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評論:聯想“觸網”出手已晚?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本報記者 焦麗莎

聯想近日宣佈成立一家全新子公司,該公司基於互聯網的模式推出智能手機等終端品。新公司將於2015年4月1日正式開始運營,屆時將擁有獨立的公司名稱及全新的子品牌。聯想集團中國區總裁陳旭東將出任新公司CEO,而中國區業務將由副總裁童夫堯接手負責。


從公開信息來看,新公司整備期還有半年,似乎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但是,出手已晚的聯想,能從互聯網手機領域脫穎而出嗎?

風光不再

事實上,聯想集團總裁楊元慶很清楚,雖然聯想這幾年的業績突飛猛進,但潛在的挑戰依然存在。

目前,聯想曾經極度依賴,並投入重金的下PC門店銷售疲軟。手機業務亦如此。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聯想八成的業務來自於運營商定製,尤其是中國移動,在 TD的定製機市場,聯想曾很長時間穩坐第一。從這裏獲得的銷量足以彌補聯想在CDMA市場的慘敗和公開市場的不溫不火。

如今,運營商補貼逐年降低,聯想不僅優勢不再,反而倍感壓力。

國資委已明確表示,對運營商三年削減營銷成本400億元,因此,三大運營商不得不削減終端補貼的規劃。據了解,三大運營商2013年的終端補貼總額超過500億元。如果終端補貼消亡,手機廠商依靠運營商補貼獲取市場份額和利潤的時代即將結束,轉型成了當務之急。

據相關數據顯示,自2012年起,國手機銷量中品牌線上直銷、電商等所占銷售份額穩步提升。2014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排行榜顯示,聯想占比 10.8%,僅次 於 三 星 的 15.4%和 小 米 的13.5%,但聯想的出貨仍以運營商定製的低端機為主,與此同時,擁有“互聯網基因”的小米,遠超其他國手機廠商。

為了盡快拯救市場,聯想不得不選擇互聯網模式。

2013年年底,聯想成立了數字營銷團隊,今年又相繼推出互聯網創業平台NBD和樂基金投資策略。互聯網子公司的成立也有望讓聯想向互聯網轉型走向深入。

近兩年,聯想明顯加大了線上銷售的力度,也有獨立品支撐,但是似乎總是慢半拍。

但是,所周知,中國市場的互聯網業務需求迫切,聯想各個業務層面的競爭對手早已紛紛 “觸網”,華為、中興和酷派都有區別於原有品牌的互聯網品牌,營銷方式更貼近“粉絲經濟”,不會擔心因為低價而打破了實體渠道的價格體系。

就目前發展情況來看,聯想在線上市場和互聯網營銷模式上處於落后態勢,但與其他手機廠商不同,聯想的這一互聯網轉型將覆蓋包括智能終端在內的多項業務平台。

不可複製的NO.1

幾年前,沒人會想到聯想能成為PC老大。如今做到了,自然少不了外部因素。而全面“觸網”后的聯想,還想複製這項成功?很難。

當年的聯想PC與今天的手機一樣,對市場主力都在國內,而且與政府關係極好,在國內基本沒有競爭對手。惠普這幾年不停地把份額讓出來,戴爾主動轉型,重點已不在PC上。成熟的PC市場,拼的不是研發力量,而是整合、運作、生能力,聯想已經駕輕就熟。

“比對今天的手機業務,聯想內部的人還是那些人,研發雖然在加強,但跟國內對手比仍沒優勢,與運營商關係也受到衝擊,對渠道不像PC時代那樣有掌控力。” 互聯網分析師于斌認為,國內對手比當年的PC領域多了十幾個,個個都如狼似虎,三星、蘋果也還沒出大昏招。手機業是在PC化,但是聯想的垂直整合能力還 不一定能領先國內對手多少。因此,成立互聯網手機公司,不過是增加聯想的一個想像空間而已。

2013年,聯想全球智能機出貨量位居第五,為4550萬台,而同年,三星全球智能機出貨量位居第一,為3.1億台。這差距,不僅僅是品牌價值、營銷科研等軟實力,更重要的是能。

到底,三星的老大地位是其上游整合能力決定的。從屏幕到Soc到內存到相機感測器,三星擁有製造一台智能手機所必須的所有核心技術和生能力。

聯想此次成立子公司,或許能夠更靈活地參與市場競爭,也承擔了聯想向互聯網轉型的重任。但,對於瞬息萬變的手機市場,聯想試圖通過一個子公司來扭轉局面,沒那麼容易。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