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火星探測器24日入軌:已進入引力場範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9-23 10:27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3日消息,印度首顆火星探測器——火星軌道任務探測器(MOM),或稱“曼加裏安”(Mangalyaan,即印地語中“火星飛船”)即將在後天,即2014年9月24日印度標準時(IST)07:30前后(北京時間9月24日上午10點前后)抵達火星並開始嘗試進入火星軌道,目前這艘飛船已經進入了火星引力場範圍。該項目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麾下的一項所謂“技術驗證項目”,其目的是培養與驗證印度在行星際探測方面的設計,規劃,管理與運行方面的能力。
MOM火星探測器於2013年11月5日印度時間14:38(北京時間17:08)從印度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SDSC)使用一枚印度國的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發射升空。當時的發射窗口持續約20天,從2013年10月28日開始。發射之后,MOM飛船圍繞地球運行約一個月,在此期間進行了6次軌道提升機動,並最終於2013年11月30日順利進入火星轉移軌道。
MOM飛船是印度首顆行星際探測衛星,如果成功,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將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抵達火星的航天機構,僅次於蘇聯航天機構,美國宇航局以及歐洲空間局。目前,總部設在印度班加羅爾的“ISRO測控,跟蹤與控制網”(ISTRAC)以及印度深空網(IDSN)正負責對MOM探測器的操控和監測。
開發歷史
MOM探測器是在非常迅速的情況下研製並發射的。其最初概念形成於2010年,當時印度在2008年成功發射並實施該國首次月球探測“月船-1號”項目之后,組織開展了發射一顆火星衛星的可行性研究。在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完成了總預算12.5億盧比(約合2100萬美元)的軌道器轉向研究計劃之后,2012年的8月3日,印度政府批准MOM項目執行。整個項目的實施總耗費大約需要45.4億盧比,約合7400萬美元,或4.5億人民幣。其中探測器本身耗資約15.3億盧比(2500萬美元,1.53億人民幣),其余開銷主要包括地面測控站等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這樣的升級改造日后也可以用於對其他探測項目提供支持。
ISRO原本計劃在2013年10月28日發射MOM飛船,但隨后推遲到了2013年11月5日,原因是由於惡劣的天氣導致原計劃抵達太平洋任務海區的ISRO海上測量船未能按時抵達。從地球上向火星發射探測器不能走直線,最節約燃料的做法是沿一條被稱作“赫曼轉移軌道”的日心軌道運行。這樣的軌道發射窗口大約每26個月開啟一次,比如印度發射的這一次便是,如果錯過,那就要等到2016年,或者2018年才能再次迎來發射窗口。在升空之后,MOM將要在茫茫太空中孤獨飛行10個月的時間,才能最終抵達火星。
科學與工程目標
印度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主要是發展印度實施行星際探測項目在設計,規劃與管理等方面的技術水平。整體上可以分為工程與科學兩大方面:
工程目標:
設計並實現一次火星軌道探測任務,成功實施地球-火星軌道轉移,火星軌道切入以及火星探測;
深空通訊,測控導航,任務規劃與管理;
自主危機管控;
科學目標:
對火星地表特徵,地形,礦物學以及火星大氣成分進行考察
飛船
質量:發射質量1350公斤,包括852公斤推進劑;
尺寸:方形體,邊長約1.5米
電力:MOM飛船的電力由3塊太陽能帆板提供,每塊尺寸1.8 m*1.4 m,總有效面積7.56平米。在火星軌道能效率約為840W。電力採用一塊36安鋰離子電池儲存。
推進:MOM飛船安裝一台440牛液體燃料主發動機,用於軌道提升與火星軌道切入動作。另外MOM飛船上還安裝有8台22N的推進器,用於姿態控制;
綜合維基與其它資料(晨風)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