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國的孤單 為何與東盟小伙伴們漸行漸遠?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5-19 08:53


    編者按:察哈爾學會研究員雷希穎撰文:一些新情況的出現,已經讓中國的回旋余地越來越小。

在剛結束的東盟(亞細安)峰會上,亞細安10國外長和領導人先后就南中國海問題發表聲明,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使用武力和采取任何可能加劇緊張局勢的行動,並盡快就《南中國海行為準則》(南準)達成協議”。


對此,新加坡外長尚穆根表示:“亞細安……保持中立並不意味著保持沉默,我們不能保持沉默……如果繼續保持沉默,亞細安希望保持的中立性、團結、區域和平以及公信力將受到進一步打擊”。

作為回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南中國海問題不是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問題。中方一貫反對個別國家圖謀利用南中國海問題破壞中國—東盟友好合作大局……”

反觀中國和亞細安近些年的表態不難發現,中國和亞細安在南中國海問題的認識上,存在著三大明顯的差異:

一、對催生亞細安聲明的原因的認識不同。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認為:“對於整體南中國海課題,亞細安必然有自身的看法,因為這正在我們的家門前發生;而我們必須提出看法,區域的和平與穩定取決於南中國海的局勢。我們不能不從亞細安的立場出發,提出看法”。

因而,亞細安必須發出自己的聲音,否則它的團結、協作和公信力都將受到重創。但在中國看來,此次亞細安的表態,實際上是受到了個別國家的有意挑唆和慫恿的結果。

二、對亞細安與南中國海問題的關係的認識不同。

對此問題,中國一直強調,南中國海的爭端是中國與個別爭議國之間的“雙邊”問題,而非中國與亞細安之間的問題。可對亞細安而言,隨著亞細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亞細安必須更加重視成員國在安全問題上的訴求;更何況,中國與多個亞細安成員國都存在主權爭議,亞細安無法置身於外。

三、對《南準》的作用的認識不同。

亞細安一直將《南準》視為解決南中國海問題的關鍵,認為準則確立后便可有效緩和當前的爭端。可早在2012年7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就曾表示:“南準並不是旨在解決南(中國)海爭議,而是為了增進各方互信、深化各方合作。”

這就暗示了,中國並不準備賦予《南準》太大的法律約束力;相反,它應當是中國與爭議各國在取得一定共識、互信后的一種升華。

面對二者認識上的差異,中國必須得思考如何在差異中求得新共識,因為,一些新情況的出現,已經讓中國的回旋余地越來越小:

一、美國的強勢回歸,南中國海“暗流涌動”。

自2009年白宮確定了“亞太再平衡”戰略后,南中國海的形勢便悄然緊張。2010年,希拉莉在參與亞細安地區論壇時,便公然宣稱美國在南中國海有國家利益,並表示“我們反對任何……一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

隨后,美國開始頻繁涉足南中國海:美國的一些公司頻繁地接觸越南、菲律賓,希望在南中國海搞合作開發;美國積極地向菲律賓出售武器,與菲達成了新的防務協定;此外,美軍還與越菲等國頻繁地舉行軍演,宣示武力……

隨后,一些國家也開始與中國交手,黃岩島事件、中越衝突等都讓中國頭疼不已。美國的強勢回歸,讓南中國海的波濤再難平靜,中國與一些亞細安成員國的關係日趨緊張。

二、“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關係協定”(tpp)的推進,打亂了中國推進區域全面經濟發展的節奏。

2010年初中國—亞細安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二者間的關稅壁壘隨即被打破,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與相互投資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此基礎上,亞細安十國與中日韓、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間共同開展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也獲得了新的突破。

正當這些舉措順風順水之際,美國人來了,tpp也來了。對美國來說,一方面,它不愿意錯失亞太高速發展的時機,希望借亞洲的東風來復甦美國經濟;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的強勢崛起,對美國在亞洲的經濟主導權形成挑戰,它希望通過tpp來扭轉這個局面,重新確立以美式價值和規則為主導的亞太新格局。

正因如此,tpp表現出了強烈的“排中國性”,這讓中國壓力倍增:新加入tpp的亞細安國家很可能會因為自身的防務訴求,以及對tpp貿易條件的青睞,從而減少對中國的進口。

事實上,中國與亞細安貿易額的增速在當前已經出現了放緩的跡象。雖然tpp的談判還在繼續,但這個新選擇從客觀上降低了一些亞細安國家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度,維系中國與亞細安間關係的“壓艙石”正在被一點點的撬動。

三、美國對南中國海問題介入的加深,以及亞細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讓中國與南中國海爭議國的雙邊爭議呈現出“多邊化”、“區域化”和“國際化”的趨勢。

之前提到,中國希望通過雙邊談判的方式來妥善解決南中國海問題。但一些爭議國則更傾向於將雙邊爭議“多邊化”和“國際化”,以此來增大對抗中國的籌碼。隨著亞細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亞細安出於維護共同體團結、協作、安全和公信力的目的,必然會更多地涉入到南中國海的衝突中,雙邊爭議多邊化的趨勢難以逆轉。

此外,自希拉莉發表聲明后,美國對南中國海的態度便從模糊轉向了明確,從不過多參與轉為深入介入,美國的涉入成為了南中國海問題“國際化”最有力的支撐,雙邊爭議“國際化”也已然成為了定局。

簡而言之,雖然中國政府一直強調如若將南中國海問題國際化、多邊化“只能使事情更糟,解決難度更大”,但以上這些因素決定了,中國與亞細安“漸行漸遠”並非沒有可能,中國能做的,恐怕只能是未雨綢繆,基於以上這些現實,開始重新思考南中國海問題的應對辦法。(本文原載於《聯合早報》,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