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產業

朱斌:塑料企業參與期貨效果取決于對差價的把握

鉅亨網新聞中心


和訊期貨訊息 中國塑料產業大會將於5月27日在浙江蕭山開元賓館舉行,本次大會的主題為“經濟增速趨緩背景下塑料期貨產業服務”。和訊期貨進行現場報導。本次大會進行了精彩的專題論壇,以下是論壇嘉賓南華期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斌先生在期貨創新與風險管理專題論壇上所述內容的文字實錄部分:

施建軍:我們接下面進行最後一個論壇,把論壇的嘉賓請出來,他們是浙江特產石化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小明,浙江物產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群飛,大連商品交易所工業品部總監陳偉;南華期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斌,百安塞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強,有請各位嘉賓;


剛才論壇講得很豐富,我們這個論壇很簡單。現在講一個通知,大家的桌上都有一個調查問卷,請大家認真的填一下。大連商品交易所也很認真,每一次搞論壇都有一個調查問卷,為了我們把這個論壇搞得更好。下面正式開始我們論壇,我們這個論壇的題目叫“風險管理論壇”。前面論壇也沒有什么大的差異,我想圍繞這三個方面,我們討論一下:第一個我們期貨特別是塑料期貨pe推出的時間很長,pp三個月,pvc也有幾年了,這些期貨工具出來以后,這么多年,我們那那一些經驗分享,我們今天也兩位袁總和崔總,他們演講很豐富,他們給我們看看有那些經驗可以分享的,第二個盡管我們塑料期貨,剛才講了有幾個念頭的,所有的期貨的合約在中國,它都是一個不斷的完善的過程。這個風險管理工具在實踐當中,看看有那些需要完善的地方。第三個我想說,聊一聊管理風險管理工具,或者說其他的創新話題。期貨這個工具,美國人1848年就開始,英國人1876年,中國人1999幾年。美國人能夠發明這些工具,我們中國人到現在用還不是用得太好。

施建軍:朱斌,和王強在期貨公司工作,也服務很多的客戶,你們兩位講講在期貨或者其他期貨,我們整個產業客戶的發展過程中,有那些讓我們分享的經驗。

朱斌:塑料期貨產業客戶自我感覺的話,應該是非常高的。當然塑料期貨參與的好壞參差不齊,剛才的遠大的陳總介紹它這個企業,他們越來為什么做的非常成功,為什么塑料的期貨參與會產生這么大的區別,我看塑料期貨很大的一個特點,我們的現貨的價差它是一個巨幅波動的價差。我看一下,這三年pe時間了,它遠期升水到了10%,低也可以低到10%,這么大的波幅。

也就是說,我們真正的塑料企業的參與期貨,效果好的並不是它行情判斷的準確,對價差把握的準確的問題。但我認為這個價差是不合理的,我覺得是一個相對而言,目前期貨市場定價還不是有效的情況下,才會出現之這么大的一個價差。10%的價差,套利應該把這個價差消滅掉,遠期貼水,拋出去遠期消費掉,這個價差遲遲消費不掉,覺得是塑料期貨目前看到的現象,這個現象持續存在,也就是說我們一直說,期貨市場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定價功能。還有一個所謂的保值功能。但是我們期貨公司交易所可能更多的講解保值功能,要你企業來參與,跟你講的最多的保值,你的庫存通過期貨市場賣出保值,其實我覺得,我們更應該推的一個理念定價功能,並不是期其市場出現一個家家是定價功能,期貨市場出現這個價格,要成為我們整個產業鏈的定價的基準。也就是說,比方說我跟上游簽合約,但我的價格可以完全開放,我們按大連商品交易所來作為我們敲定的一個價格。這個就是海外期貨市場基本上所有的商品期貨,都具備這個功能,國際貿易上,大豆、豆粕也好,基本上全部采用這種模式。

這種模式帶來的最大效果,我們在做企業做風險管理,可以把基本差風險降到最低。而我們一期貨基差風險是很大,很高對一般的企業參與很難。還有一個什么好處,定價功能一定把我們所有人認同,對我們開展場外衍生品帶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現在我們的風險管理只有場內期貨這個工具的話,是比較單薄的,因為場外市場它有一個作為企業來說,有一個非常大的成本,就是操作成本。也就是說它沒有人來做這個事情,這個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大障礙。這個操作成本的確是我們普通企業參與期貨市場非常大障礙,這個操作成本讓它降到最低,理論上一般的企業參與風險管理的最好工具不一定是場內的期貨市場,而應像我們的蔡總、袁總,應該作為一個場外的衍生品的提供商,給它做一個保值這么一個產品。然后我們的價格是盯著交易所的價格,讓你隨時點價,這個才是真正把期貨的所謂定價功能,在我們的產業鏈發揮出來。所以說我們老是講,所謂定價功能,讓我們的價格真正能為我們的企業上下游所用,所用就是在我們的合同上要簽上期貨價格。現在我們的合同上很少簽期貨價格,但是我跟國際跟他們溝通,他們是非常愿意推動這種模式,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我們的現實情況,我們塑料產業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壟斷供應,中石油、中石化不愿意這其這個所謂自己定價的全,它自己定價很有權利,不愿意把這個價格放到市場來定價,這個是一個障礙,但是隨著我們的煤化工供應越來越多,而且我們中間的貿易商的群體的崛起,我覺得這一個功能慢慢被市場所接受。

目前我們很多企業已經不參與期貨地但已經在參考期貨價作為基礎。所以說這一步跨越,我不會覺得太漫長,只有跨越一這一部,所有的產業鏈來定價,不擔心產業客戶沒有參與了,它一定不參與。無非是直接參與,還是間接一參與的問題。這個我覺得是關鍵。

現在我們只有直接參與,沒有間接參與這個環節,我個人認為。所以我每次給客戶講的時候,我就給他們講就講價格,把這個價格劃到我們的貿易合同中去—怎么讓貿易定價更加有市場競爭力,這種競爭上慢慢可以在市場上推廣。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