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鈕文新建言肖鋼:A股機制出問題致資金投機新股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不從市場機制上實施根本性改革,任何修修補補式的變化,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中國股市的問題。當下的市況不又是一次深刻的教訓。我認為,肖鋼主席該下決心,徹底解決問題了。否則,經歷了多年數量的積累,中國股市很可能會在您的手上發生“惡性質變”,我絕不愿意看到這樣的事情。所以,再次發出善意地提醒。

這些新股真的具備極好的成長前景?如果不是,為什么新股會有如此強大的誘惑力?這正常嗎?我們不能不承認,申購新股的熱情絕不是“正常的投資熱情”,而100%都是“投機的熱情”。不信我們可以做個調查,看看哪位申購新股者考量股票價值,哪位申購者是因為看好公司成長性才去有選擇地申購新股。我看沒有,現在申購者關心的只是如何得到短線資金獲得更多的新股--“可得性”,而絕不考量新股質地。


盡管我們無法在股市上嚴格地定義投資和投機,也沒有理由批判投機的合力存在,但如果認購新股完全是出於投機的目的,那這個市場一定出錯了。錯在哪?我不知道論述過多少次,但今天還要說。因為這件事自始至終都不曾改變。

我認為,新股發行的錯誤在於“一、二級市場銜接點上發生了嚴重的錯誤”。在這個銜接點上,新股發行價附近只有需求、沒有供給。舉個例子,某股票10元發行后,所有投資者手中的股票都是10元,所以上市后,10元錢附近,所有投資者都不會出售股票。這就使新股開盤后,10元附近沒有供給,於是需求就顯得十分旺盛。正是這個供求嚴重失衡,導致新股開盤暴漲。

注意,這恰恰是市場機制當中的重大漏洞。市場價格一定與市場供求關係密切相關,所以市場機制的建設者,必須確保市場在一級市場投資者已經確認的價格上,時時刻刻都能保持既有供給,也有需求。可以不平衡,不平衡導致漲跌,但不能出現“機制性的不平衡”,更不能出現“干脆就不可能出現供給”的制度。但我們恰恰犯了市場構建的這個大忌。

這個問題不受重視、不能改變。那中國股市的健康發展絕無可能。不要用所為的“市場自然決定論”掩蓋或搪塞吧。我可以肯定地說,對資本市場、金融市場而言,壞的市場機制必然導致惡性的結果,好的市場機制才可以獲得良性的結果。不客氣地講,中國股市當下的機制是“壞的”。原因如下:

第一,股票一、二級市場價格巨大落差,必然導致大量短期資金介入發行過程,引發一級市場需求過於旺盛。於是,“三高”問題必然出現。實際上,本次新股發行如果不是限價,新股價格必會高得沒譜。

第二,無論是不限價導致的發行價過高,還是限價導致的發行價格過低,這都意味著中國資本定價的失敗,嚴重破壞了中國資本市場的有效性。我們必須意識到,資本定價是股票市場最重要、最核心的職能。

第三,新股發行價格過高或過低,都將威脅股市二級市場的穩定性。新股價格低,大量二級市場資金會涌向二級市場,從而引發二級市場不應有的異常波動;新股價格過高,上市后同樣面臨大規模新股拋售,而使二級市場出現不應有的異常波動。這同樣是破壞資本市場定價功能。

第四,資本定價的指示器壞了,創業投資等一切投資將失去價格參照,而對中國創新產業的發育構成不良影響。同時,也會引導創業投資者變成股價投機客。傷害一個民族的實業精神和創新信念。

第五,新股申購者根本不會在乎公司價值和是否造假,沒有人關心公司質地究竟如何,而所關心的是,如何更多地拿到新股,如何趁著“只有需求而沒有供給”的機會炒高股價,然后順利套現出局。最後,二級市場投資者去承擔所有風險。這使得中國股市一、二級市場投資者面臨巨大的風險差異,這嚴重違背了市場“公平原則”。同時,同一只股票,在股票一、二級市場上的風險不一致,這當然也說明了市場機制中存在的嚴重問題。

還可以歷數許多危害,但我想現在給出的足夠了。但我堅信,所有上市公司、中介機構都不愿意改變這一現狀。因為,那關乎它們的利益。而散戶投資者又認識不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僅僅關注眼前利益是否更多地傾瀉給我。所以,沒有人希望或試圖解決這個問題,這正是中國股市的現實。

不過,肖主席恐怕躲不過了。今天二級市場的暴跌,已經向你發出了預警。心存僥幸的結果是什么?用不著我多說。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