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公司要聞回顧:青島港騙貸案波及a股
鉅亨網新聞中心
青島港騙貸案波及a股 山煤國際(600546,股吧)逾10億貨款遭拖欠
青島港騙貸案波及a股 山煤國際逾10億貨款遭拖欠
山煤國際於2012年進入氧化鋁貿易行業,作為非煤業務的主要載體,公司氧化鋁貿易近年來的發展也算順風順水。然而,“青島港騙貸案”的持續發酵,可能會重創公司苦心經營的“煤與非煤齊頭並進、協調發展”的產業主導思路。
山煤國際今日公告表示,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山煤煤炭在開展氧化鋁等國際貿易和國內貿易過程中,由於下遊客戶未按合同約定支付到期貨款,其於6月25日向山西省高院提起訴訟,訴訟金額分別為1.2億美元、3.52億元人民幣(總計逾10億人民幣)。《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博客,微博)》記者注意到,被告之一青島德誠正是前不久曝光的“青島港騙貸案”的主角。
追討逾10億貨款
據公告顯示,山煤煤炭與青島德誠在2012年7月~2013年12月先后簽訂相關協議,約定以山煤煤炭代理青島德誠的方式,雙方在國內及國際市場開展氧化鋁粉、鋁錠等產品的代理進口、轉口和國內銷售業務。
此后,山煤煤炭向青島德誠聯系的境外上游企業、中信澳大利亞資源等采購可鋁粉、鋁錠等貨物,並分別銷售給青島德誠指定的下游企業廣南(香港)及新聯國際。與此同時,山煤煤炭向上游企業分別開具了以其為受益人的遠期信用證,並由信用證的開證行進行了承兌。此外,山煤煤炭就上述業務項下15份外貿銷售合同向下游企業交付了倉單等貨權轉移憑證,但廣南(香港)及新聯國際卻未按合同約定向公司付款,應付價款總計1.2億美元。
此外,山煤煤炭向青島德誠購買了氧化鋁銷售給青島億達礦業。不想,公司在內貿上遭遇到與外貿相同的境遇:山煤煤炭在支付購買價款后,青島億達礦未按商定的交易安排和合同約定支付價款,其欠付內貿銷售合同項下已到期的價款達3.52億元。
鑒於上述情況,山煤煤炭決定起訴青島德誠、廣南(香港)、新聯國際、青島億達礦業以及為上述貿易提供擔保的德正資源、化隆先奇等。公司請求法院判決被告支付相應貨款並支付利息。
對於這起訴訟,山煤國際表示,公司氧化鋁貿易業務鏈條上的下游企業在今年陸續出現逾期付款情形,山煤煤炭已采取了財產保全措施及訴訟準備,同時與各大銀行協商和溝通並采取各項措施應對還款的壓力。
青島德誠深陷融資詐騙漩渦
據山煤國際2013年報告顯示,此次訴訟的兩位被告—廣南(香港)、新聯國際是公司前兩大客戶,對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達43.13億、68.8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5.32%、8.49%。截至去年年底,山煤國際對兩公司的應收賬款合計約16.36億元。如此重要的客戶發生貨款支付違約,恐怕難讓投資者安心。
值得一提的是,從上述情況來看,在山煤煤炭氧化鋁外貿及內貿交易中,青島德誠一直貫穿其中。山煤煤炭原料采購方源於青島德誠的推薦,銷售客戶也是由其指定。由於資料有限,除知曉德正資源是青島德誠的參股股東外,記者暫無法得知青島德誠與其它各方之間究竟是何種關係,但其在上述貿易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今年5月底爆發的“青島港騙貸案”,讓青島德誠為人所知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青島港6月初在中國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在上市前夕,企業所在地的貿易公司被曝出融資欺詐。青島港在上市當日公開承認了相關調查的存在,事件被媒體稱為“青島港騙貸案”。此后,隨著事件的發酵,更多的資訊被逐步公開。
綜合媒體報導,青島德誠是這樁事件的主角,據稱該公司與四家不同的倉儲公司分別出具倉單,然后利用銀行資訊不對稱的漏洞,去不同銀行重復質押,實際的銀行貸款敞口超過10億元。截至目前,案件還沒有結論。
中航重機吳浩落馬或因離任審計:雙規前遭多次舉報
中航重機(600765,股吧)吳浩落馬或因離任審計:雙規前遭多次舉報
6月24日銅陵有色(000630,股吧)董事長韋江宏墜樓身亡的訊息引發輿論熱議,國企高管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愈加受到外界關注。
就在此前一天,中航重機公告稱,11名董事全票通過解聘吳浩副總經理職務的議案。至此,在中航系統工作長達20多年的吳浩不得不徹底跟老東家道別。
早在6月4日,中航重機公告稱,接到上級紀檢部門通知,決定對公司副總經理吳浩采取“兩規”措施。
一周之后,中紀委官網披露了吳浩正接受組織調查的訊息。在這則訊息中,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黨組織紀檢組監察局稱,吳浩涉嫌嚴重違紀、違法。
在一位熟知吳浩的知情人士看來,“吳浩再也起不來了”。吳浩為什么倒下?之前有傳言稱其與西安經濟開發區的巨額開發項目有關。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赴西安展開調查,這是吳浩的發跡之地。在這里其曾經主管著中航系3家公司,包括中航重機旗下最重要板塊之一的鍛鑄事業部。
隨著調查的深入,吳浩被雙規的細節亦呼之欲出,舉報、調任、離任審計等一些高管落馬的慣常劇情,在吳浩身上悉數上演。
還原吳浩被查細節
一位接近吳浩的人士坦言,對於吳浩的出事感覺很突然,“就在吳浩被調查的上周,我還接到他的電話,太突然了。”
但中航工業集團的內部人士在公告前一個月就幾乎人盡皆知。5月8日,位於西安經濟開發區的中航特材工業(西安)有限公司(下稱中航特材)一干員工像往常一樣上班,但這天中航系統內的幾位高管突然從北京趕來,這些高管鮮少出現在中航特材。在這座樓上,吳浩曾力推的中航重機鍛鑄事業部和中航特材一起辦公。
據當時中航特材一位在場人士回憶,“領導們一進來就通報了對吳浩的調查事件,他們也說很突然,之前毫不知情,讓我們不要亂猜、安心工作,相信上級很快會出調查結果。”
在中航特材其中一層辦公樓的角落地帶,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看到有個辦公室的門鎖被貼了兩張封條,落款為“中航工業集團紀檢監察部”,落款日期5月8日。
上述在場人士解釋,封條是5月8日那天中航的領導們臨走前貼的,我們覺得很奇怪,吳總平常也不在這里辦公,辦公室基本沒什么東西。
“對吳浩的調查是由中航工業集團紀檢部負責的,調查資訊一出來,中航工業集團就從上到下逐級通報,我們是中航重機的子公司,排下來應該是中航工業集團眾多孫公司的一個。”上述在場人士表示,通報到我們這里的日期就相對晚了。
從日期看,中航重機公告吳浩被雙規的日期是6月4日,較中航內部的通報已經延遲了1個月。
中航特材在中航重機內部的地位舉足輕重。2013年和2012年,中航特材分別實現營收16.55億元和8.86億元,同比增長86.74%和9.85%,凈利潤1835.53萬元和1118萬元,同比增長64.18%和下降37.96%。
“我們覺得很突然,吳總平常很少來中航特材,曾經擔任著董事長兼總經理,后來實在忙不過來,就辭去總經理,只擔任董事長,基本不怎么管業務,主要是總經理在管。”上述在場人士表示,所以吳總的調查對我們的業務沒有什么影響。
對於吳浩被查的進一步細節,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據說在中航系統內一次會議上,第一件事便通報了對吳浩的調查,那時我們就覺得他再難翻身。
事發前西安、貴州兩地的員工對吳浩已多次舉報,其中來自貴州的舉報更為兇猛,因為吳浩在貴州安大航空鍛造有限公司(下稱貴州安大)的任職時間遠遠超過在西安的任期。
兩次離任審計
盡管吳浩被雙規的訊息在有些人看來“非常突然”,但其實並非沒有預兆。
現年49歲的吳浩,1987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歷任貴州安大二分廠副廠長、技術處處長、總經理、副董事長。工作之余,吳浩在2005年取得清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2009年始,中航重機內部進行整合調整,初步形成了鍛鑄、液壓和新能源三大產業平臺,其中鍛鑄業務占到中航重機總營業收入的70%左右。
該板塊包括陜西宏遠航空鍛造有限公司(下稱陜西宏遠)、貴州安大、江西景航航空鍛鑄有限公司、中航卓越鍛鑄(無錫)有限公司、中航特材、中航上大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中航沈陽高科等7家子公司。
在中航重機2009年的架構調整后,技術出身的吳浩從貴州安大一躍而上,成為中航重機主管“鍛鑄”業務的常務副總,除擔任貴州安大總經理、副董事長外,還相繼上任了江西景航和中航卓越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長、陜西宏遠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長、中航特材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兼總經理。
2010年10月至今,吳浩卸下常務副總擔子,任中航重機的副總經理至今。
在上述知情人士看來,吳浩的任免也有不少“講究”。
“對於國企來說,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總經理等高管離任時要進行審計,從吳浩的職位看,應該進行了兩次離任審計。”他透露,一次是從貴州離任然后就任陜西宏遠的董事長兼中航重機副總,第二次是離任陜西宏遠。
值得注意的是,近來因離任審計落馬的高官及企業高管不在少數。去年8月,國資委主任蔣潔敏被帶走調查,據稱調查即始自於其去年3月離任中石油集團董事長職務時的離任審計。
“在吳浩被調查前,中航工業集團的人確實來過中航特材兩次,當時是說走群眾路線,沒有說調查吳浩的事情。”上述在場人士稱,“不過,即使他們調查了,我們也不知情”。
上海新梅股東否決6項提案 蘭州鴻祥“炮轟”董事會
上海新梅股東否決6項提案 蘭州鴻祥“炮轟”董事會
“我們會利用投票的權利,來表達我們是否認可上市公司過去一年的工作。”6月25日的上海新梅(600732,股吧)2013年度股東大會后,蘭州鴻祥及其一致行動人新聞發言人朱聯表示。
最終的答案是“否”。
對當日審議的8項議案投票統計結果顯示,僅《2013年年度報告》和《2013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獲得通過,其余包括《2013年度董事會工作報告》在內6項議案均未通過,且反對票比例均高達65%以上。
8項議案6項被否
未通過的6項議案為 《2013年度董事會工作報告》、《2013年度監事會工作報告》、《2013年度財務決算報告》、《關於支付2013年年報審計費用及聘任2014年度財務審計機構的議案》、《關於增補顧華慶為公司第六屆監事會監事的議案》和《關於委派經營管理關聯交易事項的議案》。
被否決的議案中,反對票的比例均高於67%。而《關於委派經營管理關聯交易事項的議案》由於興盛集團需回避表決,反對票的比例更提升至89.31%。
出席會議的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律師表示,由於蘭州鴻祥及其一致行動人因涉嫌證券違規目前尚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如果證監會認定其在被立案調查期間的表決權受到限制,則此次股東大會的表決結果將在不計入蘭州鴻祥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股份數之后重新確認。
“我們會積極配合調查,無論是什么結果,我們都會接受,當然我們對調查結果很有信心。”朱聯表示,“但就目前來說,我們的股東權利不受任何影響。”
事實上,以小股東激烈指責開始、8項議案6項被否結束的股東大會,其進程並沒有預料中的緊張。
“監管機構對雙方進行了一定的協調,大家都做出了一定的讓步。”上海新梅董秘何婧說。
另一方面,雙方也都表示了愿與對方“和談”的想法。
朱聯向記者表示,此前雙方沒能“和談”的原因,是由於包括時間在內的原因所致。
“我們這邊也表示過,與他們溝通,但時間沒有對上。”上海新梅董事長張靜靜說。“至於后面的合作,也要看他們有什么樣的資源,如果合法合規,且本著誠信的原則,同時是對上市公司有利的項目,也可以談。”何婧表示。
“三個月之后,我們也會找一些項目,包括文化傳媒、新材料、金融等,都在關注。”張靜靜補充道。
一致行動人謀求董事會席位
“現在我們已經是上海新梅實質上的第一大股東,我們也會承擔相應的責任。”朱聯表示。
而欲承擔責任的第一步,或需要先拿下上海新梅的實際控制權。
“公司2013年11月29日停牌籌劃重大資產重組,2014年3月8日公告重組失敗,請問公司董事會是否開會討論過重組事項?請詳細介紹董事會討論重組事項的會議情況,獨立董事是否參與了重組事項的論證?”股東大會上,一致行動人股東代表發言時問道。
“從今天他們提出的問題上,大家也可以感覺到了。”會后,何婧在回應有關 “一致行動人是否要求進入董事會”的問題時表示。
根據上海新梅2013年年報,公司目前除董事長張靜靜外,董事會成員還包括時任總經理的羅煒嵐,董事、財務總監王承宇和董事曾志峰。此后,上市公司公告羅煒嵐已辭去總經理職務,但仍保留董事職。6月25日的股東大會上,羅、曾兩人並未出現。
一致行動人方面對此頗為不滿,並認為羅、曾兩人對董事會及上市公司的貢獻已微乎其微。朱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公司有4個月的時間都處於停牌狀態,並不會影響股價的情況下,董事仍不參與重大資產重組,公司對自己的董事和獨董都不信任,決策完全依靠董事長和董秘兩個人,顯示公司的經營層力量和法人治理結構都已經非常單薄,缺乏制約。”
何婧則解釋稱,上述重組事項交易雙方僅止步於對交易可行性的論證,還沒有到需要commit董事會審議的階段,因此並沒有其他董事參與重組事宜。“曾智峰任董事,確實是由於當初與南江集團合作的關係,而曾本人有廣泛的社會資源,對處於轉型期的上市公司非常有利。羅煒嵐的辭職,則是因為公司將逐步退出房地產業務,其本人不太適合繼續擔任總經理職務,但作為董事仍舊符合目前的經營要求。”張靜靜表示。
一致行動人方面對此並不認可。“他們認為沒有問題,但我們有我們的看法,我們希望有人能進。”朱聯說。
沃爾核材“突襲”長園集團(600525,股吧):以戰促和還是武力攻陷
沃爾核材(002130,股吧)“突襲”長園集團:以戰促和還是武力攻陷
周和平,a股上市公司沃爾核材董事長,由於近期與其一致行動人連續增持長園集團,並成為長園集團第一大股東,從而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截稿前的6月26日,沃爾核材董事會審議通過了一項高達8億元的配股方案,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貸款。而這被外界普遍解讀是在為周和平方面繼續增持長園集團提供助力。
為了還原周和平介入長園集團的真實想法,日前,《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對周和平進行了專訪。在與記者交談的過程中,他反復強調,投資長園集團並非外界揣測的“復仇”,而是為了促進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在專訪開始,周和平為我們揭開了一段塵封的往事,關於他的求學,以及昔年在長園工作的日子。
往事 師徒開啟長園熱縮篇章
周和平早年曾供職於長園集團,在離開長園近二十年后,以迅雷之勢對其展開收購,意外回歸之舉引發市場眾多猜測。
師從熱縮鼻祖齊翠珍
周和平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畢業於河北大學高分子化學專業,從事這個行業已經幾十年了。1988年周和平考入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長春應化所),在輻射化學研究室做畢業論文,也就是目前沃爾核材主業的材料研究。他在長春應化所讀完研究生后留所,並成為齊翠珍老師的弟子。
言語之間,周和平對齊翠珍老師的懷念和崇敬之情顯露無疑。正是這位恩師,讓周和平走上了熱縮材料研究的道路,也將周和平從長春應化所帶到了長園集團。
據周和平回憶,我國熱縮材料是由齊翠珍老師成功開發並推向產業化的,她是國內這個行業的鼻祖。
《中國科學院院刊》1991年01期一篇名為 《齊翠珍和她的熱收縮材料》的文章中寫到,她的突出貢獻是:努力面向經濟建設,盡快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闖出了一條“科研-生產-銷售”一體化的新路子,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此,1989年中國科學院破格晉升她為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隨師進入長園集團
“1991年,齊翠珍老師要到長園工作,我跟隨老師來到長園,一起從事熱縮材料的研究和推廣。非常可惜的是,不到一年的時間,齊翠珍老師在洗澡時不慎跌倒,發生意外不幸去世。她的去世是我國熱縮材料行業的巨大損失。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從那時起我就立志要完成恩師未竟的事業。此后我繼續在長園工作,研究和開發熱縮材料,直到1995年長和投資進入公司。”
據周和平介紹:“如果沒有齊翠珍老師,長園是不可能做熱縮材料的。長園成立之初是做汝鐵硼的,汝鐵硼是一種磁性材料,不屬於熱縮材料這個系列。齊翠珍老師帶領我組建熱縮材料團隊,進行研發生產。”
資料顯示,1991年~1995年期間,周和平任長園應用化學有限公司母料廠廠長。據了解,母料配制是熱縮產品從基礎原材料到產品之間的中間環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能否在環保、絕緣、阻燃、抗腐蝕等物理效能和電效能方面同時達到標準,因此周和平彼時在長園所任職位意義重大。
那么,周和平是如何離開長園集團的呢?
根據長園集團2002年的招股說明書,1995年深圳長和實業取代原大股東長春應化所入主長園集團。深圳長和實業擁有51%的權益,公司注冊資本由原來的196萬元增至4706萬元。董事會進行了重新改選,法人代表由原來的歐陽業變更為安平,同時配備了新的經理班子。
盡管這次重組對於長園集團以后的上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對於從長春應化所跟隨老師來長園工作的周和平,卻是一次重大變故。1995年,在股權交接、新大股東陸續派人進駐長園時,周和平選擇了離開。 “當時離開長園集團的還有很多人,股權變動了,人事變動也總是難免的,我也是那時離開的。”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詢問是否為此鬧得很不愉快時,周和平表示,當時並沒有矛盾,只是因為新任班子來了,雙方斗爭激烈,自己必須要表明立場,所以就離開了。
創業 熱縮材料的雙頭競爭
如果經此一役之后,周和平選擇黯然離開這個行業,那么如今資本市場上這場硝煙彌漫的股權爭奪戰或許就將不復存在。然而,周和平不是甘於平凡的人,離開長園三年后,他重回深圳,設立了沃爾核材,與長園集團展開了激烈的同業競爭。
回深圳創辦沃爾核材
“我在保定干了三年,做電纜附件,但在保定待久了,還是覺得深圳的創業環境更好,所以1998年我又回到深圳,聚集一些朋友,創立了沃爾核材。”
周和平坦言,沃爾核材沒有帶走長園集團一個老員工。公司剛成立時注冊資本只有100萬元,資金非常缺乏。當時所有生產環節全是自己一手操辦,同時逐步培養新員工。
可能連周和平自己也沒有想到,只身離開長園后重新創建的一個從零開始的企業,居然能夠在長園集團已經近乎壟斷國內市場的背景下,迅速崛起,並且在數年后成功上市,成為與長園集團並駕齊驅的熱縮材料龍頭。“這是沃爾核材創造的奇跡。”提起那段歲月,周和平感慨萬分。
ipo曾遭長園舉報
剛剛起步的沃爾核材顯然有著長園集團無法比擬的野心,在主業進入正軌后,沃爾核材開始謀求上市。但就在沃爾核材上會前夕,長園集團向證監會遞送了舉報信,稱被沃爾核材竊密。
2006年12月30日,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2006年第86次會議對沃爾核材的首發申請暫緩表決,原因是發審委委員發現“存在尚待調查核實並影響明確判斷的重大問題”。這一問題的來源系出自長園集團向證監會遞送的舉報信,長園認為沃爾核材涉嫌竊取公司的技術秘密。
此次記者向周和平問及當年遭長園集團舉報一事,周和平說:“長園舉報我們知識產權侵權的事,之前已在法院訴訟中判了我們獲勝,我們把省高院終審判決書給證監會遞上去,證監會回復的是你們的訴訟已經完結,如有異議可以繼續找法院。我們相信證監會最終通過我們審核,證明他們的舉報是無效的。”資料顯示,2007年3月28日,證監會向沃爾核材下發了核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通知。
沃爾、長園占據國內熱縮市場80%份額
2007年上市時沃爾核材招股說明書顯示,1998年6月19日,沃爾核材成立,注冊資本100萬元。公司設立初期(1998年~2001年),以深圳本部為基地,就近在電子工業發達的東莞、惠州設立了辦事處,憑借良好的性價比優勢,沃爾產品在華南打開了市場。至2001年,公司已發展經銷商百余家。
沃爾核材表示,經過八年的發展,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從2003年的6230萬元增長到2005年的1.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在50%以上,公司已發展成為輻照應用技術開發和新型絕緣材料制造的國內領先企業,而同期競爭對手長園集團、中科英華(600110,股吧)(600110,股吧)(600110,收盤價5.24元)的復合增長率為28.67%、26.14%。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根據中銀國際近期出具的研究報告,經過20年的發展,長園集團與沃爾核材已經在輻照功能材料領域形成了差異化的發展格局—長園集團施行多品牌戰略,直銷和分銷並重,沃爾核材基本以分銷為主。
目前,在電子消費領域的輻射改性熱縮套管市場,長園集團和沃爾核材各占據半壁江山;在國內品牌方面,兩家公司合計市場占有率超過了80%。我們認為雙方的合作將在該領域具有極強的定價權。
不過,周和平認為,盡管沃爾核材和長園集團占到了國內熱縮品牌市場份額的80%,但無法與美國泰克(瑞侃)等大型外資企業競爭,目前熱縮材料高階市場大部分還是被外資占領,比如軍工市場和航空市場,因此這也是他要極力促成沃爾核材與長園集團謀求良性發展的原因。
逆襲老二收購老大
在熱縮材料領域,行業老大長園集團和行業老二沃爾核材的競爭趨於白熱化。如何避免行業陷入價格戰泥淖,是擺在兩家公司特別是沃爾核材面前的重要課題。
2014年,周和平率先出招—在二級市場買入長園集團股份,這一舉動震動了市場。周和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入股長園集團的想法早已有之,而長和投資的退出,使得方案有了實施的可能。
長和投資退出
早在長園集團上市時,其李嘉誠背景就讓公司備受市場關注。
長園集團2002年的招股書是這樣描述股權關係的:公司控股股東為長和投資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長和投資),持有公司4671.53萬股,占發行前總股本的62.67%。香港長和控股持有長和投資64.7%的股份,而香港長和控股為李嘉誠實際控制的企業。
不過,就在2005年限售股部分解禁后,長和投資便開始出售其持有的股份。根據2005年年報,2004年12月~2005年底,長和投資共減持了534.3129萬股—按照限售承諾,可謂是頂格減持。
在隨后的日子,長和投資持有的長園集團股份不斷解禁,長和投資也開始不斷減持。截至2013年8月21日,長和投資持有長園集團的股權比例已降至27.86%。截至2014年1月3日,長和投資的持股比例進一步降低至17.63%。
2014年1月18日,長園集團發布公告稱,在長和投資的持股比例降至17.63%后,公司已經不存在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並且,長和投資明確表示在2014年還將根據市場情況繼續減持所持有的長園集團股份。至此,長和投資全盤退出的打算已經路人皆知。
記者注意到,在沒有實際控制人的日子里,長和投資進一步通過減持將持股比例降至5.76%。
2014年5月30日,長園集團公告長和投資將剩余的占公司總股本5.76%的股份全部轉讓給了復星集團和藏金壹號投資企業 (有限合伙)。長和投資也宣告全部退出長園集團。
沃爾核材悄然入場
市場對長和投資不斷減持長園集團關注度很高,甚至將此定性為李嘉誠從內地撤資的典型事件。不過,在長和投資表達了全盤退出的意思后,長園集團的老對手,沃爾核材及其董事長周和平便開始籌劃一個驚人的舉動。
“李嘉誠退出的時候,我們覺得有通過投資達到行業協調的可能性了。”在談到何時起了買入長園集團股票的動議時,周和平向記者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上市公司公告后發現,就在長園集團1月18日公告徹底表明長和投資“全退之心”后,周和平便悄然開始著手買入長園集團股票的前期準備工作。
首先,通過董事會決議,沃爾核材獲得了投資長園集團的權力。
在2014年2月26日沃爾核材的董事會上,一則《關於以自有資金進行風險投資的議案》被提出。隨后該議案獲得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根據議案內容,沃爾核材可以利用不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自有資金進行風險投資。
有了這1億元資金額度,2014年4月22日,沃爾核材公告以自有資金3000萬元向外貿信托認購“外貿信托·萬博穩健2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該信托計劃為沃爾核材收購長園集團的一致行動人)。
此外,沃爾核材為了解決購買長園集團面臨的資金問題,開始向控股股東周和平借錢。
2014年5月8日,沃爾核材董事會同意向控股股東周和平借入不超過2億元資金。5月26日,沃爾核材董事會通過了《關於擬開展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3億元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議案》,該不超過3億元資金將全部用於購買長園集團的股票。周和平也從今年4月份開始頻頻通過股票質押籌措資金。
資金雄厚 團隊作戰
要想打好一場收購戰,資金是首要要素。
周和平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公司股票的質押融資比例在4~6折之間。那么根據質押日沃爾核材股價,周和平籍此融資約10.23億元,再加上沃爾核材3億元的自有資金,以及信托計劃融到的9000萬元,周和平和沃爾核材表面上可用於收購長園集團的資金就超過了14億元。
截至6月14日,沃爾核材披露周和平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長園集團股票8635.105萬股,占長園集團總股本的10.000004%。
根據周和平方面增持長園集團區間金額粗略計算,動用資金約為9億元。也就是說,周和平方面還有5億資金尚未動用。目前,周和平還有5242萬股可以用於質押,這些股份還可以融資約2.6億。
因此,粗略統計,周和平和沃爾核材表面能夠動用的資金還有7.6個億。
此外,2014年4月3日,沃爾核材披露實際控制人周和平將所持1億股公司股票辦理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其理由是“個人資金需要”。
2014年5月6日、9日,周和平分別將7128萬股限售股和3700萬股限售股進行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
2014年6月13日,周和平再次將3000萬股流通股進行了質押式回購交易融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當沃爾核材向大股東借款以及周和平大量進行質押式回購的公告披露后,不少投資者也在公眾平臺上表達了不解,但沃爾核材方面保密工作做得相當好。
資料顯示,周和平方面第一筆買入長園集團股票的時間是1月24日,這距離1月18日僅僅5個交易日。
另外,記者注意到,在沃爾核材6月14日的公告中,周和平方面一共有6位一致行動人。除周和平和沃爾核材以外,一致行動人中的萬博兄弟、信托計劃顯然與公司之前投入3000萬的 “外貿信托·萬博穩健2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有關。
根據公司公告披露的該信托計劃的情況,沃爾核材投資該信托計劃3000萬元b類權益,可以融到9000萬元。而萬博兄弟作為資金管理方其同樣可以作為沃爾核材收購長園集團股份的一個重要資金來源。
此外,6月26日,沃爾核材董事會審議通過了一項高達8億元的配股方案,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貸款。這筆資金未來是否會成為收購長園集團潛在的資金來源,值得關注。加之周和平的個人儲蓄,周和平方面再拿下長園集團10%的股份,甚至是20%也未必沒有可能。
另外,周和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們有一個專業的收購團隊,包括各方面的專家,每一步操作都有律師檢查是否合法合規。”
記者注意到,在沃爾核材2007年上市時的招股書中,周和平曾承諾:“其在今後的任何時間不會直接或間接地以任何方式(包括但不限於自營、合資或聯營)參與或進行與發行人營業執照上所列明經營范圍內的業務存在直接或間接競爭的任何業務。”
如今,周和平買入長園集團的股票,這種投資行為與當時的承諾相違背嗎?
“我們既然要做事情,肯定事先會研究法規。”周和平告訴記者,《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里面規定持股比例在20%以下,只需報告有無同業競爭,20%以上才需要請財務機構進行核查。這說明20%以上才作為審核項目。如果股權分散,又不想控股這個企業,同業競爭根本不是個問題。
周和平表示:“所以要看法律的規定,5%就是同業競爭嗎?不是那個事情。長和投資減持到17%的時候就說不是實際控制人了。如果達到20%,就需報告如何解決同業競爭的問題,不能解決的話,后面就不能夠繼續收購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對於整個收購計劃,周和平絕不是沖動后作出的。其腦海中已經對合規性有了充分的了解。
深陷多晶硅泥潭 *st天威子公司再被銀行催債
深陷多晶硅泥潭 *st天威子公司再被銀行催債
深陷四川多晶硅泥潭的*st天威在欲忍痛割肉離場時,仍不能徹底擺脫債務糾纏。由於旗下子公司樂山樂電天威硅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樂電天威硅業”)股權仍在出售中,因此作為當初銀行貸款擔保方的*st天威還需要繼續承擔責任。
6月26日晚,*st天威發布公告稱,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保定朝陽支行(下稱“工行保定朝陽支行”)近日向樂電天威硅業發出了《中國工商銀行催收到期貸款通知書》,稱一筆金額為2244萬元的委派貸款已於2014年6月19日到期,要求樂電天威硅業抓緊籌措資金,盡快償還。
樂電天威硅業是*st天威聯合樂山電力(600644,股吧)(600644,股吧)(600644.sh)於2007年12月共同出資5億元組建的多晶硅公司,*st天威持股為49%。2013年6月24日,*st天威曾委派工行保定朝陽支行向樂電天威硅業提供了上述委派貸款。
樂電天威硅業原計劃投資22億元建設3000噸/年多晶硅項目,由於多晶硅價格自2008年之后大幅下降,樂電天威硅業也從2011年下半年起處於停產技改狀態,並且虧損嚴重。其中,樂電天威硅業2013年凈虧損已達到7.39億元。所以,*st天威今年4月計劃向樂山電力轉讓樂電天威硅業全部股權。
實際上,*st天威在四川投資的多晶硅企業除樂電天威硅業之外,還有四川新光硅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新光硅業”)和天威四川硅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天威硅業”)兩家,這兩家企業與樂電天威硅業一樣,自2011年下半年起也開始停產。目前,新光硅業正在進行重組,天威硅業因為到2013年底凈虧損也達到11.68億元,無法承擔壓力的*st天威在今年1月以債權人的身份申請其破產,但因債務關係仍在,所以作為占股51%的大股東,*st天威還在被銀行催債。
一位光伏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st天威進入多晶硅行業的時機選擇錯誤,由於多晶硅價格下跌厲害,企業的生產成本非常高,又因為多晶硅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投資很大,所以多晶硅價格掉到成本線之下后,企業資金就變得非常緊張,財務壓力加大,另外,從*st天威目前的資金情況來看,想要替子公司償還債務也是非常困難的。
為了解決資金問題,*st天威已經開始變賣房產。今年6月5日,*st天威發布公告表示,為盤活閑置資產,加快資金回籠,公司擬將保定市北二環路北側格林漫都小區的10套房產通過保定市產權交易市場掛牌轉讓。如果按照首次掛牌的價格成交,此次房產處置的凈收益約為869.1萬元,凈收益率約74%,不過對於龐大的債務來說,依然是“杯水車薪”。
紫光股份重組胎死腹中 暫停審查讓交易方失去耐心
紫光股份重組胎死腹中 暫停審查讓交易方失去耐心
由於被證監會暫停重組已長達半年,且無新的進展,紫光股份(000938,股吧)重組資產的出讓方已沒了耐性,均表示要與公司終止收購交易。無奈之下,紫光股份將向證監會申請撤回此次重組交易相關申請檔案,這意味著此次重組胎死腹中。
《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注意到,去年11月底,紫光股份公告重組有關方面涉嫌違法被稽查立案,此次重組被證監會暫停審查。在當時的自查報告中,紫光股份表示,重組停牌前六個月,公司兩大關聯股東紫光集團、清華控股以及被收購資產關聯人均存在買賣公司股票的行為。
13億元重組方案告吹
2013年7月,紫光股份公告,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能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能通科技)100%的股份和深圳市融創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創天下)100%的股份,交易金額預計13億元,並募集不超4.33億元配套資金,用於這兩家公司的現金對價款及交易完成后的整合。訊息公布后,紫光股份復牌直接收獲兩個漲停板。
1年之后,這一重組計劃卻以失敗告終。紫光股份今日公告,融創天下主要股東向公司發出通知,因公司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交易事項被暫停審核且上述交易進程無具體時間表,對融創天下的經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其提出解除與公司簽署的所有交易檔案並終止本次交易。經協商溝通,公司與融創天下股東最終未能就其繼續履行原協議達成一致意見。
同時,能通科技股東溝通了上述情況,提出了進一步商榷調整上述交易方案的意見。經協商溝通,公司與能通科技主要股東最終未能就上述交易方案調整達成一致意見,能通科技主要股東同意終止本次交易。
基於以上原因,上述交易已無法繼續推進,紫光股份將向證監會申請撤回本次交易相關申請檔案,終止此次重組。
禍起關聯方提前買賣股票?
2013年11月,紫光股份公告,公司接證監會通知,因參與重組有關方面涉嫌違法被稽查立案,公司並購重組申請被暫停審核。公司股價也應聲連續跌停。
紫光股份並未詳細解釋所謂“涉嫌違法”的具體內容為何,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公司公布的重組草案里提及,公司自查期間為停牌前六個月(2012年11月29日至2013年5月29日)及2013年7月26日至2013年8月20日。
自查期間,公司兩大關聯股東中,紫光集團存在賣出紫光股份股票的情形,而清華控股則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向啟迪股份轉讓了其所持公司股份。此外,擬收購標的融創天下監事陳慈瓊、融創天下股東張云的配偶李文均存在買賣紫光股份股票的情形,此外公司配套資金認購方也存在此類情況。
重大資產重組前,上述交易相關方不但沒有避嫌,反而在同一時期買賣公司股票,或許正是因為這份自查報告書,讓證監會下達了暫停審查的通知。
2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