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諜影重重 疑俄潛艇秘闖瑞典海域 瑞軍大舉搜索
鉅亨網新聞中心
瑞典軍方證實收到「可信情報」指該國水域有不明水底航行物,隨即展開冷戰後最大規模搜索行動。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附近海域上周五(17日)傳出有不明水底航行物,懷疑是俄羅斯軍方的潛艇,軍方連日大舉搜索斯德哥爾摩群島海域,路透社形容是該國冷戰後最大規模的調動。瑞典官方迄今拒絕確認事件與哪國有關和是否涉及潛艇,不過外相回應事件時點名指莫斯科銳意升級軍備,改變區內安全形勢。
香港《明報》綜合外電消息,瑞典軍方自上周五起派出逾200名人員及多隻隱型船艇、掃雷艦和直升機,搜索斯德哥爾摩市中心以東50公里的波羅的海地區。一名漁夫向國營通訊社稱目睹海岸防衛部隊的飛機在坎諾姆斯夫耶登(Kanholmsfjarden)海灣盤旋了一段長時間,隨後海軍亮相,「有一艘大型軍事船艦停在坎諾姆斯夫耶登南部的海域」。
官方稱「可信資料來源」通報上周五發現「懷疑外來水底活動」,因而展開搜索。《瑞典日報》報導,國防電訊機構此前一日已偵測到一段俄語無線電通訊,以俄方緊急狀況之下的特殊頻率傳遞,至上周五(17日)中午左右偵測到水底移動物,同日晚上當局再截取到經加密的無線電通訊,判斷到發射者位於斯德哥爾摩群島海域,接收者則位於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報導指,這一說法得到數名參與搜索的消息人士確認。
瑞典軍方拒確認搜索目標是否潛艇。搜索行動主管維克斯特倫(Jonas Wikstroem)稱,相信所獲信息「非常可信」,故決定增派配備特殊感應系統的單位巡查。有傳媒指涉事航行物可能是損毀的俄羅斯潛艇,但俄塔社昨引述俄國防部發言人指,俄軍艦艇未發生緊急狀。
環繞波羅的海的9個國家中,只有德國、波蘭、俄羅斯和瑞典擁有潛艇艦隊。瑞典國防專家估計外國潛艇可能是前來更換老舊監視裝備或監測瑞典海軍演習。
烏克蘭爆發政治危機後,波羅的海局勢轉趨緊張,對外主張不結盟立場的瑞典亦受衝擊。俄羅斯空軍被指曾闖入瑞典領空刺探,其中9月兩架俄軍「蘇-24」涉嫌越境,瑞典時任外相比爾特(Carl Bildt)批評是近10年以來「俄方最嚴重的空中入侵」。本月則有瑞典戰機在波羅的海上空執行任務時被俄方逼近攔截,瑞典公布的相片顯示俄軍「蘇-27」掛載多枚空對空導彈。
瑞典兩周前才換上社民黨為首的中間偏左聯盟政府,新防相胡爾特奎斯特(Peter Hultqvist)拒絕評論軍方行動,但向《瑞典日報》點名指「俄羅斯作出極為龐大的軍事投資……他們以其上升力量進行更多訓練,影響安全環境」。
烏克蘭危機令冷戰陰霾重臨歐洲之際,瑞典傳出懷疑俄羅斯潛艇闖入領海,令人想起33年前的類似外交風波。
1981年,一艘前蘇聯潛艇秘密深入瑞典領海,卻在瑞典主要海軍基地附近觸礁擱淺,兩國關係一度非常緊張,瑞典海岸砲兵和戰艦與蘇聯派出的維修船隊對峙,幾近開戰邊緣,最終莫斯科屈服,任由瑞典盤問潛艇船長並入內搜索後,才將潛艇拖回公海,平息事件。
冷戰時期瑞典與芬蘭都號稱是中立國,冷戰結束後兩國加入歐盟,變相放棄中立身分,但兩國均未加入北約,維持不結盟(non-aligned)身分,不過也會與北約合作進行軍事演習。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斯諾登去年揭發瑞典早在1954年便與美、英為首的「五眼同盟」簽署最高機密的情報條約,合作分享情報至今,可見瑞典不算真的「中立」。
烏克蘭危機帶來的衝擊是瑞典與芬蘭或會公然倒向北約,不再欲蓋彌彰。今年3月,瑞典時任首相賴因費爾特(Fredrik Reinfeldt)指俄羅斯介入克里米亞「某程度上可以理解」,隨即惹來國內輿論以至政治盟友強烈反彈。數日後時任芬蘭總理卡泰寧(Jyrki Katainen)更在受訪時宣稱該國「不是中立」,永遠會將加入北約視為選項,其繼任者斯圖布(Alexander Stubb)更表明會推動芬蘭加入北約,「以將芬蘭國家安全擴至最大」。
兩國的態度自然觸動莫斯科的神經,普京智囊馬科夫(Sergei Markov)6月更點名批評,「反猶主義挑起二戰,『恐俄症』可以挑戰三戰。芬蘭是歐洲其一最大『恐俄』國家,其餘是瑞典、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