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滬港通使港中小券商競爭加劇 傭金有下調壓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港交所(0388)上周五表示,滬港通公布后,初步收到逾500家券商的參與意向,當中超過200家表示有興趣參與,占市場份額超過一半,其中逾70家券商屬c組的小型經紀。該所對業界反應感樂觀,本月底將邀請券商遞交正式參與滬港通的申請表。但證券業協會主席陳立德表示,目前難以估計有多少的c組經紀會參與滬港通,相信很大部分的小型經紀只會采用駁腳(買賣轉介)形式參與,以免一次過投入大量資源到a股這個尚未明朗的新業務。

陳立德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業界尤其中小型經紀行對滬港通普遍有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矛盾心情。他指出,要參與滬港通,需大量投資在軟硬體系統的升級上,首先是與港交所連接的相關硬體(開放式交易網關),這是所有參與的券商都要購買的一套硬體,雖然目前未有具體資料,但據估計也要10萬至20萬元,日后還可能需繳付月費。


省卻投資軟硬體系統升級

另外是軟件方面,包括前臺及后臺的軟件,前臺的軟件包括為客戶完成落盤、調查客戶手頭上有否足夠的金錢或股票;后勤軟件則處理多種貨幣的兌換、以及編列人民幣計價的買賣收據等工作。兩者都需要券商自行找軟件開發商編寫。

陳立德估計,兩者各自的成本,也大約由數萬元至數十萬元不等,而且后臺軟件同樣有月費上的支出。三者相加起來,最便宜也需要投入約40萬至50萬元,還未加上員工培訓。故此,很多細行唯有只做駁腳,務求將成本減低。

所謂駁腳,即是將客戶的買賣指令轉介至有投資滬港通的友好行代辦。

港股民對a股認識仍不深

內地投資者過去多年,其實已經透過不同的渠道,來港開戶並參與港股市場,港股對他們並不陌生,據港交所調查,內地投資者交易金額約占本港現貨市場的8%;相反,本地股民對a股的認識不深,對細行來說,未必有很多客戶有興趣參與a股,在本港尚未培養出股民對a股的興趣前,他們只肯抱觀望態度,暫做駁腳經紀,以降低投入的成本。

陳立德表示,滬港通只余5個月左右的籌備時間,對業界來說是相當緊張。業界最擔心的,其實是滬港通開展后,其競爭力會否削減的問題。駁腳方法無疑可短期應付有關問題,但假若投資a股的風氣愈來愈盛,細行又不能提升其裝備,長遠來說,會影響細行的傭金收入。目前很多中資證券,由於早前投入大量資源提升系統,故相信很歡迎細行采用他們的交易系統。

對於有指因為滬港通的開通,令中資券商前段時間,大額投資自己的兩地交易互通系統,可能會因為制式與滬港通的不一樣而變得無太大用處,陳立德承認有此問題,並指出滬港通不單對細行,對中資行的生意也有一定影響,其實是公平的。以往很多中資券商的生意,均來自內地母行,現在滬港通出臺,內地母行可以不經香港子公司落盤,變相使子公司生意減少。

競爭加劇 傭金有下調壓力

他指出,滬港通對本港業界最大的影響,主要是傭金收入有下調壓力,因為變相令內地券商也可以直接參與港股市場,令港股市場的競爭者增加。但他強調:滬港通是劃時代的建設,即使稍有影響,最終也能消化,因為反過來香港券商也可以參與內地a股,整個餅是做大了,問題是你本身有沒有能力,分食到這個大餅。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