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央行或千億級別定向降準 A股迎反彈契機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金透露央行千億級定向降準細節:大於2000億

中金透露了央行新一輪千億級定向降準的細節:金額大於華爾街 日報所說的2000億,預計3000-4000億;投放方式不是路透所說的SLF,而是需銀行提供債券質押的PSL;周五央行只是通知,下周才投放。


周五據路透報導,央行高管稱,該行計劃向約20家大型國有銀行和地方銀行注入最多人民幣2000億元資金,這是中國人民銀行為刺激經濟增長而將采取的又一項新措施。

業內人士指出,由外匯占款提供基礎貨幣的貨幣創造模式已完全改變,因此中國人民銀行未來必將通過常備借貸便利工具等新的工具來為市場提供流動性。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在官方網站上公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截至9月末為止,金融機構的外匯占款余額為人民幣294,591.70億元。在此以前,6月份的外匯占款今年以來首次出現了負增長,其降幅為人民幣883億元;隨后在7月轉為正增長人民幣378億元,但在8月份則再度減少人民幣311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人民銀行刺激經濟增長和降低融資成本的意圖始終如一,而最新數據顯示通脹創下將近五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也為政策的進一步放松提供了可能。

在近幾周信貸規模擴張之前,政府也采取了其他措施保障信貸資金流動。央行上月向五大國有銀行注資人民幣5,000億元,今年早些時候,向政策性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提供了人民幣1萬億元的信用額度,支援棚戶區改造。在最近一段時間,央行還下調了對商業銀行的短期融資利率。(第一財經)

央行9月已向五大行投放5000億 或再定向投放2000億

17日夜間,有媒體報導稱,數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已接獲人民銀行的通知,將通過常備借貸便利工具(SLF)獲得流動性支援,共計金額約2000億元左右。

民生證券對此回應稱,自統計局公布8月工業增加值增長6.9%以后,央行通過兩輪SLF注入7000億基礎貨幣,再考慮到支援房貸和接連下調正回購利率,中央定向穩增長的態度愈發明確。

民生證券認為,央行此舉意在降低實體融資成本。經濟下行周期銀行產生惜貸情緒,貸款利率包含了過高的信用溢價。央行通過維持資金利率平穩的預期,能促使金融機構加杠桿,通過降低流動性溢價抵補信用溢價,進而引導實體融資成本下行。

在客觀層面,民生證券表示,央行此次定向投放2000億元是出於三大原因:首先,外匯占款減量需要通過央行主動投放抵補﹔其次,10月有財政存款上繳壓力﹔最後,10月23日新股陸續網上申購。

央行數據顯示,9月末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為294,591.70億元。此前6月外匯占款今年首現負增長,減少883億元﹔在7月轉為正增長378億元后,8月再度減少311億元。

同時,證監會近日下發IPO重啟后第五批新股發行批文,12家擬上市公司周四均刊登招股意向書,啟動A股首次公開發行(IPO)程式,包括11家新獲發行批文的公司,以及一家之前暫緩發行的公司重啟發行。

民生證券也表示,近期,央行不會降準也不會降息。“定向和其他公開市場工具不是 大招 但勝似 大招 ,且新一屆政府強調的貨幣政策是結構性的,不會輕易動用總量工具。”民生證券相關人士表示。

9月中旬,中國建設銀行(行情,問診)董事長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證實,此前已有訊息稱,央行通過SLF向五大銀行投放了5000億元流動性。

王洪章並認為,中國央行向五大行發放5000億元SLF,是執行穩健貨幣政策的一部分。建行將繼續關注和評估這5000億元對市場流動性的影響,加強自身資金配備的科學性。

人民金融已就此傳聞向人民銀行求證,暫未獲明確回復。(人民日報)

外媒稱中國央行將向多家股份制銀行注資2000億元

據中國一位銀行高官介紹,中國央行正計劃向約20家股份制銀行注資2000億元人民幣,旨在進一步刺激經濟。

資金預計將進入政府認為重要的領域,例如公共住房和中小企業,這是中國一系列定向寬鬆措施的最新進展,旨在阻止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上個月,中國人民銀行向五大國有銀行注資5000億元人民幣

這些措施在市場越來越擔心中國政府達不到7.5%增長目標的背景下出臺,一旦出現這種情形將是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

到目前為止,中國央行未能帶領經濟走出低谷,許多經濟學家和分析人士稱這種困境來自中國的銀行一貫不愿貸款給小企業,而這種趨勢在急劇,由於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貸款給中小企業可能增加不良貸款。但是分析人士同時表示不是信貸短缺問題,而是缺乏真正的貸款需求使中國經濟發展放緩。

許多中國企業看上去並不愿意投資。例如,中石油今年的資本支出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半年下降了15.8%,中國最大的煉油企業中石化的資本支出也有所下降,由於其油氣勘探和生產,以及市場營銷和分銷部門的投資放緩。

一些經濟學家表示,相對於向金融體系注入資金,目前需要更徹底的措施出臺,如需要用降息來提振經濟。過去,央行利用這種措施來刺激經濟的全面增長。

現在,央行刺激的范圍更加窄,旨在避免用大規模放貸來支撐經濟增長,大規模刺激曾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出現過,使中國經濟背負了沉重的債務負擔。其他的刺激措施包括為國家開發銀行提供的一項為期3年的1萬億元貸款,用來支援住房和其他政府項目,另外鼓勵向更多的私人企業和農村地區進行貸款。

上述銀行高官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已經通知興業和廣發等股份制銀行commit申請,形式是央行提供的三個月貸款,貸款利率預計將類似於給五大國有銀行提供5000億元資金時的低利率。

中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同比已經放緩至7.5%,第一季度為7.4%,是18個月來的低點。預計周二將發布第三季度的GDP數據。

中國人民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本月早些時候表示,中國沒有必要出臺廣泛的刺激措施。(中金網)

民生證券評央行注資2000億:定向穩增長繼續發力

17日,有媒體稱央行通過SLF向股份制銀行注資2000億元。對此,民生證券分析稱,定向穩增長繼續發力,央行不會降準也不會降息。

以下為分析全文:

①我們此前反復提示,定向穩增長遠未結束。自統計局公布8月工業增加值增長6.9%以后,央行通過兩輪SLF注入7000億基礎貨幣,再考慮到支援房貸和接連下調正回購利率,中央定向穩增長的態度愈發明確。

②四季度經濟不悲觀。一方面,政策轉向穩增長,李克強總理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將在環保、資訊消費等領域開工一大批項目,而貨幣端放松也將為財政擴張助興;另一方面,認貸不認房等政策支援下的房地產銷售有回暖跡象。

③SLF平滑資金波動。首先,外匯占款減量需要通過央行主動投放抵補;其次,10月有財政存款上繳壓力;最後,10月23日新股陸續網上申購,

④意在降低實體融資成本。經濟下行周期銀行產生惜貸情緒,貸款利率包含了過高的信用溢價。央行通過維持資金利率平穩的預期,能促使金融機構加杠桿,通過降低流動性溢價抵補信用溢價,進而引導實體融資成本下行。

⑤不會降準也不會降息。定向和其他公開市場工具不是“大招”但勝似“大招”,且新一屆政府強調的貨幣政策是結構性的,不會輕易動用總量工具。

新股發行當前 應以防御為主

本周滬深股市沖高回落,震盪整理,雖然總體表現依舊相對強勢,拒絕大幅回落,但未來市場不確定性較大,存在異動可能。投資者宜保持相對謹慎的態度。

首先,歐美等海外市場暴跌是影響本周A股大盤的最主要因素。從盤口看,A股斗志旺盛,有較強的抗跌性,且海外市場這樣的暴跌節奏也難以持續,但由於外盤階段性頭部已經形成,對A股市場信心具有潛移默化的銷蝕作用,不能排除從量變到質變,最終補跌的可能性。

其次,下周市場將有多個重大因素即將兌現。其中包括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披露,這將決定四季度宏觀政策的原則和口徑。同時十八屆四中全會將於20-22日召開,支援本輪行情的重要利好因素面臨兌現。此外,有關滬港通等相關政策也不斷出臺,周末證監會發布券商參與滬港通業務試點的通知,可以預見相關業務不久也將落地。因此從時間看,進入密集的政策觀望期。

最後,從資金面看,下周12只新股從周三到周五集中發行,由於資金相互不能循環套用,估計會吸引6000-8000億元申購資金,短線資金面臨分流壓力。且隨著年終時點的臨近,年終結賬因素也將逐漸抬頭,資金面臨階段性離場要求。

此外,從技術形態看,本周股指雖然強勢震盪,但K線仍有小圓頂頭部的雛形,由於此前形態已經出現上升5浪,一旦再次沖高失敗,短期均線將失守,進入后3浪調整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而這個調整是對前5浪上升的整體修復,空間和時間難以馬上消化。因此投資者不要激進持倉,在品種上向有基本面支援的防御性品種靠攏,適當回避漲幅巨大,題材空心化的品種。

下周趨勢看平

中線趨勢看平

下周區間 2320-2400點

下周熱點價值型品種

下周焦點量價關係(中國證券報)

A股市場仍有三大支撐 后市可能現拐點

A股市場仍有三大支撐

從7月中下旬開始的上漲行情,主要是受國企改革和滬港通兩大主題催生而成。雖然國企改革特別是央企改革目前還只是試點階段,還沒有全面鋪開,預計四季度及明年力度會加大,這也是A股市場后市漲升的最重要的動力之一。此外,滬港通的開啟意義在於A股要對外開放,未來還有望陸續打開深港通等,這不僅重塑A股市場價值投資理念,還會源源不斷地為A股市場輸入大量投資資金。鑒於A股市場對外資還是一塊未開墾的價值洼地,因此未來的發展空間與成長空間都較大。

從短期來看,由於國企改革還在試點之中,滬港通也開啟在即,市場被利好即將兌現的“定勢”占據,再加本周經濟數據密集公布的擾動,所以滬綜指在2400點之下裹足不前,漲勢乏力。但同時,空方也很難向下打開下行空間,這也是資金對未來降息降準的預期越來越強烈所致。

總體來看,后市資金面將維持寬鬆格局。首先,國家統計局本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CPI同比上漲1.6%,創年內新低,9月PPI同比下降1.8%,連續31個月負增長,這為央行騰挪出了一定的政策操作空間;其次,解決目前企業“融資貴、融資難”被提上日程,這也為央行下一階段進一步實施寬鬆貨幣政策提供了政策導向;最後,央行本周在公開市場進行了兩期正回購操作各200億元,中標利率降至3.4%,較上周再降10個基點,表明央行已經在有意引導市場資金利率下行。因此,后市資金面及貨幣政策的寬鬆格局可期,這不僅利好經濟發展,也對A股市場形成支撐,並為市場注入持續的反彈動力。

中信證券(行情,問診):風險偏好維持高位

與我們前期預期一致,海外資金自9月中旬開始流出國內。在國內經濟復甦動力不強的狀況下,EPFR顯示海外基金流自9月中旬開始流出A股與中國概念股,RQFII也自9月下旬開始出現凈贖回。

此輪資金流入主要來自國內投資者。無論是A股開戶數、銀證轉賬流入都在持續上升,機構投資者層面,新成立基金數量在今年2季度有所下降后又重新回歸上升頻道,基金倉位也自8月中旬開始出現持續的主動加倉現象。從投資者情緒來看,無論是投資者成交活躍度,還是融資買入額,都顯示國內投資者情緒持續高亢。

前瞻性地看,風險偏好能否持續走高取決於幾個因素:一是經濟基本面狀況,預計在下周二季度經濟數據公布后可能對市場風險偏好有一定負面沖擊,但是總體來看,9月以來經濟較7、8月可能已經有所改善,應該呈現較為平穩的態勢。從長短利率的數據來看,除了貨幣政策出現明顯放松信號,例如在5000億SLF的訊息被報導的一周和下調正回購利率的時點上長端利率出現明顯回調,自9月以來其余時間長端利率在處於企穩的狀況,表明經濟的需求端不弱。二是流動性狀況,預計總體流動性中性偏松的格局在今年不會發生變化,另外在新的地方債管理辦法,以及結構性貨幣政策調整下,長期來看利率水平可能呈現下行趨勢,當然短中期還有可能隨著經濟的企穩復甦而出現周期性變化。三是資本市場改革等一系列不確定性因素,滬港通開通短期內可能有利於A股市場,但是如果大量對沖基金進入股市可能在短期加劇股市波動性,此外注冊制改革如果預期升溫,不配合發售制度的改革也將對股市造成負面影響。

總體來看,在經濟基本面平穩,流動性中性偏松的大背景下,風險偏好可能處於高位,但是我們不排除短期依然可能受到負面沖擊:一是二季度經濟數據可能沖擊市場風險偏好;二是資本市場改革的因素如滬港通、注冊制等等有可能對股市風險偏好造成不確定性;三是四中全會后改革預期兌現是否可能弱於預期。

寧波海順:滬指昨日早間開盤后出現一波快速殺跌,盤中跌破30天線后在2312點受到支撐有所反彈,尾盤跌幅收窄,收出一根帶長下影線的小陰線,成交量1794億元;寧波海順認為,今日早盤股指的大幅下挫主要是大量獲利盤的恐慌出逃,午后在成交量萎縮下股指有所走好,尾盤跌幅收窄,從今日盤面來看,成交量仍然較為健康,對於后市走勢量能亦是關注焦點,我們寧波海順在國慶節后就已提醒投資者滬指在2350點上方壓力依舊較大,大量獲利籌碼仍需消化,短期內滬指2350點附近劇烈震盪難免,操作規則上我們建議投資者控制好手中個股倉位,注意風險控制,不追漲殺跌,在市場恐慌之時仍需保持一份冷靜。

華訊投資:長下影線藏玄機 市場步入維穩期

午后震盪上行,股指重新站上2340點附近。長下影線短期看支撐力度明顯,但股指在上行過程中成交量沒有有效放大,量能不足,說明投資者還是對當下心存擔憂。技術上,MACD綠柱加長,KDJ死叉后迅速向下,外加會議期間政策的不確定性,短期看近期市場將以政策維穩為主,耐心等待會議后政策的明朗后再度迎接賺錢效應。

操作上,以多看少動為主,降低倉位。可以趁市場震盪回調之際積極關注受益政策導向的相關題材股。關注市場逆勢上漲個股以及受四中全會、滬港通、三季報等事件驅動個股帶來的投資機會。

A股“轉型牛”在路上 三主線掘金

近兩周以來,外圍股市連續出現暴跌行情,而A股也出現短期調整行情,至本周五這種共振現像越來越突出。對此,市場分析人士在比較分析后指出,美股大跌與A股回檔並非相同的原因,美股可能存在“周期牛”的結束,中國股市則仍處於“轉型牛”的初期。

9月來美股大跌8.62%

自9月19日創下17350點的歷史最高點以來,到本周三,道瓊斯指數最多下跌了1495點,最大跌幅8.62%。經過大半個月的下跌,今年以來道瓊斯指數已由漲轉跌,跌幅為2.62%;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小漲0.76%和0.93%。在美股的拖累下,全球大部分主要股市均出現下跌。作為歐洲經濟的火車頭,6月份創下10050點歷史新高的德國股市,今年以來跌了12.05%,英國股市和法國股市分別下跌9.78%和10.87%。日本股市、韓國股市分別下跌9.53%和4.60%。中國香港恒生指數下跌1.74%。

除了股市,黃金白銀、原油等大宗商品也競相走熊。黃金白銀從2011年開始就走上了熊途,其中紐約黃金期貨價格9月份跌幅超過6%,創15個月來最大跌幅;紐約原油期貨月線將走出四連陰,目前最低價已逼近每桶80美元大關,與6月下旬每桶107.73美元的年內高點相比,跌幅超過25%。

歐美股市大跌引發了全球投資者的擔憂,導致近期美股加速下跌的原因在哪里呢?海通證券(行情,問診)分析師張琦分析指出,“美國股市已經走出了5年大牛市,近期股市和大宗商品持續走弱,基本上緣於加息預期、經濟數據低於預期、短期新股發行過大以及埃博拉疫情規模擴大等四個主要原因。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外界普遍預測屆時美聯儲將開始實施近10年來的首次升息,美聯儲一旦加息,並不是僅僅加一次息,而是可能進入一輪加息周期,也意味著貨幣緊縮政策的開始。”

A股美股下跌性質不同

盡管美股暴跌拖累了全球股市跟隨下跌,但近兩周A股市場領先全球股市,表現出了與以往不同的、少有的抗跌性。滬指兩周來最高僅回落了3.3%,相比道瓊斯指數8.62%的跌幅已屬於正常調整范圍。國泰君安證券宏觀小組發布研究報告認為,“美歐和中國股市上漲的邏輯不同,此輪美股牛市更多地受基本面、QE和低利率驅動。而中國正處於轉型期,前期熊市核心是因為刺激多、改革少、舊增長模式拉高無風險利率、企業融資難貴轉型困難,自今年二季度以來啟動的這輪牛市驅動邏輯在於改革提速、無風險利率趨勢性下降、經濟雖回調但有政策不斷托底、企業微觀層面積極轉型。因此,美股是“周期牛”,中國股市此輪是“轉型牛”。

同時,國泰君安研究報告還指出,“由於對經濟基本面的擔心加重,近期美歐股指暴跌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盪,因此,在資金大幅流出股市轉向債市避險后,美股牛市或結束,市場有望開啟大宗商品熊市及債券牛市的新格局。美歐金融市場動盪可能在短期會干擾中國市場情緒,但從中期看,中國‘轉型牛’仍在路上。”

中信金通證券首席分析師錢向勁認為,“A股市場本次調整更多的來自自身需要回檔,在經過三個月連續上漲后,滬指在2400點面前存在著消化關前壓力,有釋放多年套牢盤、消化中期獲利盤的要求,加上三季度經濟數據公布在即,四中全會也將召開等事件性因素影響,滬指短期需要一個比較充分的回檔,用以徹底消化各種壓力。從技術上觀察,短期滬指將以2300點作為支撐進行筑底,並展開圍繞2300平臺的寬幅震盪。”

三條主線尋找未來熱點

盡管A股市場熱點力度開始大大下降,但在改革方向不變、市場流動性依然充足的情況下,10月中下旬依然是值得高度重視的。西南證券(行情,問診)分析師冉緒認為,“熱點萎縮是調整行情最主要的特點之一,但一些逆勢熱點卻可能趁機崛起。特別是10月份高級別事件將頻發,‘促改革、保增長’兩條政策性主題品種存在較大空間,值得在震盪中去低吸把握。若有主力深度介入,可大膽逢低版面;對具有政策大力扶持,且技術呈強勢回調的,可適當買入;對具有國家戰略級別且利好未兌現的,可逢低加倉應對。”

數據顯示,由於市場的避險情緒升溫,行業確定性較高的板塊開始獲得基金等大機構的關注,其中包括以醫藥股為代表的大消費板塊,以及具有成長空間、前期漲幅有限的環保板塊等行業。興業證券(行情,問診)、光大證券(行情,問診)、民生證券等券商在其投資規則中紛紛指出,建議當前關注大消費行業和高景氣行業,以及改革受益行業板塊,看好醫藥、地產、軍工、環保、養殖、能源、高鐵、核電等行業。

西南證券分析師冉緒表示,“重點放在三條主線上:一是圍繞業績成長,以三季度業績大幅增長為主體進行設定;二是放棄三季度設定的周期性股票,在行業中考慮具有防御性大消費板塊,如醫藥、食品飲料等;三是在深化體制改革推動下,以改革為主線,把握軍工航天、院校改革、石油體系、區域改革等市場機會。”(重慶商報)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