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應放棄朝鮮 說其是中國的戰略屏障純粹是臆想癥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7-08 08:48
中國應放棄朝鮮 說其是中國的戰略屏障純粹是臆想症
中國還有部分人仍會拿著朝鮮是中國的戰略屏障之類的說辭,為朝鮮辯護。天則經濟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楊俊鋒認為,這種觀點是基於冷戰思維的臆想和迫害妄想症的體現。如果說朝鮮對於中國有價值的話,那么其價值也僅限於:其一,維護朝鮮現行體制於不倒,是避免官方意識形態進一步陷入被動和尷尬的需要,因為中朝在意識形態上具有一定的同質性;其二,朝鮮這個“無賴”政權,或可用以牽制、分散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國家對中國執政黨的執政壓力。而且即便從執政黨的角度而言,支援朝鮮的代價和副作用也極其巨大。這一觀點值得理論界參考。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於7月3日高調訪韓。乍看起來,這不過是一次尋常的外交活動,但實際上其意義卻極為特殊。
眾所周知,中國與朝鮮的關係非比尋常。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中國和朝鮮一直保持著(至少表面上)“鮮血凝成的友誼”。中國甚至在長期國內戰爭結束之初、百廢待興之際,傾力出兵對抗聯合國軍,使朝鮮政權得以保全;而在隨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一直對朝鮮不惜成本地援助;即便在中韓建交后,中國領導人在出訪韓國之前先訪問朝鮮已成為不成文的慣例。
而習近平此行卻突破了先前的慣例,避開朝鮮直接訪韓——而且,自新一屆中國領導人上臺至今,中朝兩國領導人還從未有過互訪。同時,中韓兩國發表的聯合聲明以前所未有的親密措辭稱:構建成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擴大面向未來的戰略性經貿和產業合作,構筑心靈相通的信任關係。總之,此次訪韓釋放出非常明顯的親韓遠朝信號。這對於中國和世界都值得點贊。因為朝鮮無論對世界還是中國而言,都已是一筆越來越沉重的負資產,早該放棄。
朝鮮政權靠謊言和暴力維持其專制統治,已是當今世界的一大笑柄和恥辱。它的國號卻用盡了代表著世間最美好政治理想的符號: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可現實是,人民飽受奴役和饑寒,而金家卻窮奢極欲,並公然實行世襲——朝鮮的世襲制是典型的掛羊頭賣狗肉,名不正而言不順,統治基礎有限,也極為脆弱,便只能靠暴力和謊言來維系。
而且,這樣一個窮困的小國,卻一意孤行、窮兵黷武、處處挑事,並力圖建成核大國。根據透明國際的年度數據,朝鮮一直是最腐敗國家之一。這完全可以想見:因為對社會實行無所不在的嚴密、強力管控,每個具體的掌權者都享有專斷的權力;而且黨政機關和軍隊都辦有企業,直接從事經濟活動。
朝鮮在國際道義上已徹底破產,處於空前孤立的境地。它只是得益於緊鄰中俄兩大國的特殊地緣因素,依靠大國的翼護,才得以在國際博弈的狹小縫隙中茍延殘喘,否則恐怕早已崩潰。雖然在國際問題上,實力和利益往往比道義更為現實和重要,但畢竟人類社會還是有其基本的道義底線。尤其是在現代世界,國際道義的作用已不完全是無足輕重,而是愈發重要——這正是人類世界文明、進步的體現。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繼續親近這樣一個政權,必然導致在國際道義上大為失分。
朝鮮不僅在道義上已是中國的負資產,而且在現實的國家利益上也同樣如此。與韓、中兩國巨大、頻繁的貿易往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朝兩國雖然有著更為便利的邊界接壤優勢,但朝鮮的封閉、落后以及嚴重缺乏信用和規則,導致中國對朝貿易成為一大黑洞。而且,朝鮮也很難像中國這樣,實行改革開放。道理很簡單,一個完全依靠謊言和暴力統治的政權一旦放開,倒臺的風險無疑巨大。
再者,朝鮮為獲得外匯而大肆制販毒品和假幣(這被普遍認為是官方行為),使中國東北地區深受其害;朝鮮悍然進行核試驗,使中國與之臨近地區承受著遭受核污染的巨大現實風險——2011年遠隔大洋的日本福島核泄漏,都讓中國人心惶惶,更何況與中國緊密接壤、國土狹小的朝鮮搞核試驗?因此,當下的朝鮮不僅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障礙,而且還直接損害著中國的利益。
當然,中國還有部分人仍會拿著朝鮮是中國的戰略屏障之類的說辭,為朝鮮辯護。這種觀點是基於冷戰思維的臆想和迫害妄想症的體現。如果說朝鮮對於中國有價值的話,那么其價值也僅限於:其一,維護朝鮮現行體制於不倒,是避免官方意識形態進一步陷入被動和尷尬的需要,因為中朝在意識形態上具有一定的同質性;其二,朝鮮這個“無賴”政權,或可用以牽制、分散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國家對中國執政黨的執政壓力。
但即便從執政黨的角度而言,支援朝鮮的代價和副作用也極其巨大。中國想利用朝鮮,但朝鮮又何嘗甘於俯首帖耳地做馬前卒和牧羊犬?對朝援助事實上是個無底洞,而且朝鮮也未必會因此而感恩戴。甚至前不久,中國因反對朝鮮的核試驗,竟被朝鮮國內說成是“叛徒和朝鮮的敵人”。其實,朝鮮執政當局的這種心態也很可以想見:我們為中國執政黨分擔國際壓力,中國援助、支援朝鮮豈不是理所應當?再者,支援朝鮮不僅不利於中國執政黨的國際形象,還會損害現實的國家利益,而且也越來越為中國大多數民眾所嚴重不滿。
相比之下,與一個繁榮、穩定的正常鄰國結好,顯然對中國更有利。這和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無關。韓國作為國際上成功轉型的新興文明、發達國家,其國際形象與朝鮮可謂天壤之別。而且,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場、最大進口來源國、最大海外投資對象國,韓國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國、第五大外資來源國,雙方互為最大海外旅行目的地國、最大留學生來源國。
進一步結好韓國,不僅有助於改善中國的國際形象,有利於中國更好地融入世界文明主流,同時對中國的現實國家利益也大為有利。更重要的是,這並非中國的一廂情愿。對於習近平此次突破慣例的訪韓,韓方的反應甚至有點“受寵若驚”,整個接待過程可謂用心良苦。
習近平此次訪韓舉措,至少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原有的外交思維窠臼,真正有利於中國的國家利益,也有利於執政黨的長遠利益,有利於東北亞乃至整個世界的和平、發展。這顯然更為理性和明智,是更具長遠眼光和更加自信的一種表現。
當然,中國近期對朝韓兩國冷熱分明的外交態勢也是近兩年來諸多事態變化的結果,包括朝鮮在金正日去逝、金正恩接班前前后后的一系列舉措,及其導致的本國國際形象進一步惡化,國際處境空前孤立,朝鮮對中國的態度更為不遜,而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領土爭端等問題上使中韓兩國具備了更多的共同利益;未來中國對韓朝外交政策的走向,還不能過早斷言。
當年,鄧小平推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戰略的根本轉型,即:放棄了按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劃線、站隊和充當世界革命領袖的思維。具體體現之一便是,大規模削減對朝鮮的輸血援助。這與中國的國內改革共同成就了中國難得的幾十年的和平發展。
希望中國能以此次行動為開端,接續鄧小平務實、理性和開明的國際關係理念,痛下決心,進一步放棄朝鮮這筆負資產,徹底終止對朝鮮的政治與經濟支援。同時,未來中國還需要做的是:高度警惕和嚴防朝鮮做出諸如核試驗等舉動,並為此對朝鮮施加必要的外交、經濟乃至軍事壓力;預防朝鮮的高壓統治一旦崩潰而導致大批難民涌向中國,提前做好應對之策。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