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周年金改盤點:個人跨境投資大看點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9-25 08:11
上海自貿區周年系列盤點:
北京(CNFIN.COM/XINHUA08.COM)--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將滿一年。上海自貿區被視為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環,自貿區內的金融改革主要圍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的目標來推進。上海自貿區的金改細則具體方向之一便是探索投融資匯兌便利化,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進一步擴大試驗區對外開放,支援企業走出去。
上海自貿區五大金融創新關鍵點:創新有利於風險管理的賬戶體系;促進投融資匯兌便利;人民幣跨境使用;推動利率市場化體系建設;建立與自貿試驗區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在上海自貿區迎來掛牌一周年之際,中國金融資訊網人民幣頻道將從以上五大金融創新關鍵點為您展示自貿區的金融改革成果。
在國務院2013年9月18日出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后,一行三會分別出臺了支援上海自貿區建設的相關政策。其中,2013年12月2日,央行出臺《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金融支援中國(上海) 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提出了三十條具體建設意見。《意見》在探索投融資匯兌便利方面提出的要求是,促進企業跨境直接投資便利化;便利個人跨境投資;穩步開放資本市場;促進對外融資便利化;提供多樣化風險對沖手段。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張新就《關於金融支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答記者時表示,《意見》在促進投融資匯兌便利化方面進行了新的探索。一是區內企業在辦理跨境直接投資項下涉及的跨境收付、兌換業務時,可直接向銀行辦理,與前置核准脫鉤;二是所涉及的跨境投融資主體范圍包括企業、非銀行金融機構、個體工商戶等主體;三是跨境融資更加便利,區內機構根據經營需要,可按規定從境外融入本外幣資金;四是賦予區內主體結合自身生產經營和跨境商務活動的特點在更大空間內充分利用區內和境外金融市場管理對沖相關風險。
當時的分析就已經指出,《意見》的最大亮點是投融資匯兌便利,這將為跨境投資和貿易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明顯加快了人民幣資本賬戶開放和金融開放的步伐。經過一年的時間,在企業投融資便利方面,上海自貿區內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首批試點已經落地。而分賬核算業務也為下一步投融資匯兌便利化提供了載體。而在個人投融資便利方面,期待更多。
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
2014年5月16日,上海自貿區跨國公司總部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首批試點銀企合作舉行了簽約儀式,這是對自貿區外匯管理實施細則的進一步落實,也意味著自貿區對資本項目可兌換以及投融資匯兌便利的進一步探索。
當天,有21家企業與13家銀行現場簽署了合作協議,正式在自貿區內啟動該試點下的相關業務。
該業務的意義在於試點的跨國企業的國際外匯資金主賬戶可與境外劃轉自由,無額度控制;其國內、國際兩個賬戶資金有限融通,可在規定的外債和對外放款資金額度內劃轉,為境內外成員融通資金提供便利。
自由貿易賬戶為下一步投融資匯兌便利化提供載體
2014年5月22日,作為自貿區的最受關注的政策,央行同時發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分賬核算業務實施細則》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分賬核算業務風險審慎管理細則》。
這項被視為央行支援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政策中最核心的細則落地。至此,央行支援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的七項細則全部出齊。同時,這也標志著“央行30條”中創新有利於風險管理賬戶體系的政策框架已經成型。
自由貿易賬戶是探索投融資匯兌便利、擴大金融市場開放和防范金融風險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賬戶類型包括區內機構自由貿易賬戶、境外機構自由貿易賬戶、區內個人自由貿易賬戶、區內境外個人自由貿易賬戶,以及同業機構自由貿易賬戶。這意味著,所有符合條件的區內主體和境外機構可在上海市已通過系統接入驗收的金融機構開設並使用自由貿易賬戶。
FT賬戶按照不同的開立主體分為五類。其中,機構可開立的賬戶有三種,包括區內機構自由貿易賬戶(FTE)、境外機構自由貿易賬戶(FTN)、同業機構自由貿易賬戶(FTU)。
而金融機構為個人開立的自由貿易賬戶也分為兩類,包括區內個人自由貿易賬戶(FTI)、區內境外個人自由貿易賬戶(FTF)。根據細則,境內區外的企業和個人不能開立自由貿易賬戶。
有了上述FT賬戶,可辦理經常和直接投資項下的跨境資金結算,同時也可按規定辦理投融資匯兌創新及相關業務。
個人跨境投資大看點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近年來呼吁開放個人境外投資的呼聲一直很高,但是監管部門對此異常謹慎,此次上海自貿區金改意見明確提出“個人可開展包括證券投資在內的各類境外投資”,至少與溫州金改相比,體現出了不一樣的改革力度。
上海自貿區放開個人境外直投試點之后,通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個人境外直投的規模和投資方向等將會形成一個大致的趨勢,對於將來是否在全國范圍內放開將會形成最直接的依據。
與區內居民可投資境外相對應的是,央行的《意見》還規定:“在區內就業並符合條件的境外個人可按規定在區內金融機構開立非居民個人境內投資專戶,按規定開展包括證券投資在內的各類境內投資。”
這也意味著自貿區的境外個人投資者可以不必經過QFII,就可以直接投資中國的A股市場等等,中國資本的長期對外管制,通過上海自貿區打開了一道縫隙。
值得注意的是,此項規定只是針對境外個人而非機構,顯示出上海自貿區對於資本開放的程度還是非常謹慎,不過從理論上而言,自貿區內的境外個人賬戶開放之后,如果內地資本市場具備足夠的吸引力,預計也會有大量境外機構假道個人賬戶,曲線投資內地資本市場。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秘書長李軍指出,現階段自由貿易賬戶的功能只有人民幣業務,預期半年后可推進外幣業務,本外幣功能均可盡快實現。除了本階段貿易和直接投資功能外,希望貿易賬戶在企業對外融資、個人的跨境雙向投資、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等投融資自匯兌便利化措施和業務上發揮更多功能。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自2013年9月29日掛牌成立已經滿一年時間。加快金融制度創新作為總體方案的主要任務和措施,上海自貿區站到了中國金融改革的最前線。在這一年里,“一行三會”共有51條意見落地實施。目前金融改革的大部分措施已進入實際操作階段,一批金融創新業務順利開展,一批要素市場平臺和金融機構入駐。同時自貿區內金融創新已經開始在全國復制、推廣。
中國第一部關於自貿區的地方性法規《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今年 8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據條例規定,上海自貿區五大金融創新關鍵點:創新有利於風險管理的賬戶體系;促進投融資匯兌便利;人民幣跨境使用;推動利率市場化體系建設;建立與自貿試驗區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所有的這些金融改革措施,都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進行,為此,條例還規定了金融風險防范一條,落實各方面的風險防范責任。
- 2025掌握債券投資契機主動 + 靈活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