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德三國人的互聯網思維為什么區別如此大
鉅亨網新聞中心
互聯網思維
根據相關統計,對於絕大多數德國人來說,盡管目前有互聯網存在,但是總體上來說,德國86%的用戶表示,自己完全離不開電視,這些用戶堅定的認為,電視機比dvd等播放設備更為重要。這一動向值得關注。
2014年,當中國企業家們為是否應向互聯網“全面投降”而爭論不休時,還有誰敢不把“互聯網”和“互聯網思維”掛在嘴上?
有,德國人。在大家的印象中,德國一直都是高精尖技術的代名詞,現代化程度很高。在電視行業中,德國卻沒有因為互聯網的出現而降低對電視的依賴程度。
外媒稱,根據相關統計,對於絕大多數德國人來說,盡管目前有互聯網存在,但是總體上來說,德國86%的用戶表示,自己完全離不開電視,這些用戶堅定的認為,電視機比dvd等播放設備更為重要。
今年《中外管理》雜志組團探尋德國精密制造dna過程中,走訪了寶馬、贏創、海瑞克、漢斯格雅等各類型的德國行業領軍企業,也聆聽了德國商科第一的曼海姆商學院多位教授對中小企業與創新管理的深入解析。
不論管理者還是學者,抑或官員,竟沒有一個主動提到過“internet”這個單詞!
德國互聯網金融主要包括網絡借貸(p2p)、眾籌融資、第三方支付、網絡保險公司及網絡銀行等,目前發展程度不一。20世紀80年代,網絡保險公司和網絡銀行就已在德國出現,而p2p則直至2007年才開始運營。
在德國,眾籌融資起步較晚,盡管發展較快,但規模幾乎可忽略不計。據專業網站fur-grunder.de統計,2012年,德國各類眾籌融資平臺共為494個項目籌集約195萬歐元資金,同比增長3.2倍。其中,單個項目平均獲得3950歐元。
是德國人老土嗎?是德國經濟落后嗎?是德國不懂時代和創新嗎?恐怕沒人敢這么說——反而能在那里體驗到了中國難以想象的至爽wifi。那么,德國人又為何如此“冷淡”互聯網呢?
其實,要弄明白自己心里的信仰是什么,自己腳下的土壤是什么,進而弄明白自己最終的個性是什么,自己最終的作為是什么。
創新,美國造!
美國人發明了一個改變世界的工具,就是互聯網。互聯網商業化之后,美國人在它的基礎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企業營利模式的奇跡。
那不妨先談談最推崇互聯網思維的,為什么是美國人。
《中外管理》雜志作者楊光稱,因為美國人是真正信仰創新的,他們的土壤是催生創新的,他們的個性也是擅長創新的。我在與海爾ceo張瑞敏交流中曾有過共識:美國就是一個舉國支援創新的生態系統。不論是幼兒教育,還是資本市場,核心都是為了創新而展開的。
比如,美國幼兒園阿姨在剪紙課上,在示范剪出一條魚之后對孩子們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剪魚!她示范的只是工具和方法,但她要你學會的卻是創造,而不是模仿。
資本市場也是如此,他們可以不斷追捧微軟、蘋果、谷歌、臉譜,也會熱購京東和阿里巴巴——哪怕它還在虧損,哪怕它來自海外——只要持續創新,就會獲得資本市場的掌聲。因此,雖然“微軟”是美國的,但美國卻是最不怕“微軟”走向衰落的國家。
美國人很清楚,自己的“個性”本分,應展現在“創意”和“營銷”,而非“制造”上。因為有的是比他們的土壤和個性更適合去“制造”的國家。
於是,他們在將“制造”不斷外包給全世界的同時,亦成為全世界“最應該”去創造和擁抱互聯網及其思維的國家。顯然,通過個性、互動、體驗、大數據,進而持續引領創新和營銷的制高點,對於無需為品質而操心的美國人來說,至關重要。
品質,德國造!
而德國人,則選擇了美國人讓出來的“制造”。
一方面,他們比美國人更嚴謹,他們堅信人類無論如何創新,都顛覆不了對產品的需求,顛覆不了對優秀而穩定的品質的需求。
想想看,要將一個幾乎每臺機器都需要的普通軸承做到使用壽命至少半個世紀,一臺不管是否智慧化的冰箱至少10年內不會有故障,一個很普通的房子至少在100年里不會倒塌,真的需要借助互聯網來“互動”實現嗎?
另一方面,美國式為創新而生的體系,注定只會催生少數塔尖上的明星公司。但是,德國式為品質而生的扎實體制,卻使其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都擁有強大而持久的生命力。
提到“隱形冠軍”,誰能不想到令人望而生畏且動輒百年基業的德國軍團?這也是德國人絕口不提互聯網,卻“明目張膽”深感自豪的原因。
如果以為德國人自絕於互聯網時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德國人近年提出的“工業4.0”,恰恰是德國人基於對資訊化時代的來臨,和對自身優勢深刻的理解后綜合出來的個性化戰略。
他們知道自己的本分是制造,他們知道人類永遠需要制造,他們也知道人類已進入資訊化時代,他們只是把資訊化融入進自己本來的優勢上,以創造出自己符合時代與個性的進一步優勢!
那么,中國呢?
“互聯網思維”大概是中國去年來最熱的詞匯。這也是一個你不可能在任何學術研究或英文媒體上聽到的詞匯。
借用杜克大學營銷系教授danariely的話,它就像十幾歲時的性愛,每個人都在談論它,沒有人知道怎樣去做,每個人都覺得別人在做,於是每個人都號稱自己在做。
阿里巴巴副總裁邱昌恒講,“大家都在談什么是互聯網思維。有些觀點甚至認為就是忽悠和營銷,這是要命的。互聯網真正核心有兩點:一個是云上的,隨時可以應用戶而改變;第二個是數據驅動的。
再看阿里巴巴的另一位出身學界的副總裁曾鳴對此的解釋是,互聯網思維,第一個詞是“互、聯、網”。第二個詞是云計算。
第三個詞叫做大數據。這與邱昌恒給出的結論異曲同工,不過曾鳴進一步闡述了“互、聯、網”的概念,即從web1.0門戶,到web2.0搜尋,再到今天的web3.0sns雙向互動的社交網絡。
然而,實際上,互聯網思維究竟是什么,沒有人能夠對其準確定義,各方都在憑著自己的臆測,玩著“盲人摸象”的遊戲。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