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克地產:冰山裂紋,樓市預售制現政策性退出跡象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6-23 16:26
和訊房產訊息 有如一只九條命的貓,盡管歷盡存廢之爭,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命脈與基石——預售制仍巋然不動。但是,如果你作為一個開發商,篤定在自己可以預見的職業生涯里,預售制會永遠陪伴自己,那么你多少有點過於樂觀,甚至自大。
2014年的夏天,預售制曾經堅不可摧的冰山露出了一條縫隙。這條縫隙出現在上海(樓盤),近日,攸克君相熟的3家開發商都買下了“黃浦區五里橋街道104街坊39/1宗地塊”的標書,后來,他們告訴攸克君,自己看標書的時候有點驚奇,因為標書上寫著,住宅面積必須100%全裝修,且現房銷售,這在上海乃至全國的土地公開出讓歷史中絕無僅有。
預售制是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命脈所在,至今仍被寫入《房地產管理法》,不要怪攸克君大驚小怪,這事真的有必要求證一下。於是,攸克君聯系了幾位在上海從事房地產土地一級開發的“權威”人士,再加上上海市規劃和土地管理局內的朋友,得出以下兩點核心內情:
第一,39/1地塊出讓條件中將“現房銷售”列為投標條件,對此,上海國土規劃局、上海市建交委是進行了充分的討論,甚至是爭吵,才最終確定把這個條件寫入標書。政府深思熟慮才予以確定,顯然,並非調高競購門檻那么簡單,應有更多深意在其中。
第二,在設計這個限定性招標條件時,上海市建交委和土規局在內部定下了一個“靜觀其效”的政策口徑。也就是說,39/1地塊不會是“最後一塊”限定只能現房銷售的土地,未來不排除這個做法在上海土地市場“推廣“的可能性。
預售制是內地房地產起步時期從香港學習的舶來品,至今已經至少執行了將近20年,將其歸結為中國房地產過去20年繁榮發展重要原因,也一點都不過分。但是,如今對於預售制度的看法,早已不是“鐵板一塊”,央行等房地產調控部際聯席會議的組成部門,一直對預售制調整“有看法,有想法”。
可以佐證這一點的是,在“現房銷售”作為限定性條件出現在39/1地塊的標書中之后,杭州(樓盤)市、揚州(樓盤)市都已經先后來電,咨詢相關事宜;而人民銀行下屬的研究局,也曾向上海方面較為詳細地了解過相應情況。
這傳遞了哪些關於預售制度的信號?綜合攸克君現在得到的訊息,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可以預見的未來,預售制作為房地產的基本制度地位,不會改變,但不能排除“豐富”化的可能性,從“垂詢”上海的情況看,部分地方政府甚至是中央部門,對此都已經“有想法”。
第二,上海的做法,是從“一塊土地”開始,所以其更有可能成為撬動預售制度改革的杠桿所在,這才更加現實。房地產行業牽一發動全身,沒人會直接冒改變行業商業模式的危險,那樣得不償失,而通過一塊一塊土地出讓進行有關預售制度的“限定”性規定,既能保證政府和企業都看清效果和影響,又能確保行業的總體穩定,這樣的“逐步調整”更加現實,盡管其初衷,不是針對預售制度的。
第三,在上海、杭州甚至北京(樓盤)等房地產熱點城市熱點地塊的出讓條件中,“現房銷售”很可能更多的出現,還是那句話,其初衷未必是針對預售制度,但結果卻可能是意外推動預售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第四,這種方式,很可能受到中央政府部門的認可。本屆政府對於改革的基本態度是“針對性”和“小車不倒只管推”,強調“切入點”。從熱點地塊小范圍地切入,控制整體風險——在這個前提下,不排除未來5年之內,中央部門針對這個做法進行經驗總結和歸納的可能性。
在這里,攸克君要解釋一下,樂於總結這個經驗的,不會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而是人民銀行。
咬人的狗不叫,真正產生結果的改革往往是“於無聲處聽驚雷”。如果說在沸沸揚揚地討論預售制的取消與否之下,預售制度毫發未傷的話,那么,上海39/1地塊限定“現房銷售”招標條件,盡管不那么起眼,但卻更可能是掀開預售制度整體變革的“起點”所在。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轉發!)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