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治基金:成長股反彈即將到位 擇機減倉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本輪成長股反彈的邏輯回顧
本周成長股繼續大幅反彈,滬深300指數橫盤微漲。受新股上市的刺激,次新股表現搶眼,並帶動一些超跌的中盤股反彈。
要判斷本輪成長股的反彈何時到位,應該何時減倉,首先應該梳理清楚反彈的原因是什么。我們一直認為,本輪反彈的原因是悲觀預期的修復。在1~4月,市場主流觀點對經濟非常悲觀,傾向於放大對企業利潤下滑、資金鏈斷裂、債務違約、房價崩盤、流動性緊張等一系列風險的擔憂。進入5月之后,在穩增長政策不斷出臺的大背景下,市場逐漸認識到經濟不會斷崖式下跌,二季度gdp能夠企穩,各種風險也沒有想象中暴露的那么快。這就產生了預期差。隨著預期修復,市場情緒開始好轉,風險偏好上升。但是大盤藍籌股缺乏上漲的動力,反彈的首選標的是業績確定、前期跌幅大、市值小的成長股。
以上就是我們5月初提出“大盤搭臺,成長唱戲”的邏輯和設定思路。
經濟企穩,風險下降,市場沿著我們的思路演繹
從5月初以來,隨著各項穩增長政策的出臺,最近兩個月的pmi指數、發電量以及5月份工業增加值都表明,經濟增速確實正在企穩,市場主流觀點不再擔憂風險暴露,成長股持續反彈。即市場正在沿著我們前述的邏輯演繹。
目前市場預期修復逐漸到位,成長股反彈接近尾聲
既然成長股的反彈源自悲觀預期的修復,那么顯然,一旦悲觀預期修復到位,成長股的反彈也就接近尾聲了。那么如何判斷市場一致預期是否已經“修復到位”了?原則上可以通過閱讀機構研究報告、同行交流、觀察市場情緒、量價情況進行分析,但是脫離不了主觀判斷,因此很大程度上是一門藝術。這里列出兩個實證證據:
【1】債券市場上,一季度,由於市場普遍悲觀,債券市場緩慢上漲。從4月開始,央行通過定向降準、定向再貸款投放基礎貨幣,營造了流動性寬鬆的環境,而經濟企穩的預期尚未形成,因此債券市場加速上漲。但是從6月初以來,債券市場開始橫盤震盪,這說明債券市場投資者對經濟的預期、風險的暴露不那么悲觀了。我們也觀察到市場上有廣泛影響力的債券多頭開始放棄多頭觀點,其主要理由就是經濟在企穩。
【2】6月23日上午9:45分匯豐pmi指數發布前后,在幾分鐘內,if1407迅速上漲0.6%,隨后又迅速下跌。這說明什么呢?這說明市場已經不再把匯豐pmi超預期視為一個大利好了。為什么?唯一的唯一的解釋是:市場已經普遍預期到二季度gdp會保持平穩,預期差消失了。
既然如此,按照我們之前的邏輯,成長股的反彈也就接近尾聲了。目前反彈的大部分已經走完了。創業板指數1400點以上空間有限,可以考慮逐步減倉。
機構投資者在本輪反彈中的表現
我們發現,從5月16日至6月24日,跑贏創業板指數(11.66%)的股票型基金屈指可數,少部分基金凈值增長5-10%,大部分基金凈值增長在0-5%。
這表明:在這波反彈中,大部分基金要么是成長股倉位太低,加倉成長股太晚;要么是成長股倉位雖高,但結構有問題,不在熱點上。
如果是倉位太低,則在目前成長股炒作如火如荼的時候,它們很可能會繼續集中設定成長股;如果是結構有問題,則他們很可能會調整結構,向當前熱點(例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增加設定。這會導致:目前創業板指數還能往上沖一沖,少數熱點板塊還會繼續大漲。我們可以從容地選擇撤退的時機。
本輪反彈的兩個階段
我們認為,本輪成長股的反彈可以分為兩個階段:6月26日第一批新股(飛天誠信、雪浪環境、龍大肉食)上市之前為第一階段;6月26日之后為第二階段。
在第一階段,大部分基金遠遠跑輸創業板指數。6月26日新股上市成為次新股反彈的催化劑,不少基金既然不愿意追進成長股,只好去追捧次新股,以及之前超跌、尚未反彈的低估值中盤股。因此預計6月26日之后這些股票將出現一波上漲。
謹防成長股多殺多
目前機構的倉位逐步向成長股集中,持倉比較相似,隱含了較大的風險:一旦有少數機構認為反彈到頂,賣出股票,其他機構被迫跟著殺跌,相互踩踏,多殺多,因此一旦下跌,跌幅就特別大。而中報業績可能成為成長股暴跌的一個導火線。
逐步減倉,優化結構
我們預期三季度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繼續沿著二季度的態勢發展,gdp相對於二季度略微抬升,各類風險不會暴露。接下來,對經濟體制內中長期的約束和矛盾的擔憂將占據支配地位。這將導致大盤上下兩難,債券市場則繼續橫盤。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建議保持較低的倉位,優化結構。建議將逐步降低成長股倉位,近期將倉位集中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前期超跌、尚未反彈、有業績支撐的低估值板塊(例如農藥、部分化工子行業等)。空出的倉位可以適當參與新股申購。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