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會客廳》專訪陳云峰:探析中國房企利潤空間
鉅亨網新聞中心
?? 【本期導讀】近幾年,中國房價快速上升令全球嘩然,地產經濟更是在不知不覺中迅速成為中國經濟的主導產業,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刺激房價快速上漲?房企的成本究竟是如何構成的?他們的利潤空間有多少?房地產的稅收改革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陳云峰認為,“鴉片式的土地政策”、對原來計劃經濟需求的彌補、人工成本的上升、賦稅過重、資金成本過高是刺激房地產快速上漲的內因。本期金融界網站邀請中國房地產經理人聯盟秘書長、北京華業地產(行情,問診)公司副總裁陳云峰先生做客《金融街(行情,問診)會客廳》。
【嘉賓簡介】陳云峰,中國房地產經理人聯盟(中經聯盟)秘書長、創始人,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商業地產專委會常委副秘書長、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購物中心專委會理事,上海市長寧區13屆政協委員。現任北京華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600240)副總裁。
???第一節
陳云峰:“鴉片式的土地財政政策”是刺激房價快速上漲的主因
?
金融界:您之前有提過這幾年房價上漲的有點過快了,您覺得近年這個房價上漲過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陳云峰:實際說到房價,它上漲過快實際上有很多的因素,比如說有政府土地財政的因素,過於的依賴土地財政,現在地方政府都有地方債,他們實際是在靠賣地在做政府的財政方面的這種依托。所以這樣的話,那就是你政府沖到了這個市場上來了,對這個土地的資源進行設定,就會出現什么呢?這種比較急切,本來應該三年賣完的地,現在一年賣完了,所以這個就是我們說的,說我們這一代人把孫子該掙的錢,把孫子該賣的地都給賣了,我覺得這個事應該是第一個事,就是政府實際在土地資源的設定當中的這種角色,沒有完全地市場化來操作,還是壟斷性的在做,而且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缺乏這種約束,所以這樣的話才出現現在的這種快速增長的情況,實際這種土地財政像鴉片一樣。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第一點土地財政。土地財政讓地價不斷地攀升,實際上提高了房價。
第二點就是房價上漲也離不開這個市場的因素,確實中國十幾年來說,是在補原來計劃經濟的課,大家對於住房的這種需求是真實存在的。我們不管是說剛性需求,還是說改善性需求,包括投資性需求,實際上這些需求,我覺得它都是這種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客觀存在的,只不過就是我們確實有點畸形的爆發出來了,比如說有錢的你就拼命買房子,一戶多套房吧,包括有的外地的投資客,他來炒房子,他不把房子當成一個居住品位,當成商品在炒作,我覺得包括像咱們,像這種很多的家庭都在給自己很小的孩子在買房。
金融界:對,大多數人孩子還小甚至有的還沒出生父母就買房準備著。
陳云峰:還沒出生就買房是中國的這種傳統的看重房子的這種民族性在作怪,但我們確實這個需求,我們說第一方面它是真實存在的。第二方面我們又短時間內放大了這種需求,或者說過熱了,所以我覺得這幾年的宏觀調控,實際是在抑制需求,實際就是想剔除掉投機投資的泡沫,我覺得從這一點上它也催高了房價。
第三點就是整個社會的成本都在提高,比如說我們的人工,那我記得在五年前,我們一個農民工幾十塊錢就可以干一天,這樣的話,一個月兩三千塊錢或者三五千塊錢的收入就可以了。那現在就倒過來了,現在相當於一個農民工的大工,一天拿到150塊錢很平常,這樣的話。
金融界:不止吧,像鄭州二線城市工人都快二百了。
陳云峰:二百了,對,甚至出過了二百,二百相當於一個月六千多了,這是大工,小工都一百多,一百三四,所以這樣的話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包括我們各項材料的成本,實際大家都在提高,構成房地產的所有的元素都提高,那么房價就提高了,這是第三點。
第四點就是我們的房地產開發商都在訴苦,稅費過重,我們整個在房地產開發過程當中的這種營業稅、所得稅、契稅,再加上我們這種最重的土地增值稅,那這些稅收,應該說他們和這個土地成本一塊,都成為了我們整個房價成本當中構成的一個主要的因素。所以稅費過高實際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催升了房價。
第五點就是資金成本過高,你看從2010年到現在2014年,這個房地產行業的融資的狀況異常慘烈,所以就出現了一個什么怪現象?銀行不正經地給開發商貸款了,那他怎么辦?銀行它把錢找一個合作機構,說我放給你,比如說那就不是7.2了,基本利率才7.2,然后讓這家機構以20%的成本貸給開發商,這樣的話銀行不是拿到7.2,它拿到了比如說15、16,那一家金融機構拿到了比如說30%,甚至更多的這種管理成本。實際你看,它給房地產是這么干的,他們實際上給實體經濟也是這么干的。所以為什么這段時間中央,我感覺到他們是在整頓金融圈的,你銀行不好好貸款,去投資,然后各種大大小小的基金、投資管理公司,都房地產行業和實體經濟上扒一道皮,我覺得第一增大了資金的成本,而且成倍的增加。第二擴大了風險,因為有很多的機構它倒騰來倒騰去的,實際上他們比我們直接跟銀行打交道,風險也加大了,所以這樣的話,這種融資成本的增加和拿地的時候,我們需要動用更大量的資金,不得已去融資,實際給開發商造成了很大的這種壓力。中國房價從幾年前一口氣就漲到了今年的4月份,我覺得這都是各種的綜合因素疊加到一塊出現的必然的結果。
?
第二節
陳云峰:房地產企業的利潤率占15%? 稅費占四分之一
?
金融界:您剛剛說了像稅費過重這一塊,在稅費大概這一塊,這一頭大概占多少,它是怎樣分配的?
陳云峰:你看營業稅,營業稅就是5.5%,然后契稅,契稅表面上比較低,才千分之,它是千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二或者千分之三吧,但是你別忘了,房地產的金額很大,再加上將來你的所得稅25%,最重的實際就是前段時間爭論起來的土地增值稅,土地增值稅至少要兩個點,所以這樣的話,你看就是5.5,你再加上土地增值稅的至少兩個點,實際就是7.5了,你再加上你將來要上漲的各種的稅費,這樣的話實際就突破十了。但是你別忘了,這些我是把它都放到房價里了,營業額里了,所以它的比例實際是很高的。我們算過很多的房地產項目,所繳納的稅費應該是都過於開發商的利潤的。
金融界:那開發商的利潤大概是多少?
陳云峰:開發商都有利潤率的,比如說你有10%到12%的利潤率,那實際上你的稅費率也應該能達到這個數或者是高於這個數,這樣的話你就看,這就簡單了,比如說你買一個一萬塊錢的房子,比如說有12個點是開發商的利潤,那有稅費13個點,這就25個點就走了,實際你買一個房子,這25%是給政府的,或者是給開發商的,要占到四分之一。
金融界:然后是成本,那土地成本能占個百分之?
陳云峰:現在基本上土地成本現在占的越來越低了,在北京應該說融資成本再加上土地成本,加上資源成本,只占房價的或者不到一半吧。
金融界:有人說房價,房地產企業如果降價32%,仍然可以保本,最近有這么一個觀點,“哪怕我降個32%,企業還不虧錢,還可以保本。”剛剛咱們也是探討了這個,您覺得對這個觀點您認可嗎?
陳云峰:我覺得是個別現象,不是說所有的企業都能有32%的毛利,我覺得它可能是,比如說第一個它的地域是在一個三四線城市。第二就是它確實拿地的時候成本很低,就是它可能不是一個充分競爭的產物,所以我是質疑這個32%的,這一個公司敢拿這個出來說,我覺得可能,這個在它來說是一個真實情況,但是在中國有幾萬家企業里頭,我覺得沒有幾家能夠像它這樣,所以我覺得這是個別現象,不代表普遍現象。
金融界:這次大家普遍都覺得這個房價會降,但是它這個空間大概會有多少,持續時間會有多少呢?
陳云峰:實際上房地產行業的利潤率大概也就15%左右,上市公司都有公告。這樣的話,如果說咱們把這一輪,又是一輪調整時期到來了,實際每一輪調整都會下降百分之兩到三個點,也就是這個行業的平均利潤率有可能會下降到12%,12%左右,而且還在下降,就是這種隨著行業競爭到成熟階段,暴利時代實際早就過去了,現在只不過是這種,這個平均12%左右的利潤率,實際就不算很高了。
但是因為這個房地產行業仍然算是相對比較好過的一個行業,相比其他的行業,那仍然是利潤率很高的,咱不能說是暴利,但是仍然說是利潤率很高,而且由於房地產的金額比較大,那你利潤率雖然不是很高,但你實際上開發商老板賺到的錢多了,所以這個是行業的普遍情況。
但是你別忘了,它這種開發商他能有百分之十幾的利潤率,一個項目可能掙上幾個億都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它的風險很大,他的這種拿地的艱難性和他投資的這種巨大的風險,實際跟他相對比較高的利潤是匹配的。我經常跟很多人算一個賬,當你看到一個開發商有15%的利潤率的時候,我就想問你,你知道他什么時候才能賺到這15%嗎?他需要把這個項目一套房也不剩,才能賺到15%。但是換句話說,如果說這個開發商他有了15%的利潤,他有一千套房子,他如果賣到850套的時候,他還沒有這個錢,他的利潤實際是體現在凈產凈銷的。這個基礎上他投入很大,都是上億的資金,現在北京不是上億,北京現在拿地的門檻是三十個億,你需要投入二十到三十個億,需要三到五年,你才能夠賺到投資的15%,比如說你投了三十個億,你賺了四億五,這四億五是在都銷售到85%以后,那時開始賣的每一套房才是利潤。
?
第三節
陳云峰: 85%的庫存是房地產企業的盈虧平衡點
?
金融界:就是說85%的庫存是他的一個盈虧平衡點?
陳云峰:對,他有盈虧點,就是85%。所以這樣的話算起來,實際他這個行業還是有門檻的,這就是這個行業的特點就是他的資金密集性,大風險性跟專業性,這個就是房地產行業的特點。
金融界:咱們接著說商品房的構成要素,就是構成成本那塊,我剛剛理了一下,就是說四分之一是給開發商和給政府的,然后50%是資源成本,土地成本。
陳云峰:對。
金融界:那還有四分之一是歸管理嗎?
陳云峰:對,實際上土地占了50%,然后建安費和財務費用和管理費,大概要占到25%,然后剩下的25%是給稅費和開發商利潤的,其中稅收占13%左右。
?
第四節
陳云峰:房地產的稅改“營改增”將會刺激整個行業“洗牌”
?
金融界:有訊息稱,財稅部門已經開始著手對房地產進行一個營改增的一個調研,說是房地產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后,稅率有可能會10%以下,您覺得這樣對房地產這個行業會帶來一個什么樣的影響呢?
陳云峰:這個影響實際真的是很大的,這么說吧,現在房地產行業,如果要是沒有土地增值稅,大家就還能忍受,比如說我交5.5%,剩下的錢是我利潤再交所得稅,然后他是推算清繳才做這個土地增值稅,它是這么去分期去收的,所以稅率只是一方面。
還有一個就是你收稅的這個點對開發商很重要,就是你如果先收,他就把開發商的資金抽走了,比如說5.5,那我這個房子,期房,我一開票就收到5.5%,這樣的話上交都是上千萬的,好歹就要交幾千萬。但是你如果改成增值稅,我就不清楚了這個增值稅包不包括土地增值稅,你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你如果要包含土地增值稅,我覺得開發商是能夠接受的。
另外一點就是那你征收的時間點在哪,那是你等我把項目做完了,還是讓我一期一期地收,我覺得這個是不一樣的,我也沒有經過仔細的測算,但是國家它把這個營改增的基調是什么,實際國家營改增的真實目的,你知道是什么嗎?
金融界:減稅吧?
陳云峰:對,它是要減稅的,所以這樣的話,比如我說,我們測算的房地產行業總體的稅率都有十二三個點,那你現在來收我十一個點,那就是減退了。但是你別忘了,原來我說的這個十二三個點,我是剛開頭說5.5,剩下的都是在后頭收,或者說這5.5也不是剛開頭的時候收,是我在賣房子的時候才收,所以那你這個稅的征收的時間點在哪,我覺得應該是挺重要的,應該跟這個稅率能夠同樣,同時出來,能夠作為一個完整的一套方案吧。而且土地增值稅你也知道,前一段時間央視,任志強吵了半天,土地增值稅確實是一把懸在開發商頭上的劍,這個土地增值稅確實也有這種,我覺得也有這種不明確和含糊的地方,怎么能夠把它明確化,我覺得也是一個事。
所以這個11%增值稅,真的,對於大開發商和小開發商,對於一線的開發商和三四線的開發商,對大家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我感覺,弄不好又是對行業一個很大的洗牌。
金融界:如果說這個增值稅它不包含土地增值稅的話,就意味著又加重了。
陳云峰:對,又加重了,本來我們5.5營業稅,所得稅開發商也愿意交,因為我掙了錢,交25%給政府我還是愿意的。
?
第五節
陳云峰:2014年房地產進入結構性調整時期——白銀十年
?
金融界:近期潘石屹在清華演講時表示,房地產將撞冰山,但是任志強卻在反駁樓市泡沫破滅,從兩位大佬不同的姿態上,我們也似乎看到了2014年房地產市場的風云變幻。您認為2014年整個房地產將會呈現怎樣一個態勢呢?
陳云峰:2014年,應該房地產確實會遇到一個結構性的調整,我覺得這種結構性的調整,確實也是因為房地產行業高速發展這么十幾年了,它本身就有在價格上,包括在產品結構上這種調整需求。
另外一點,確實整個的房地產行業發展太快了,投資過熱,實際上它自身也要等一等咱們所謂的這種叫城鎮化,實際城鎮化它真正的含義是要給住宅匹配資源,實際咱們搞的現在很多的產業地產,實際上都是一種資源匹配型的房地產開發。所以你本身住宅跑太快了,那你現在就得停下來等一等這個產業,包括政府在說的這種收費管理,所以從價格上漲,包括房地產每三年一個發展周期,包括價格過高,銷售量過大,包括整個行業發展過熱,我覺得從各種角度來說,房地產行業實際都需要進入一個調整,這個調整應該就是在2014年,所以我們把它叫結構性調整。我也特別同意郁亮說的這個話,從今年開始,應該房地產發展會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郁亮管這個叫白銀十年,后來也有人把這個叫真正的這種理性發展的十年,我覺得都比較有道理,這樣的話。
至於說潘石屹和任志強的這個爭論,我是從幾個角度來看的,第一個就是你看房地產行業,在前兩三年是一邊倒的,大家說漲,突然間有王大慶或者潘石屹跳出來,他們對行業表達了一種擔心,我覺得這個應該是行業的從業者,對於房地產行業的,通過自己的研判得出來的這種結論,應該是一件好事,就是他很理性,特別是你看王大慶的這種言論出來之后,后來郁亮也出來解釋,說實際就是基於他們掌握了很多數據,對房地產行業自身的這種危機意識,所以在警醒這些董事長和總經理們,說我們要調整我們前進的步伐了,這樣的話,從這個角度,實際上是一個好事。另外一點就是房地產行業不能只是一個聲音,都在那說跌,或者是都在那說漲,都不正常,只有有人說跌,有人說漲,有人說這個行業有危險,有的人說這個行業沒事,這個時候它才是一個行業的正常狀態。所以咱們從一個整體的角度來看,這個爭論也是有利於這個行業的,而且咱們一定要聽到不同的聲音,不能只一個聲音。
第三點就是,我是比較偏向於像任志強先生的觀點的,潘石屹危言聳聽的時候也不少,原來說有這種百日,在2008年吧,還是2010年,他就提出來說,整個行業一百天就會出問題,有一個百日,末日論,他是的。實際我們感覺可能潘先生過於悲觀了,他沒有看到中國整個的這種發展,實際對房地產還是有需求的,只不過你不能在原來的這種粗獷式的,或者是以住宅為主的房地產的開發為主這么去發展了,包括在資源的浪費方面,我們覺得確實需要有一個調整。所以我覺得任志強他作為一個企業的董事長,我覺得他通過他們全連房地產商會的這個report的報告,包括他們現在跟清華也有一些研究的數據,我聽過他很多次講座,我覺得他的分析也都是比較理性的,都是有數據做基礎的,所以任志強應該說對整個的行業相對比較樂觀吧。但是任總並沒有去否認現在行業有問題,但是他認為,你現在就說這種要撞冰山了,整個行業說白了隨時就淹沒了,就傾覆了,實際是有點聳人聽聞的。
所以我個人的結論,還是要這種叫小馬過河嘛,我們不要聽兔子說,說水特別深,也不要聽老牛說,水實際真的就沒腳面,我們還是要根據自己掌握的數據來理性地來看待這個行業,我們必須認清楚就是中國的房地產還是有一個很大的發展空間的。但是我們當中所蘊含的風險,存在的問題太多了,確實需要進行結構性的調整,能夠這樣理解這個潘任之爭,可能更準確一些。
金融界:剛剛您有提2014年就是房地產是開始拐點的元年,然后對於房地產這個拐點論,您是否認可?您剛才也提了2014年是個結構性的調整,那么這個“結構性”應怎樣理解?
陳云峰:首先說2014年應該我覺得未必就是拐點,或者說現在說拐點還為時過早。拐點一個真正的經濟就是,價格會出現明顯的下浮。
金融界:明顯的下浮。
陳云峰:對,你比如說現在持平了,這就不叫拐點,是吧,咱們說這種,我覺得說結構性的調整可能更合適吧,結構性的調整它包括幾方面。第一點就是國家的這種宏觀調控政策,你看是不是現在不再去調控房價了。目前來說我們不再要求各地抱控制房價的目標了,我覺得確實走了一個彎路,原來政府老去管房價,這不是政府應該管的事,所以我覺得結構性的調整,咱們首先說這個調整,就是政府在房地產市場當中充當的角色,就不是去宏觀調控,也慢慢打壓,我覺得這是一個調整。
第二點這種調整就是,房地產行業的內部要出現大的調整。我們說的房地產,大家一說就說到住宅上去了,但實際大家都知道房地產行業現在不止是住宅,實際我們的這種商業地產,包括這種養老地產,工業園地產,包括以酒店為代表的旅遊地產,還有現在跟文化產業結合的文化地產,這些房地產細分化的這些,專業化的市場,大家都在迅速增長,只不過是住宅的市場在萎縮,或者說受到了政府的限制,所以這個結構調整是房地產內部的專業結構要發生調整,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所說的結構性的調整就是產業結構性調整、人口轉移。咱們又回頭說住宅,一定是一個產業配套的概念,就是一個城鎮化的過程,城鎮化的核心,又說回來了,就是給住宅配套產業和配套社會管理,你不能光賣房子,最後孩子沒法上學,戶口上不上,看病沒法看,交通擁堵,環境惡劣,那這個如果你要是還不調整的話,你還在那拼命地賣房,然后是開發商跑很快,我們的實體產業沒跟上。還有一個開發商跑很快,政府的管理沒跟上,這就造成了這幾年的這個,所以大家都能體會到這種,還有就是這種規劃也不合理,為啥北京就能盛一千萬人,你現在非得給裝三千萬人,到最後大家都不舒服,我管它叫“罐里的王八”,一個罐里就塞一個王八,它還能活的挺好,你非得塞三個王八,出氣都費勁。所以北京現在就叫,我們老家的話叫罐里的王八,這么一個,它這種生活管理跟資源的匹配完全是脫節的,所以就造成大家就沒幸福感了,一看霧霾了,堵車了,這下這叫什么,所以我覺得這種結構性的調整確實要調整這種產業,要優化這個環境,要轉移人口,這個都是城鎮化主要的內容,所以咱們應從這幾個方面來理解這個房地產。
(——訪談結束—— )
- 關稅戰引爆市場重置,「匯」變才是贏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