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馬德里競技歐冠夢碎,魔球管理學終有極限?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5-26 15:32


 

DSC_2039DxO


 

隨著在巴西舉辦的 2014 年世界盃足球賽時間逐漸逼近,全球對足球的興趣與關注也逐步加溫,今年度的英國超級盃聯賽(以下簡稱為「英超」),以及西班牙甲級聯賽(以下簡稱為「西甲」),賽事也都群雄爭霸、高潮迭起,有如要為世界盃熱身似的。原本,足球終究是在歐洲較為風行,美國媒體只關心美式足球、棒球、籃球、冰上曲棍球,但今年卻有一支足球隊連美國媒體都側目相看。

這支球隊是西甲的馬德里競技隊(以下簡稱「馬競」),受到側目相看的原因無他,因為它又是一個「魔球」管理學的成功典範,馬德里競技隊以遠低於西甲兩大球會──皇家馬德里(以下簡稱「皇馬」)與巴塞隆納隊──的資產與預算,竟然力抗兩強,摘下西甲冠軍的寶座,同時在歐洲冠軍盃(以下簡稱「歐冠」)中,也一路挺進,並擊敗巴塞隆納隊,睽違 40 年之後終於又打入歐冠決賽,與皇家馬德里爭冠,一時間,包括《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紛紛發表分析,讚揚馬競的管理學,甚至引為企業管理的參考,更有人看好馬競能夠拿下雙料冠軍。

但是,美夢很快破滅,在歐冠決賽中,馬競雖然一度領先,最後反而是皇馬獲得最後勝利,取得隊史上的第十座歐冠獎盃,一時輿論反轉,又有許多媒體認為馬競管理學只能曇花一現,甚至看衰馬競可能之後還會四分五裂。

到底以省錢為主的「魔球」管理學存不存在,資源缺乏的窮隊終究無法戰勝資源優勢的強豪嗎?或引申到:小企業終究無法與資本雄厚的國家級大企業競爭嗎?從馬競的成功與失敗,或許可以看出端倪,而馬競的案例,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就讓我們先從馬競的聯賽成功說起,再來談到馬競的歐冠敗北。

mc_wage ▲ 巴塞隆納隊、皇家馬德里與馬德里競技三球隊球員平均薪資比較

馬競近年來原本戰績浮浮沉沉,這有部分歸咎於馬競財務不佳,老是靠「販賣人口」來補平財務黑洞,過去馬競的頂尖最佳球員,往往高價賣給其他球會,例如在世界盃中為西班牙隊主要前鋒之一的托雷斯(Fernando Torres),原本是馬競的當家前鋒,出售給英超利物浦隊,成為對方的當家前鋒(日後又被出售給切爾西隊);之後馬競又有阿根廷裔的強力前鋒阿奎羅(Sergio Agüero),出售給英超的曼城隊,也是成為曼城的當家前鋒;馬競的當家守門員,西班牙年輕新星德赫亞(David de Gea),則出售給英超的傳統大球會曼聯隊,成為曼聯的當家守門員;之後馬競又買入哥倫比亞裔的強力前鋒法爾考(Radamel Falcao),建功無數,但也在經濟考量下高價賣給法國甲級聯賽的「爆發戶」摩納哥隊。

這樣老是把最耀眼的球星賣給別人,馬競簡直成了「人才培養中心」,或許這也是許多台灣企業心中的痛,老是培養人才以後,被中國或國際企業高薪挖走。

如此人才失血,當然很難長保優勢,於是馬競雖然也是傳統強豪之一,但是 2009/2010 年賽季,在西甲的排名竟然落到了第 9 名,2010/2011 年賽季第 7 名,2011/2012 年賽季,馬競的表現也相當不理想,於是,2011 年 12 月,馬競決定緊急找來球員時代曾經為馬競效力過的狄亞哥‧西蒙尼(Diego Simeone)來接手教練一職,馬競的西蒙尼傳奇就此開啟。

當季,西蒙尼把四分五裂的馬競拉到了第 5 名,2012/2013 年賽季,馬競升到第 3 名,成為皇馬與巴塞隆納不可忽視的對手,2013/2014 年賽季更經常佔據第一,與傳統兩強皇馬與巴塞隆納三強鼎立,最後還壓過兩強,拿下聯賽冠軍。

這樣的成績當然不是偶然,西蒙尼的「魔球」管理學的確有其獨到之處,首先,西蒙尼明白資源不足的馬競,與傳統兩強在人力上的重大差別,皇馬與巴塞隆納有辦法買來一級球員,卻放在板凳上備用,但馬競無法這麼奢侈,每分錢、每個人才,都必須花在刀口上,於是馬競只得盡可能「榨乾」每個球員的最大利用價值,一整年的賽季下來,馬競竟然有 8 個球員全場出賽超過 30 場,巴塞隆納沒有任何球員像這樣被「徹底利用」,皇馬也只有 3 個球員如此「不可或缺」。

[NT:PAGE=$]但這樣「操」人才,不怕操壞嗎?「魔球」管理學提出答案:那就盡可能讓人才只聚焦在最重要的部份上,減輕每場出賽的負荷。

以巴塞隆納隊為首的足球哲學,認為球隊要越能主導比賽越好,反映在數據上,就是持球率越高越好。但是這樣的哲學近年來逐漸受到考驗,巴塞隆納隊已經好幾次持球遠超過對手,卻只因為對手一兩次突襲,意外失球而輸了整場比賽。

「魔球」管理學則不去追逐總體的持球率,不要每個球都去追搶,馬競的持球率經常都低於 5 成,也就是說低於對手,但是卻可以取勝,為何如此?因為西蒙尼認為,當對手在無關緊要之處持球時,沒必要去爭搶,只防守少數關鍵要地,這樣一來不但防守更有效,還能節省力氣,減少過度利用的球員的負荷。

套用在企業管理上,就是不要每個目標都去追求,只追求最重要的目標,於是人力雖然不足,因為排除了許多雜務,還是能勉強做得來。就像管理學常識說的:選擇不做什麼事,比選擇要做什麼事重要。

統計發現,在球門正前方,寬六碼、長十八碼的禁區空間發動攻擊,進球的機率最大,這是對方進球的危險區域,以西甲來說,整季下來有 675 顆球是從這個區域起腳射進的,只有 263 顆球是從這個區域以外起腳射進的。有了這個統計知識,很容易可以想到,只要徹底防守這個危險區域,比全場搶球還要更重要。

結合這兩個哲學,馬競在危險區域外,就隨便對手去無效傳球,只專心防守危險區域,於是統計發現,巴塞隆納隊的對手平均傳球 63 次就能產生一次射門,皇馬的對手平均傳球 80 次能產生一次射門,馬競的對手,則平均要傳球 120 次,才能產生一次射門。

馬競徹底遵守這樣的哲學。整季下來,在西甲所有球隊中,腳法與球員默契最佳的巴塞隆納隊,讓對手射門的總次數最少,馬競讓對手射門的總次數略多於巴塞隆納隊,但是,若看危險區域射門次數,馬競則遠低於巴塞隆納隊,反映到戰績上,一整季下來,馬競的失球數低於巴塞隆納隊,也是所有西甲球隊中最少的一隊。

攻擊方面,也遵守一樣的哲學,馬競盡可能只到有效攻擊區才射門,相反的,皇家馬德里以狂轟濫炸著稱,但是,大部分射球是無效射門,雖然亂槍打鳥的結果,皇馬的有效射門數還是略高於馬競,總進球數也高於馬競,不過,若以進球效率來看,馬競雖然進球數落後皇馬與巴塞隆納,但也排在第三,而無效射門的次數,則是西甲所有球隊中最少的。

靠著只用精銳人才,並只進行必要的任務,馬競有辦法在整年下來的聯賽中,在有限的資源與人力下,集中使用精銳選手,卻還不至於把他們「操爆」,因而有辦法力剋兩強,拿下聯賽冠軍,還一邊維持歐冠戰線,打進決賽。

那又為何會歐冠夢碎?其實,可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在有限的資源與人力下只用精銳人才,就算再怎麼「省著用」,終究還是付出代價,代價之一是人才不堪負荷,這點在西甲聯賽的最後一場就已經暴露危機,當時馬競最倚重的強力前鋒迪亞哥‧寇斯塔(Diego Costa),上場十幾分鐘就負傷下場,另一位也是相當重要的前鋒阿爾達(Arda Turan),也一樣負傷提前下場,另外一名主要攻擊手勞爾‧賈西亞(Raúl García)則已經好幾場沒有好表現,這可說其實都是因為整季下來密集出賽、累積疲憊的結果,最後終要付出代價。

代價之二是當重要任務集中在精銳人才上,一旦精銳人才出了問題,就影響甚大,歐冠決賽中迪亞哥‧寇斯塔勉強先發出賽,卻 8 分鐘就不支只能換人離場,阿爾達前場受傷未癒,勞爾‧賈西亞一樣沒有任何表現,只能將他換下,馬競的攻擊能力大受影響,只靠皇馬當家守門員卡西亞斯(Iker Casillas)的一次出擊失誤得到一分暫時領先。

到了下半場,馬競隊上極為重要、攻守兼備的巴西裔後衛飛利浦‧路易斯(Filipe Luís)也終於不堪疲勞負荷只能下場,這下子連防守都出現缺口,更提早用完三個換人名額,在兩隊的體力消長上也造成相當不利的影響。

相對的,兵多將廣的皇馬則沒有調度捉襟見肘的問題,當一度落後時,沉穩的安切洛帝(Carlo Ancelotti)教練換上精力旺盛、攻擊火力強大的馬賽洛(Marcelo)、伊斯可(Isco)、莫拉塔(Álvaro Morata)三位生力軍,皇馬的攻擊能量立即改善,在下半場一波接著一波的挑戰馬競的防守能力。

雖然如此,馬競仍然打了 90 分鐘的好球,但最後卻在傷停時間 3 分鐘時晚節不保,為了節省力氣,只集中防守要點區域的戰略在此付出了致命代價,在傷停時間,皇馬阿根廷裔中場球員迪馬利亞(Ángel di María)從大禁區角落附近起腳向球門前傳球,這個起腳區域屬於非危險地區,起腳時沒有馬競球員防守,也的確沒有造成太大威脅,但這一個傳中卻打在馬競防守球員身上,出了底線,因而造成了一個角球,而就是這個角球,讓皇馬當家後衛拉莫斯(Sergio Ramos)頂出一個成功的頭槌,追平比分 ,導至進入延長賽。

進入延長賽後,馬競球員的體力已經幾乎耗盡,到延長賽下半場已經幾乎動彈不得,但是皇馬重金買下的超級球星貝爾(Gareth Bale)仍然精力充沛,當迪馬利亞射門遭守門員攔阻,貝爾卻補上一個頭槌,攻入領先分。稍後,替補上場因而也是體力充沛的馬賽洛,又直攻大門,攻下第三分,此時大勢已定,皇馬最後因馬競禁區犯規得到的罰球射門只是錦上添花。

這場歐冠賽事,本身相當精彩,但也顯示了「魔球」規則的極限,皇馬砸下天價,買下許多球員卻往往只讓他們坐冷板凳,買下貝爾一人的價格,以及貝爾一人的薪水,都可以抵過馬競好幾個球員,看似錢沒有花在刀口上,但在最後還是顯示了兵多將廣的優勢,以及超級球星的威力。

另一方面,許多媒體對馬競的未來也感到憂心,因為馬競陣中一流人才,如今全都是各大球會垂青的對象。

西甲另一支球隊,馬拉加隊,也曾因老闆察覺內部弊案一怒退出經營,導致一度發不出薪水,但在教練發揮奇策下,打到聯賽第 4 的佳績,也因此引起所有人的注意,次年,陣中幾乎所有大將全遭各大球會挖角,甚至連創造奇蹟的教練佩格里尼(Manuel Pellegrini)本人也遭英超的曼城隊挖角,稍後在曼城執教第一年就得到英超聯賽冠軍。被掏空的馬拉加,立刻又變回一支弱隊。

許多人認為,馬競出不起高薪留住這些優秀精銳球員,有可能步上馬拉加的後塵,甚至有可能連西蒙尼都被挖走,將因而四分五裂,重回過去「人才培養中心」的角色。

許多台灣企業往往喜歡追尋「魔球」哲學,希望用最少的人事費用,每分錢都花在刀口上,取得最大的功效,有的企業認為公司不需要明星,省下一個明星的錢可以多請許多新人,結果往往淪為「人才培養中心」;然而,西蒙尼的成功,讓我們一窺如何以小博大,以及最有效利用人才與資源的可能辦法。

而西蒙尼領軍的馬競,在歐冠決賽於傷停時間遭到追平,因而錯失冠軍獎盃的扼腕,也顯示資源雄厚、願意花錢,還是能累積不可忽視的優勢。當企業初創,資源不足時,只能被迫必須找到正確的魔球公式,但一旦成長起來,規則就必須有所轉變,改變「省省的用」心態,否則將人力與資源的效率再怎麼提升,終會遇到極限。

(首圖圖片來源:Emilio García by CC 2.0

馬德里競技歐冠夢碎,魔球管理學終有極限?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