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農商行IPO:保函業務或存風險 貸款集中存隱患
鉅亨網新聞中心
江蘇張家港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票類型 :人民幣普通股,本次擬發行股數 : 不超過發行后總股本的25%,每股面值 1.00元 ,擬上市證券交易所 :深圳證券交易所。
招股說明書顯示:
一、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商業銀行的客戶(或交易對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規定的義務,或 信用質量發生變化影響金融工具價值,從而給本行帶來損失的風險。
(一)與貸款業務相關的風險
貸款業務是本行的主要資產業務,也是本行收入的主要來源。貸款業務信用風 險,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足額償還貸款本息而給銀行造成的損失。該風險是本行面 臨的主要風險之一。 在貸款業務中,由於借款人在借款后自身經營情況可能變化甚至惡化,或在辦 理貸款時本行對借款人的經營狀況、資信狀況評估不正確、貸款集中度過高、貸款 投向選擇失誤,或保證人無力履行保證責任、抵押物不足值等原因,貸款到期時可 能無法及時收回本息,甚至形成呆賬,給本行造成損失。
1、與貸款集中性相關的風險
本行服務對象主要是中小微企業。截至2013年末,本行公司貸款占貸款余額的 比重為85.74%,其中中小微企業貸款占公司貸款(不含貼現)的比重為95.10%。 相對於大型企業而言,中小微企業的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如果本行不能有 效控制中小微企業借款人的信用風險,可能會導致不良貸款增加、貸款損失準備不 足,從而對本行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2、與貸款組合相關的風險
(1)與貸款行業結構相關的風險
截至2013年末,本行公司貸款投向前三名行業分別為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及 租賃與商務服務業,前述三個行業貸款占公司貸款比例分別為49.06%、17.56%和 8.31%,共計74.93%。如果上述行業因宏觀調控、產業結構調整或其他原因而受到 不利影響,可能會導致本行不良貸款增加,從而對本行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產生 不利影響。
(2)與貸款地區結構相關的風險
目前本行貸款客戶主要集中於張家港地區,若張家港地區出現重大或長期的經 濟衰退,本行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3)與貸款期限結構相關的風險
本行按照剩余期限劃分的貸款組合中,短期貸款(含一年內到期的中長期貸款) 占比較高。截至2013年末,本行短期貸款余額為271.80億元,占貸款總額的75.06%。 以短期貸款為主的貸款結構雖然有利於增加流動性,但本行不能保證維持現有的貸 款期限結構,從而可能造成本行流動性風險提高以及不良貸款增加。
(4)與貸款擔保方式相關的風險
截至2013年末,本行抵/質押貸款、保證貸款、信用貸款和貼現分別占貸款余 額的45.05%、47.45%、0.48%和7.02%。 本行大部分貸款為抵押及質押擔保貸款。由於各種不可抗力的影響,本行貸款 抵質押品的價值可能會出現減損。另外,本行有可能不能優先行使貸款抵質押品的 優先受償權。此外,變現或者以其他方式來實現抵質押品價值的程式可能耗費時日 或最終不成功,且在執行中可能因法律及實際原因而存在困難。
本行以第三方提供保證的擔保貸款占比較大,若借款人喪失履約能力且保證人 的財務狀況亦出現嚴重惡化,可能導致本行的保證擔保貸款無法順利回收。
3、與本行不良貸款狀況相關的風險
截至2011年末、2012年末及2013年末,本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為1.89億元、 3.16億元及3.92億元,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69%、1.00%及1.08%。由於諸多不確定 因素的影響,不良貸款余額及不良貸款率存在升高的風險。
(二)與投資業務相關的風險
本行投資以銀行間市場的債券投資為主,主要交易品種為政府債券。截至2013 年末,本行債券投資余額為113.83億元,其中政府債券投資92.21億元,占比為 81.01%,金融債7.06億,占比7.66%,企業債14.26億元,占比12.52%,其他0.30 億元,占比0.26%,因此收益預期明確,不存在到期不能收回本息的可能。相對而 言,企業債投資存在一定的風險。盡管企業債發行主體多為實力雄厚、信譽良好的 大中型企業,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因債券發行人的償債能力發生變化,本行債券投資 產生損失的可能。
(三)與表外業務相關的風險
本行的表外業務主要包括銀行承兌匯票、信用證、保函業務等,此類業務均以 本行的信用為擔保,本行因此承擔了相應的風險。
1、銀行承兌匯票業務中可能存在的風險
銀行承兌匯票業務指由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兌申請人)簽發,由承兌申請人 向銀行申請,經銀行審查同意承兌商業匯票的業務。銀行承兌匯票具有高流動性、 低風險性特征。在辦理銀行承兌匯票的業務過程中,如果承兌申請人或保證人違約, 本行在扣除保證金或執行擔保后仍不能收回全部墊付款項,將承受資金損失的風險。 截至2013年末,本行未到期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77.93億元,承兌保證金余額 46.08億元,占開出銀行承兌匯票余額的59.13%。
2、信用證業務中可能存在的風險
信用證業務是指銀行根據申請人的要求,向受益人開立載有一定金額,在一定 期限內憑規定的單據在指定地點付款的書面保證檔案的業務。信用證是銀行的擔保 檔案,開證行負第一付款責任,只要受益人交付的單據與信用證之間內容一致、單據與單據之間內容一致,銀行就要履行付款責任。進口信用證業務風險主要在於開 證申請人在信用證到期付款時不能如期支付貨款,造成銀行墊付資金,從而引發信 用風險。出口信用證業務的風險在於如果開證行資信狀況不良或處於高風險地區, 本行作為議付行將承擔一定的風險。 截至2013年末,本行開出的信用證余額14.74億元,開證保證金余額2.42億元, 占開出信用證余額的16.39%。
3、銀行保函業務中可能存在的風險
銀行保函業務是指銀行應主合同債務人(即保函申請人)的申請,以保函形式 為主合同項下義務向受益人出具的,承諾當保函申請人未按主合同約定履行義務時, 銀行代為履行義務或按約定承擔賠償責任的信用業務。保函一經開立,本行就承擔 了付款的法律責任,當保函申請人不能及時完成其應盡責任,又拒不付款或無力付 款時,本行將面臨墊付資金的風險。 截至2013年末,本行各類保函余額為0.40億元,保證金余額為0.22億元,占 保函余額的54.62%。敞口部分均辦理了擔保手續。
二、營運風險
(一)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無力為負債的減少和/或資產的增加提供融資而造成 損失或破產的風險。當流動性不足時,本行無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負債或變現 資產獲取足夠的資金,從而影響到盈利水平,極端情況下會導致資不抵債。銀行在 經營過程中,金融政策和市場環境變化、資產和負債不匹配等,都可能形成流動性 風險。
截至2013年末,本行3個月內的缺口為負值,其余期限的資產與負債均為正缺 口。在報告期內,一方面本行存款規模穩步增長,存款結構保持穩定,短期存款中 的相當部分在到期后一般不會被擷取,構成本行穩定的資金來源;另一方面,本行 貸款以短期貸款為主,報告期內各期末短期貸款在貸款總額中的比重均在70%以上, 而流動性較弱的長期貸款占比較低,整體而言本行信貸資產流動性較強,但是不排 除未來流動性降低的可能。
(二)與資本充足率相關的風險
銀監會2004年3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規定, 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核心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4%。截至2011年末、 2012年末以及2013年末,本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31%、14.21%及14.26%,核 心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80%、13.64%及13.96%,符合監管指標的要求。隨著近年來本行業務的迅速發展,有可能風險資產增加、資產質量惡化造成非預期損失和極 端損失,從而使本行資本凈額減少。2013年1月1日實行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 法(試行)》對商業銀行資本監管提出了更高的標準,以上因素都有可能導致本行 的資本充足率下降,不符合監管機構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監管機構可能會對本行 采取包括限制貸款、限制股利支付等措施,從而對本行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產生 不利影響。
三、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指利率、匯率、商品及金融產品價格以及其他市場因素變動而引起 金融工具的價值變化,進而對未來收益或者未來現金流量可能造成潛在損失的風險。 影響本行業務的市場風險主要包括利率風險與匯率風險。 本行按照銀監會《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的相關要求計提市場風險 資本與計算市場風險加權資產。截至2013年末,本行市場風險加權資產3149.38萬 元;資本充足率達13.25%,市場風險資本水平充足。
(一)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是利率水平的變動使銀行財務狀況受到不利影響的風險。本行的利率 風險主要來源於利率敏感性資產和負債的到期日或者重新定價期限不相匹配,致使 利息凈收入受到利率水平變動的影響。 利息凈收入是本行收入的主要來源。2011年、2012年及2013年利息凈收入占 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1.82%、90.23%及87.29%。利率水平和利率結構的變化將 使本行的利息凈收入產生較大的波動,從而影響本行的財務狀況和盈利水平。
利率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利率敏感性資產負債不匹配的缺口風險
當本行的利率敏感性資產大於利率敏感性負債,即銀行經營處於“正缺口”的 狀態時,隨著利率的上浮,銀行將增加收益,隨著利率下調,銀行將減少收益。反之,利率敏感性資產小於利率敏感性負債,即銀行存在“負缺口”狀態,銀行收益 隨利率上浮而減少,隨利率下調而增加。
2、客戶對利率的選擇產生的利率風險
當利率上升時,存款客戶可能會提前支取定期存款,然后再以較高的利率存入 新的定期存款,從而增加本行利息支出成本;當利率趨於下降時,貸款客戶會要求 提前還款,然后再以新的、較低的利率貸款,從而導致本行利息收入降低。
3、存貸款利率波動不一致的利率結構風險
在存貸款規模一定的情況下,當存貸款利率波動幅度不一致的情況下,存貸利 差縮小將導致本行的凈利息收入減少;當短期存貸利差波動與長期存貸利差波動幅 度不一致,且這種不一致與本行資產負債結構不協調時,將導致本行凈利息收入減 少。
4、與債券投資相關的利率風險
利率是影響債券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若利率上升,導致本行投資的債券價格 下降,可能會對本行的投資收益水平造成一定的影響。
(二)匯率風險
從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 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新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也更富有彈 性,同時也使銀行業面臨更大的匯率風險。匯率波動的時間差、地區差以及幣種和 期限結構不匹配等因素均可能產生風險。
本行面臨的匯率風險主要包括交易風險和折算風險。交易風險指在運用外幣進 行計價收付的交易時,銀行因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折算風險是指銀行將 外幣轉換成記賬本位幣時,因匯率變動而呈現賬面損失的可能性。匯率變動可能引 起利率、價格、進出口、市場總需求等經濟情況的變化,這些將直接或間接地對商 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規模結構、結售匯、國際結算業務量等產生影響。 截至2013 年末,本行外幣資產占資產總額的1.03%,外幣負債占負債總額 0.84%。本行外匯業務以美元、港元、日元、歐元為主,隨著人民幣匯率的逐步市 場化,本行外匯業務的經營和收益將面臨一定的匯率風險。
四、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是指由於人為錯誤、技術缺陷或不利的外部事件所造成損失的風險。 操作風險可以分為人員、系統、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發的四類風險,並由此分為七 種表現形式:內部欺詐,外部欺詐,聘用員工做法和工作場所安全性,客戶、產品 及業務做法,實物資產損壞,業務中斷和系統失靈,交割及流程管理。 銀行運營涉及多種業務,只有按照規範的程式和標準進行操作,才能保證整體 的運行質量和效率。治理結構的不完善,控制制度不合理,操作的標準和程式出現 偏差,業務人員違反程式規定,內控系統不能有效識別、提示和制止違規行為和不 當操作等均可能導致損失。
五、環境與政策風險
(一)金融監管政策和環境變化的風險
我國當前實行銀行、保險、證券、信托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政策,銀行的經營 范圍受到嚴格的限定。隨著未來監管政策的調整,銀行經營范圍可能會發生變化, 本行需要對現有的管理模式、業務流程和風險控制等做出調整,經營管理將面臨金 融監管政策變化所帶來的新的挑戰。
(二)貨幣政策變動風險
貨幣政策是人民銀行對宏觀經濟運行進行調控的重要手段。公開市場業務、存 款準備金率和再貼現率是人民銀行實施貨幣政策常用的三大工具。在不同的經濟發 展時期,人民銀行會根據宏觀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不同狀況制定不同的貨幣政策, 以實現既定的經濟調控目標。 商業銀行是貨幣政策傳導的主要渠道,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會影響商業銀行的 業務量並進而影響盈利能力。2010年以來,人民銀行數次調高了存貸款利率以及存 款準備金率,以回收流動性,對抗通貨膨脹。2011年末至2012年二季度,人民銀 行的貨幣政策出現了轉向,開始下調存貸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中國人民銀行自 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本行需要根據政策變化及時 調整經營規則,以維持現有的資產盈利能力以及流動性指標。否則,隨著經濟形勢 的變化而調整的貨幣政策可能會影響到本行的業務規模、財務狀況與經營業績。
(三)經濟環境變化的風險
本行絕大部分業務集中在我國境內,特別是在張家港市,因此,本行的經營業 績、財務狀況和業務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國特別是張家港的經濟、政治和法 律的發展狀況。隨著我國市場化改革的推進,改革的具體措施可能因行業或地區的 不同而做出調整,本行不一定能受惠於所有措施。經濟增長的周期性波動將影響社 會經濟環境,2009年下半年持續至今的全球性經濟金融調整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不容 低估,但我國金融機構實力普遍增強,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明顯提高,市場流動 性總體上還比較充裕,金融體系也是穩健和安全的,能夠有效抵御外部沖擊。 近年來,我國是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張家港地區也同樣經歷 了快速的增長,但我國及張家港經濟不一定能長期保持目前的增長率。此外,未來 任何可能發生的災難,其中包括自然災害及傳染病的暴發,可能會對經濟增長造成 不利影響。如果我國經濟特別是張家港地區經濟陷入低迷狀態,本行的資產質量、 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都將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四)跨區域發展的風險
在農村金融機構準入政策逐步放寬的背景下,本行在跨區域發展方面成效卓著。 截至報告期末,本行已經在山東省青島市,江蘇省的南通市、宿遷市、徐州市、連 云港市與鎮江市先后設立8家異地支行;作為主發起人分別在山東省壽光市和江蘇 省東海縣各設立一家由本行控股的村鎮銀行。本行已由過去的一家地方性商業銀行, 發展成為一家跨區域經營的商業銀行。本行在管理模式、人力資源儲備等方面能否 適應跨區域發展的需求,還需在未來的實踐中檢驗,同時,跨區域發展將使本行面 臨多樣的政策、經濟和人文環境,本行的經營業績與財務狀況可能因此遭受不利影 響。
(五)會計和財務稅收政策變動風險
本行執行的稅收政策由稅務部門統一規定,目前向稅務部門繳納的主要稅種包 括所得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及教育附加稅等。如果稅收政策發生調整,將 直接影響本行的利潤水平。 本行執行的會計政策是在財政部統一規定的基礎上制定的,並需符合人民銀行、 銀監會、證監會有關規定。如果上述政策發生調整,將直接導致本行財務結果的變 化。
(六)利率市場化風險
我國人民幣存貸款的基準利率由人民銀行統一制定,存貸款利差構成商業銀行 穩定和主要的收入來源。根據銀監會資料,2013年度商業銀行收入結構中,利息收 入占比達到78.85%。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一方面為銀行制定產品價格提 供了一定的彈性空間,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利率風險管理的難度。另外,存貸款利差 如果有所縮小,將在一定程度上壓縮商業銀行的利潤空間。
六、資訊技術風險
資訊技術在現代銀行的廣泛應用,對提高銀行的管理水平,降低交易成本,提 高綜合競爭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本行不斷加強金融電子化建設, 但資訊技術的應用也給本行帶來了一定風險,主要表現在:規則風險,主要是科技投資和技術引進決策失誤而帶來風險;操作風險,例如由於計算機系統控制權限不 當、數據備份不當、因系統故障導致系統無法恢復等因素所帶來的風險;信譽風險, 例如客戶數據或資料泄漏,或者計算機系統故障影響正常交易;法律風險,如銀行 業金融機構與IT服務提供商(包括通信服務商、系統整合服務商、軟件開發服務商 等第三方服務商)之間發生法律訴訟。這些風險都會對本行持續經營、盈利能力、 安全性帶來負面影響。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