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舌尖上的硅谷:美食、創業與思鄉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7-08 08:32


美食是人類共同的語言。無論來自什麼國家,身處什麼環境,說著什麼語言,信仰什麼宗教,對美食的熱愛都是人類古不變的追求。

硅谷的民同樣如此。來自各個地區和國家的人們來到這裏,抱科技改變生、成就偉大品的信念與激情,在這裏追逐屬於他們自己的夢想。


在創業者們奮鬥的歷程中,同樣也不會缺少美食的相伴;或許在日夜艱辛的日子裏,對食物的要求會有所妥協;但在他們的心中,同樣都存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美食則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硅谷所在的加州灣區,是美國經濟最為富裕,也是人口最為多元的地區。這裏的人們既能享受到美國本地的餐館與食品,也可以找到來自五湖四海的各國地道美食。在硅谷人的生活與工作中,美食同樣扮演一個至關重要的地位。

創業基站——咖啡館

如果以廣義概念來衡量,咖啡也是美食文化之一,而且是西方美食文化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元素。散佈硅谷地區的諸多咖啡館,包括星巴克和Peet’s等連鎖咖啡店,已經成為硅谷民日常生活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活動場所。

為了夢想早起工作的硅谷人們,大多沒有時間在家准備與享用營養的早餐,也沒有時間去餐廳消費一頓豐盛的早餐。對他們來,每天必須的早餐能量大多是在麥當勞或者咖啡館獲取的。

每天早晨,硅谷的咖啡館都會排起長隊。一個香甜可口的牛角麵包,一杯香氣四溢的熱咖啡,再加上一個香蕉或者蘋果,這就是硅谷人最常吃的簡單早餐,也足以為硅谷人提供一上午工作的能量。

對健康生活擁有更多追求的科技大亨們,則會有自己的早餐食譜。Twitter聯合創始人傑克·多西(Jack Dorsey)的早餐只是兩個白水煮蛋。喬布斯的早餐則由各種新鮮水果組成。但即便是以挑剔苛刻著稱的喬布斯,也會出現在Palo Alto家附近的咖啡館吃早餐。

咖啡館為硅谷人提供的並不只是能量,還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社交的重要場所。除了提供一個免費上網的工作場所,咖啡館更像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茶館,成為了硅谷約見面聊業務的首選之地。在硅谷的咖啡館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自拿杯咖啡,坐在咖啡館內或門口侃侃而談的人們。

創業者們會在這裏約見投資人或是媒體記者,介紹自己的創業項目與理念;碼農們也會在這裏切磋交流,討論彼此遇到的項目挑戰。或許你身邊拿咖啡不起眼的聊天者,就是未來的喬布斯或者扎克伯格。毫不誇張的,如果硅谷沒有咖啡館的存在,也就失去了創新的基站,更不會成為引領全球的科技聖地。此外,咖啡館也是Square等最新支付手段最先採用的地方。

如果要感受硅谷的咖啡館創業文化,最好的地點就是Palo Alto的大學路(University Ave)附近。這裏是斯坦福大學的前廳,也是硅谷創業公司最為密集的地區。知名風投家保羅·格拉漢姆(Paul Graham)曾經,這裏的咖啡館是硅谷最為熱鬧的社交中心,也是創業者與投資者最常約見的地方。

要分清交談中的創業者與投資者角色,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裝與坐姿。創業者們通常穿隨意,在談話中扮演主要角色,他們會身體前傾,呈現出一種自信但渴求的狀態。而投資者一般裝會略正式,偶爾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問題,以一種后仰的姿態坐在椅子上,體現出一種嚴肅審視的狀態。

傳奇餐館——Buck s

在硅谷的創投生態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並不只是咖啡館,還有更加正式的餐館。咖啡館通常只是隨意暇的活動場所,而要正式約談與見面,通常則會選擇更有口福的各種美食餐館。這些餐館也見證了硅谷的科技歷史,成就了數以千計的創業傳奇。

如果Palo Alto是硅谷創業者的勝地,那麼Menlo Park就是硅谷投資者的核心。這個硅谷中部的小城市,北邊沿海是Facebook的巨大園區,南側依山的地區是硅谷風投最為集中的地區,擁有最為知名的被稱為“VC一條街”的沙丘路(Sand Hill Rd)。

沙丘路只有幾公里長,兩旁等建築也平淡無奇,外來人根本看不出這裏集聚的巨大能量。這裏是美國商業地租金最貴的地區,折合成人民幣每平米要7800元,而且供不應求。這裏集聚紅杉資本、KPCB等數十家最有實力的知名風投公司,匯聚美國超過六成的風險資本。

Buck’s正是因為沙丘路才成為硅谷最為傳奇的餐館,這裏成就與見證了一段又一段的硅谷創業神話。 這家外表毫不起眼的西餐館由於距離沙丘路僅有十分鐘車程,成為風投人士最熱門的活動之地。這裏的營業時間從早7點到晚9點,每天任何時間都可以看到享受美食的風投人士,看到他們與投資者的一輪輪會談。

網景、雅虎、Paypal、谷歌、Tesla,一家又一家的傳奇公司;他們的共同之處就是都在Buck s獲得風投資金,從而開始書寫自己的輝煌。楊致遠從這裏拿到了紅杉資本的100萬美元創辦雅虎,馬克·安德森(Mark Andreeseen)在這裏融得了網景的資金,Tesla的伊隆·穆斯克(Elon Musk)更是在這裏連續創辦了Paypal和Tesla。

Buck’s最大的傳奇之處就是這裏的食客,几乎所有的硅谷傳奇人物,都曾經來過這家已有數十年曆史的餐廳。或許唯一的例外是喬布斯,Buck’s的老闆曾經是一名建築師,因為無法達到喬布斯的苛刻要求而影響了兩人的關係。

因為Buck’s在硅谷的傳奇地位,這裏也成為來硅谷朝聖的遊客必經之地。這家餐館雖然外部裝修寒摻,但內部卻擁有豐富精美的各種收藏品,包括飛機與汽車模型、刀具、照片甚至動物標本,這些都是老闆遊歷各國與多年收藏的紀念品。

此外,對於吃貨來,Buck’s的法國吐司與蟹肉沙拉對是不容錯過的美食。如果在這裏吃一頓早中餐Brunch,沒有什麼比點綴新鮮草莓或藍莓,淋上甜美楓糖與奶油的吐司及烤派更加誘人。相對於餐館的傳奇色彩,Buck’s的食物也算平價,按照早餐或正餐的不同,人均在30-50美元不等。

此外,Palo Alto的Mayfield Bakery & Cafe也是風投與創業者最常去的餐廳。這裏的食物選擇更加多元與精緻,海鮮奶油湯(Chowder)是不可錯過的美味;而不到4美元的各種咖啡更是香氣四溢,連咖啡上的拉花都是格外精美。

東方迷戀——壽司館

所周知,蘋果傳奇創始人喬布斯是一位只吃魚肉與蛋的素食者,他對自己的飲食選擇極為苛刻,會因為食物不達自己要求大發雷霆。按照《喬布斯傳》的記載,喬布斯常去自家附近的四季酒店約見朋友,這家酒店的餐館以貼心服務態度而著稱。喬布斯曾連續三次要求更換自己的果汁,因為他感覺這不是鮮榨的,而四季酒店每次都會耐心滿足喬布斯。

不過,即便是極其缺乏耐心的喬布斯,也有變成饞嘴吃貨,從而乖乖排隊的時候。讓喬布斯無法自已的美食,就是日本壽司料理館。喬布斯痴迷於神秘的日本文化,嚮往日本禪宗文化,推崇簡約的日式設計風,也傾心於精緻美味的日本料理。只有在吃壽司時,喬布斯才會變成一個和普通人一樣的吃貨。

除了在赴日本旅行時品嘗最為地道的壽司,喬布斯也常去Palo Alto家附近的幾家知名日料館。Palo Alto的陣匠壽司(Jin Sho)是他最常光顧的食府之一,而另外一家日料Kaygetsu更是成為了喬布斯宴請的必選之所。喬布斯不僅在這家餐館慶祝自己生日,帶蘋果首席設計師喬納森·艾維(Jonathan Ive)在這裏吃飯,甚至連蘋果董事例會都曾經移到這裏邊吃邊聊。

喬布斯對Kaygetsu的喜好超過了一切,最常點的料理是金槍魚壽司和天婦羅蝦。他不僅自己常來光顧,還與這家日料店的主廚成為了摯友。在他2011年去世前,Kaygetsu的主廚Toshi Sakumo決定關門歇業,得知消息的喬布斯則為他提供了一份新工作:蘋果員工餐廳的日料主廚。曾經的喬布斯最愛廚師,如今則為蘋果的員工奉獻美味的壽司。

迷戀壽司的科技傳奇人物並不只有喬布斯,他的好友甲骨文創始人拉裏·埃裏森(Larry Ellison)也是壽司愛好者。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尤其喜歡Palo Alto的富貴壽司(Fuki Sushi )。這家壽司店是扎克伯格婚禮的食物提供商,也是他日常午餐的最常選擇。和喬布斯一樣,扎克伯格也把自己最喜歡的壽司店引入了公司食堂。

與Facebook員工食堂一條街上的諸多免費餐館不同,富貴壽司並不是由Facebook運營的,因此需要自費享用,人均在40美元左右。但Facebook的媒體活動上,卻總是為記者們提供免費的富貴壽司。相對於其他科技公司活動上的簡單沙拉與冰冷三明治,Facebook的這個小善意總是很容易獲得媒體的好感。

免費午餐——福利貼

福利午餐也是硅谷各大科技公司的一大文化象徵。谷歌、蘋果、英特爾、Facebook等主要科技巨頭都設置了公司食堂,提供完全免費或者補貼價格的美味、營養與多元美食,以期留住自己員工的胃和心,從而更好地為公司做出貢獻。

在公司食堂這方面,谷歌、Facebook、Linkedin等新興的互聯網公司明顯更加體貼和善解人意。這些互聯網巨頭不僅撥出高額經費興建了公司食堂,為員工提供完全免費的一日三頓午餐,還聘請知名的廚師與美食專家來掌廚,帶來更加美味而健康的食物選擇。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公司的食堂還對外來人口開放,只要由谷歌或Facebook的員工帶入,他們的任何親友都可以免費享受這些公司的美食。

相對於谷歌與Facebook的巨額營收與估值,這些食堂的免費美食只是微不足道的開銷。這些福利美食不僅帶來了更高的工作效率(員工不需要外出就餐),用相對較小的代價換得了員工的愛戴,更為自己在硅谷打響了人才爭奪戰的品牌推廣。

人才是硅谷科技公司追逐的目標,碼農們的收入水平也水漲船高。對每年收入幾十萬美元的資深碼農們來,他們可能並不在乎每天吃飯花多少錢,但就在公司內部的、美味健康的免費午餐,無疑讓他們省去了很多精力與選擇煩惱。帶朋友來公司享受美食,也是體現自己公司實力的一種象徵。

Mountain View的谷歌總部食堂享有“全球最牛公司食堂”的美譽,這裏擁有100多名專業廚師,提供中餐、日餐、沙拉、印度菜、墨西哥菜、義大利披薩、南美烤肉、各式甜品等諸多品種的美食,足以滿足從素食者到饕餮吃貨的所有食客。谷歌食堂的廚師全部都是高薪挖自於各大星級餐館,他們擁有資深從業經驗以及豐富的營養知識。谷歌每年為公司食堂投入近億美元的經費,不惜血本地打造出了硅谷最頂級公司食堂,也令自己連續數年成為員工心目中的“美國最佳雇主”。

扎克伯格將谷歌視為競爭對手,而Facebook的公司食堂相比起谷歌也毫不遜色。在Facebook辦公園區的建築群中間,隱藏一條包括近十家餐館的美食街。Facebook的員工每天只需推開自己的辦公室門,就可以在加州燦爛的陽光下享受美食,每逢周五下午還可以無盡痛飲啤酒。和普通員工一樣,扎克伯格等Facebook高管們也在這些食堂就餐,坐在員工旁邊邊吃邊聊。

除了富貴壽司這樣外來餐館,其他的所有Facebook自營餐館都是完全免費,這其中包括了中國拉麵、西方快餐、素食沙拉、木炭烤肉、墨西哥菜、甜品冰淇淋等各種各樣的美味。值得一提的是,Facebook甚至還有油條包子這樣的中式早點。硅谷几乎沒有中餐館會在上午營業,甚至要到周末才會提供油條包子,Facebook的這一待遇對數量多又不習慣西式早餐的中國碼農來簡直是良心福利。

如果碼農們願意,他們甚至可以從早飯到晚飯完全依賴於公司的免費食堂;對於總是發愁吃什麼的單身碼農們來,這一點顯得格外有吸引力。而他們每天長時間停留在公司工作,對於谷歌和Facebook來則是巨大的回報。

像Pinterest等諸多硅谷小科技公司,雖然無法像谷歌和Facebook那樣耗費巨資打造食堂,但也通過外部承包商為自己員工提供免費的多元午餐選擇。當然,在這些新興創業公司工作的碼農們都是為了前景與股份而來,並不會過於在意短期的一點飲食待遇。

而沒有免費午餐的硅谷人,則需要每天中午開車到附近解決午餐問題。在Mountain View市中心的Castro街,街道的兩旁都是各式餐館,到了中午時分總是人滿為患。在生活成本日益上漲的硅谷,吃一頓工作餐加上小費也得需要10多美元的開銷。

硅谷集中來自全球的科技人才,加州是美國最為多元化的地區,因此這裏也聚集來自各國的美食餐館。除了精緻美味的日料館,硅谷隨處可見的餐館還有美國熱狗、韓國烤肉與豆腐、越南米、泰國餐館、印度咖喱、義大利披薩、美國牛排店以及高檔法國餐廳。價格從廉到貴,美食從簡到繁,各人都能尋找到自己的愛好。

哪裏有需求缺口,哪裏就有創業機遇。精明的創業者也看到了食物外賣這個利潤豐厚的市場,創辦了Sprig、Spoonrocket、Postmates、Grubhub等快餐外賣公司,以廉價快速的方式為硅谷供應營養美味的食物(10美元左右)。這些公司也獲得了風投的認可和支持。Grubhub已經上市,Postmates獲得了1600萬美元的融資以擴張市場。

思鄉情節——中餐館

作為世界三大美食大國,傳統中餐是中華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人的民族驕傲所在。無論出國生活多久,是否融入當地社會,海外中國人最不可忘卻的就是來自故鄉的美食。他們或多或少都有“中國胃”,這種對中餐的依戀,也融入了濃濃的思鄉情。

即便是最為豐盛的Facebook食堂,這裏點中國員工也有小小的遺憾。“我只喜歡吃中餐,Facebook那麼多各國食物和我沒有太大關係,只遺憾公司的中餐水平還是太一般了”。而谷歌食堂偶爾提供中國牛肉麵的時候,中國碼農們也會興奮地排起長隊。

舊金山灣區本是美國華人最為聚集的地區,歷代新老移民都把舊金山、洛杉磯與紐約視為首選地區,因此灣區也是美國中餐館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從舊金山一路往南到San Jose,硅谷几乎大小城市都可以找到數量多的中餐館,既有粵語的老移民青睞的粵菜館,也有普通話的新移民最愛的大陸餐館,尤其以川菜與湘菜居多。

在這裏想吃廣式早茶可以選擇福臨門,想吃火鍋可以選擇小肥羊,想吃川菜可以選擇御食園,想吃湘菜可以選擇韶山衝,想吃山西麵食可以選擇三好拉麵,想吃北京菜可以選擇京味軒,想吃東北菜可以選擇關東風情,想吃上海菜可以去喬家柵,想吃燒烤可以選擇楊師傅燒烤。

只要不是過於挑剔,來自中國各地的碼農們總是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食物。相對於紐約和洛杉磯,灣區的中餐並不算便宜,人均支出也在30-50美元不等。一串羊肉串要2美元,一杯老北京酸奶要4美元,一份涼皮和肉夾饃要5美元,一碗羊肉泡饃要12美元。但有的吃,就已經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即便灣區是美國中餐館最多、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堪稱中國吃貨的理想生活地區。但比起國內的各種地道美食,這裏的中餐館似乎總是欠缺一點點家鄉的味道,或許是味道改良,也許食材不同,又抑或是水土問題。總之,灣區的中國新移民們心裏都有一個揮不去的家鄉美食情節。

每次有人回國休假,身邊的中國朋友總是會報以羡慕的眼光,“真好,又可以回去吃喝腐敗了”。這裏的中國新移民們以碼農居多,他們總是在網上一集集追看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看電視面腦補曾經熟悉的味道,有能力的會購買食材自己動手,沒有能力的只能咽口水憧憬下次回國滿足心願。

而且,硅谷的中國美食也同樣存在諸多缺憾。蘭州拉麵、過橋米、廣西螺螄粉、杭州小籠包、湖北熱乾麵,這些最有地方特色和家鄉記憶的美食,在美國几乎是鳳毛麟角,在灣區更是跡。由於食品監管的要求,在美國喝上北京豆汁几乎成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不過,相對於美國其他地區的中國人,灣區的中國人依然有令人羡慕的口福。一位杜克大學(位於美國東部的北卡羅來納州,是庫克母校)的中國留學生,來到硅谷之后看密集繁多的中餐館,忍不住眼中淚光閃閃,“這麼多好吃的,我們那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