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處在第四個發展階段 必然削弱權力尋租空間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6-24 11:03
中國經濟
現在,中國所需要的是第二次自由化改革,促使社會資本大幅增長,從而創造更多生產活動。這些措施必須包括改變法律結構、具有可執行力的商業法律、改變資本定價和分配的方式,以及其他具有激勵機制的因素。參考訊息的報導認為,由於這幾乎必然意味著削弱那些讓精英階層得以權力尋租的政策,這些改革總是很可能遭到強烈抵制,直至債務水平已經高到了緊迫的程度。當然,中國所面臨的問題在於,應在達到其債務承受能力極限前及早展開自由化改革。政府必須在展開改革的同時,應對那些得益於中國生產力增長受限、以及在大刀闊斧的改革中失利的群體的激烈反抗。和訊網特摘編如下,以供理論界學術研究與參考。
美媒稱,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中國經濟一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長。將過去三四十年劃分成四個不同階段是很有意義的。目前,中國正處在第四個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剛剛啟動,且困難重重。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網站6月18日報導稱,發展中國家要成功進入發達階段,需要采取兩套政策。第一套政策顯而易見,旨在直接改善企業經營環境——給予其所需要的資源,如良好的基礎設施、資金和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
第二套政策不易描述,它旨在切實改善社會資本,以使個人和企業能夠高效地使用這些資源。這些改革包括建立富有成效的激勵體制、具有可執行力的強大和高效的法律體系、可高效分配資本的金融體系、限制政治階層和精英階層干涉財富積累過程、禁止權力尋租,以及鼓勵創業和為社會創造經濟價值的能力等。
報導認為,這種增加社會資本的自由化改革很可能不受精英階層的歡迎,除非財富或生產力的積累足以讓精英階層在利益分配份額減少的情況下仍可以獲利。
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可劃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首次自由化階段。在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北京推動了一系列旨在增加社會資本的自由化改革。這些改革廢除了嚴重束縛中國高效行動能力的法規,讓經濟活動的增長出現井噴,創造了巨大的財富。
2、“格申克龍”階段。中國開始了令人驚訝的第二階段增長,其特點是大量國內資源為投資繁榮提供了資金,促進了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中國著手推動的一項計劃化解了經濟學家亞歷山大•格申克龍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所提出的限制經濟發展的因素:即儲蓄不足,無法為國內投資需求提供資金;私營部門沒有進行建設性投資而普遍失利。
報導稱,盡管所有中國人都從這一財富創造過程中受益,但新的精英階層獲得了更多的利益,這在很大程度是由於為增加存款而對家庭收入增長設限的措施。
3、過度投資階段。由統治精英階層主導的投資持續快速增長造成了經濟迅速增長的幻象。然而,由於這種增長是由更加快速的債務增長所支撐的,它最終是不可持續的。
4、第二次自由化階段。現在,中國所需要的是第二次自由化改革,促使社會資本大幅增長,從而創造更多生產活動。這些措施必須包括改變法律結構、具有可執行力的商業法律、改變資本定價和分配的方式,以及其他具有激勵機制的因素。
報導認為,由於這幾乎必然意味著削弱那些讓精英階層得以權力尋租的政策,這些改革總是很可能遭到強烈抵制,直至債務水平已經高到了緊迫的程度。
報導稱,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大多數改革措施是自由化改革,旨在增加社會資本。在最近的案例中——土地改革、戶籍改革、環境保護、利率自由化、資本分配方面的管理改革、市場定價和取消補貼、私有化等——這些改革有效地將財富從政府和精英階層轉向家庭以及中小企業。
報導認為,北京必須盡快且有力采取“第二次自由化階段”經濟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重新回到20世紀80年代的“首次自由化階段”的改革式樣。
當然,中國所面臨的問題在於,應在達到其債務承受能力極限前及早展開自由化改革。政府必須在展開改革的同時,應對那些得益於中國生產力增長受限、以及在大刀闊斧的改革中失利的群體的激烈反抗。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6月17日報導,穆迪(moody s)在新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中國在經濟實力方面得分“非常高”。他們認為,中國應有能力在經濟再平衡過程中逐步擺脫依賴信貸增長模式的同時,維持很高的信用評級。
今年中國官方增長目標是7.5%,低於2010年出現的兩位數增長速度。
穆迪認為,今明兩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幅度將跌至6.5%到7.5%之間,而更長期的情況則要看收緊信貸以及完成結構改革的政策有多成功。
穆迪表示,就在中國完成這一轉型的同時,中國的評級可能會保持在“aa3”。為此,穆迪提到中國除了在宏觀經濟方面具有極大優勢外,還具有財政能力和應對外部緩沖的實力。
穆迪表示:“不過,能否成功推行政策對中國克服挑戰的能力將是至關重要的。
“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政府將長期穩定置於短期增長之上,這種政策推進方式為提升中國主權信用狀況提供了支援。”
【相關新聞】
德媒:中國經濟給全世界投資者帶來希望
在投資者主要關注烏克蘭和伊拉克這兩個危機策源地之際,德國專家卻在仔細觀察中國。德國媒體稱,中國經濟對全世界具有重要意義。現在它給投資者帶來希望。
據德國《商報》網站6月16日報導,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年的經濟增長率預計將達到7.5%。中國在過去幾年里扮演了全球經濟火車頭的角色,並發展成為西方出口的主要買家之一。如果中國的經濟引擎運轉不暢,將給全球的很多出口企業帶來顯著影響。
報導稱,7%至7.5%的gdp增長關口對市場參與者來說具有重要的心理意義。最近一段時間,對中國經濟、尤其是對房地產和銀行領域存在風險的恐懼一直在蔓延。因此,保持至少7%的預期增長率是重要的。中國政府肯定清楚這一點,並會為此采取措施。中國過去積累的經驗讓人們希望這次它也能巧妙地取得成功。
報導說,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支柱是出口。中國大約17%的商品出口到美國,19%出口到歐洲,大約50%出口到亞洲鄰國。
中國出口最近再次加速增長。5月份中國出口同比增長7%。由於中國的采購經理人指數也微幅上漲,因此未來幾個月中國經濟再次溫和增長的機會很高。
報導提到,中國股市在6月份上半月發展很好——尤其是中國海外50指數。那是主要在中國內地開展業務、但在香港或美國上市的50家大型企業。其中前5大企業包括兩家銀行、兩家技術公司和擁有全球最多客戶量的中國移動公司。
報導說,中國建設銀行(601939,股吧)和中國工商銀行(601398,股吧)是中國和世界上最大的銀行,由於它們在房地產領域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因此依賴於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這兩家金融機構的股票在過去幾周里漲勢良好。騰訊控股和百度這兩家互聯網公司的股價目前幾乎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搜尋引擎百度獲益於其在中國很高的市場占有率(60%以上),騰訊控股則因為中國人對社交網絡、電腦遊戲和網絡廣告日益增加的需求而實現了營業額和利潤的增長。
- 遊學是年輕人的專利? 壯世代遊學團正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