了,認為第二天照常開工,怎知第二天到工廠發現,一個人都無」。之後經過詢問才知道,「原來不是看埃塞俄比亞的月亮(是否圓月),是看聖城麥加的月亮」,令他啼笑皆非。

儘管也曾遭遇尷尬,但在梁日昌看來,非洲工人的最大優點是「對中國友好」,這一點受惠於國家多年來對非洲的支持。他稱,中國從毛澤東時代起,就經常無償援助非洲。歐美國家雖然也有援助,但做法是在歐洲投資後交給本國商人運營,所謂「幫助當地人」實質上受益的仍是本國人。相比之下,中國的援助是真正的「無私奉獻」。

梁日昌指出,國家的多年援助,令非洲人對中國人普遍有好感,「只有親身體驗過才知道,中國人去歐洲,原來受歡迎程度超過歐洲人」,可惜很少港商對此有留意。在他看來,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與中國有領土爭議,可能幾代人都解決不了。非洲與中國卻不存在邊境糾紛,不會有發生「排華暴亂」的風險。

對於非洲治安混亂的傳言,梁日昌不以為然,笑指很多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也很亂,不了解才會有偏見。他強調,埃塞俄比亞很安全,「從未聽聞有同事遇過打劫」,除非是在邊境地區才有一定危險,只要不去邊境地區,安全有保障。

有港商認為非洲工人比較懶也比較笨,影響工作效率。梁日昌對此亦不認同,稱隨非洲經濟發展,人開始有了慾望,許多人都願意加班。當然,如果以特別勤力的中國人為標準比較,非洲人的接受能力的確相對較慢,需要更多時間來培訓。但比起以前已好了很多,在他的工廠中,當地人無論是效率還是準確率都有較大提高。目前每個工人的平均月薪折合僅500港元。「雖然熟練程度比大陸工人遜色,但性價比高」。

梁日昌強調,非洲很適合華人企業發展,鞋類、種植、棉花等產業尤其具備發展前景。以埃塞俄比亞為例,全國有9000多萬人口,多數都是年輕人,勞動力充足。另外,該國還有稅務優惠,其鞋類產品運到美國、歐洲和中國大陸都免關稅。唯一的缺點是物流比較困難,因此在前往非洲發展時,需要先調查清楚當地能供應多少原材料,否則無論人工多便宜都難以生存。 (接下頁)

[NT:PAGE=$]

图片说明 
港商何廣健在仰光近郊覓租塑膠工廠。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近年來經濟強勁增長的緬甸,也是不少港商考慮搬遷的一大選擇地。香港玩具廠商會去年年中曾組織會員到緬甸考察,據會長譚裕民介紹,緬甸具有人工低廉、語言溝通無障礙這兩大優點,但土地供應緊張且成本較高,交通不便且供應鏈嚴重不足,整體狀況與80年代的大陸相似。因此在他看來,緬甸較適合生產工序較少、供應鏈較短的行業,比如製衣廠、塑膠廠或是生產毛絨玩具的小企業。

譚裕民回憶稱,當時共有20多個會員公司的成員參加考察團,走訪了包括仰光在內的多個城市。他稱,當地人工較平,僅為東莞的1/3,普通員工的月薪連同加班費在內,僅相當於1000港元。由於緬甸的勞動法規尚未完善,並無條文規定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該數額已經足以聘用大批當地人到工廠打工。

對於緬甸勞動力的質素,譚裕民亦頗為讚賞,稱只要經過培訓,熟練程度完全不輸大陸勞工,且普遍不抗拒加班,能夠專注於工作,「非常乖」。更重要的是,緬甸此前曾是英國殖民地,當地人的英文程度較好,即便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底層員工,簡單溝通亦不成問題。而中上層的商人不少是華僑,又可以用普通話溝通,這點優勢遠勝於其他東南亞國家。

不過譚裕民強調,緬甸也有許多缺陷,首先是土地供應緊張,企業要選址開設工廠,不僅需要政府審批,有時甚至還需要當地軍方批准,程序相當複雜。此外,在仰光等經濟較好的城市,土地成本出乎意料的高昂,每畝最高已接近10萬港元。如若選擇在較偏遠地區開廠,交通又相當惡劣,高速公路基本未建好,「路況比印尼還差」,令人左右為難。

此外,當地的供電系統也相當欠缺,經常面對電力不夠的困境,供應鏈也嚴重不足。譚裕民稱以玩具業為例,最需要的塑膠、五金等原材料質量都欠佳,「連螺絲都找不到有水準的」,一切都要從大陸或香港進口,這些都造成諸多不便。

綜合考察之旅的整體印象,譚裕民指,緬甸相當於80年代的大陸,尤其像剛改革開放時期的東莞,預計需要10-20年時間的發展和培育,才能成為一個配套完善、較為成熟的生產基地。對供應鏈較長的港企而言,去當地開廠並非最佳選擇。但如果生產的是毛絨玩具或是簡單的公仔玩具,其實可以考慮去當地開廠,另外製衣廠和塑膠廠也較適合去緬甸發展。

不過,譚裕民承認,截至目前旗下會員無人考慮搬遷到緬甸,事實上,許多會員已先後考察過越南、印尼、柬埔寨等多個東南亞國家,也知道國家鼓勵港企去非洲發展,但他認為,大陸相對而言仍較適合港企生存,目前在珠三角地區,由香港玩具商開設的工廠為數眾多,從業人員達到數百萬人,已經形成規模效應,因此雖然近年來面對諸多困難,玩具商普遍仍保持「一動不如一靜」的心態,不會輕易遷徙到其他國家。

图片说明 
萊達雅工業區是緬甸最大的工業區。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接下頁)

[NT:PAGE=$]

越南暴亂令許多港商寒心,紛紛考慮撤資或減產。但也有熟悉當地情況的港商無懼風險,反而打算加大在當地的投資。香港明燈有限公司老闆王國榮認為,在東南亞眾多經濟體中,越南是最適合長遠投資的地方。他稱有「兩大法寶」可保安全,一是盡量與越南當地人合資開廠,二是要與員工加強溝通拉近關係,「讓他們把你當兄弟」。

王國榮近期接受《文匯報》專訪,據他介紹,其工廠廠址在越南平陽,做塑膠原料生意,面積約8,000平方米,約有90個當地工人,2013年8月正式開工生產,1年生意額達900萬美元。他表示,起初在越南只是做貿易,後來因看好越南的經濟條件和營商環境,轉為做實業。除了越南,亦曾去過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尼等多個國家反覆比較,最終決定將工廠開設在越南。當地的最低工資比大陸低一半以上,工人薪酬折合不超過2000港元。

5月中越南發生暴亂期間,王國榮恰好在大陸談生意,未有親身遭遇那場風波。他稱,雖然暴亂多多少少產生負面影響,但強調是生意額受到影響,工廠運作本身一切如常,其間完全未停產或減產。究其原因,他笑言可能是因為工廠懸掛的招牌「沒有中文也沒有英文,只有越南文」,並未引起暴徒留意。

事實上,該工廠有越南人參股,被王國榮視為是逃過一劫的其中一大因素。他認為,到國外開廠做生意,獨資不是最好的選擇,除非是非常著名的大品牌。如果是中小企,建議在當地找合作伙伴,最大的好處是本地人了解當地的情況。由於在越南做生意需要拉關係,「有關係就有信心,港商也好,台商也好,日本人也好,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關係」。有些問題對港商是很大的困難,但由本地人來處理就會很簡單。

另一大因素則是「溝通」。在王國榮看來,作為老闆應該積極主動與當地人溝通,「有的老闆只把工人當成純粹的生產工具」,彼此關係冷漠,而他卻努力學習越南語,盡量多和員工聊天。這令員工不單視他為朋友,還視他為「好兄弟」。故他多次強調,從未感覺越南人排華,「當他們視你為兄弟時,會非常願意為你付出......我們就像一個團隊,不再有中國人、越南人的分別,他們給我的感覺是非常親切,感情非常好」。

王國榮並稱,北越可能比較政治化,但南越已經經濟化,想賺錢的人非常多。「我沒見到幾個南越的人鍾意講政治。談論的都是怎樣把生意做得更好一些,怎樣能賺到更多錢」。有越南的高管朋友告訴他,70年代停戰之前,當地人「無衣無食,無地方住」。相比之下,現今的生活大大改善,「有錢有車有家庭,怎麼會想打仗呢?」不過他亦承認,這是中年以上越南人的想法,新一代、特別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不知道戰爭的殘酷。

對於未來在越南的發展前景,王國榮多次表示樂觀,稱暴亂只會短期內有負面影響,但「風波總會過去的」,因為今時今日的亞洲國家,大都希望搞好經濟,「碰碰撞撞一定有,但大家最終會互相妥協」。他透露,和合伙人的工廠分三期投資,第一期已經投資了200萬美元。第二期計劃是令該工廠的規模和生產量都擴大一倍,預期未來2年內實現。第三期準備在越南其他城市另開一間工廠,地點將選在北越地區。

就越南發生暴亂一事,信保局表示,截至目前,沒有接獲出口商或保戶因當地暴亂影響而需要求助的個案,也沒有收到保戶報告因遇到貨物付運到該國後未能收到貨款、客戶拒絕提貨、中止訂單而可能導致損失的個案。

該局指出,其承保市場以歐美及中國大陸等為主,越南和東南亞地區的承保額比重不大。越南發生暴亂乃個別事件,暫時未有任何影響。而近年來,保戶申請東南亞買家的信用限額宗數及信保局的承保金額保持平穩。但有關數字不便透露。

一直以來,信保局採取審慎承保的方針,對於局勢不穩的國家及地區,信保局會密切留意最新發展,繼續監控風險,與保戶保持緊密聯繫,以了解其買家的最近動向,如有需要,會檢討承保政策。如果香港出口商擔心因海外買家倒閉、拖欠貨款、買家不提貨或因國家風險導致買家未能履行合約而遭受損失,可以即時聯絡信保局,或透過信保局的網站「信保易」,申請免費保單報價,並同時享用3個免費買家信用調查服務。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