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如不改變經濟秩序 貧富差距將令香港支離破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6-19 08:48


香港
香港

    香港富裕地區的自殺率相對較低,但在貧困地區,該比率卻高出一倍,有些地區甚至達到3.5倍。南華早報對此指出,現在,香港年輕人都因為上向流動無門而倍感挫敗。香港不應只是少數人的避風港,其余的人則要天天為收支平衡掙扎。香港必須打破現時的惡性循環;決策者應當緊記,如果凡事都只為那1%的人張羅,香港不會成為一個幸福之地發展經濟固然重要,但那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終目的是要提升整個社會的福祉。我們不能無視公眾利益,只把目光集中在利潤上面。政府應該展現出智慧和勇氣,把香港帶上持續增長的軌道。 贏家通吃不可以成為我們的口頭禪。應該將所有人考慮在內,不排除任何人,才能為社區帶來和諧發展。和訊網特摘編如下,以供學術界和理論界參考。


政府應該展現出智慧和勇氣,把香港帶上持續增長的軌道。 「贏家通吃」不可以成為我們的口頭禪。應該將所有人考慮在內,不排除任何人,才能為社區帶來和諧發展。

法國經濟學家湯瑪斯‧皮克提(thomas piketty)在著作《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中提出,在資本主義體制下,資本回報率通常比經濟增長率高,因此,富裕者所享受的成果遠比受薪階層多。雖然最近有人質疑書中使用的數據,但是當中的結論似乎也適用於香港。

過去10年,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錄得五成增長,但家庭收入中位數只上升了10%。擁有自置物業的人士比沒有物業的人士受惠多得多。不過,自置居所比例在過去10年都維持在50%水平。

最低工資立法之后,收入差距的確有所收窄;不過,最近提出的公務員加薪建議只會再次擴大貧富差距。高收入組別將獲加薪5.96%,而低收入組別卻只有3.8%。

香港基尼系數高企,與非洲和南美一些發展中國家相當,而且按趨勢來看,未來似乎仍會持續高企。瑞信研究院一項報告顯示,香港幾個富豪的身家合共占全港財富的六成,而有三成家庭的資產少於8萬港元。

我們的貧困研究顯示,最底層的三成家庭都入不敷支。而公屋居民因為不用負擔私人房屋的租金,負擔稍輕。

皮克提的著作招來許多「利伯維爾場」經濟學家的批評;這群經濟學家表示香港必須保持低稅率以吸引資本,而且這種稅率不能隨意改變,同時又須十分注意開支,尤其是教育及福利方面的經常開支。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的著作《不公平的代價》(the price of inequality)呈現了經濟差距帶來的負面影響。比方說,大型企業總有辦法扭曲市場、實現利潤最大化,例如通過政治游說、壟斷或其他方法。因此,斯蒂格利茨認為,要改變這些市場失靈的情況,政府應該通過財政政策和法規以創造更多資源,而不是繼續偏袒企業、維護少數人的利益。

我們的研究結果指出,財富不均造成健康差距,並且帶來疾病所致的沉重負擔。香港富裕地區的自殺率相對較低,但在貧困地區,該比率卻高出一倍,有些地區甚至達到3.5倍。因此,我們不得不提問:不公平的情況是否犧牲了他人的性命?我們必須以更創新的方式舒緩貧窮問題,促進社區的希望。

以下有幾項建議來實現上述目標。

首先,香港有低稅制來吸引外資。不過,香港的比較優勢不應該也不可以僅限於低稅制。許多實施高稅率的國家都有良好的經濟發展。如果香港只依賴低稅制,隨著鄰近地區發展,例如上海的自由貿易區,香港將逐漸失去比較優勢。相反,香港人應該在人力資本上作出規則性投資,使城市變得更有創造力和競爭力。

其次,香港自稱為利伯維爾場,不過《經濟學人》最近公布「裙帶資本主義指數」名單,在23個經濟體中香港位居榜首。有政治人脈的商人在房地產、銀行、能源等產業都相當吃香,因為這些產業有賴政府推出偏袒少數富人的政策。

俄羅斯排行第二。不過,相對於俄羅斯的經濟規模,當地的「裙帶行業」只占財富總額的18%,與本港的60%相差很遠。在現時高度壟斷的情況下,香港經濟仍未能實現利伯維爾場的最高效率。

慈善家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經表示自己要繳交的稅額竟比助理少,認為並不公平。巴菲特大部份財富都來自紅利,而美國向對紅利開征的稅率比工資低(而香港根本不征紅利稅)。巴菲特因而向聯邦政府提出與皮克提相近的建議,即向超級富豪征稅。

香港富豪都向慈善團體慷慨解囊,所以我們不能假設本地富豪不認同巴菲特的看法。再者,如果香港企業可以更重視社會責任,例如減少租金升幅,令小商戶不用被迫遷出,就能建立一個健康的營商生態。這種做法能讓社會上更多有需要的人直接受惠。

現在,香港年輕人都因為上向流動無門而倍感挫敗。香港不應只是少數人的避風港,其余的人則要天天為收支平衡掙扎。香港必須打破現時的惡性循環;決策者應當緊記,如果凡事都只為那1%的人張羅,香港不會成為一個幸福之地。

發展經濟固然重要,但那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終目的是要提升整個社會的福祉。我們不能無視公眾利益,只把目光集中在利潤上面。

政府應該展現出智慧和勇氣,把香港帶上持續增長的軌道。 「贏家通吃」不可以成為我們的口頭禪。應該將所有人考慮在內,不排除任何人,才能為社區帶來和諧發展。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