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波:粗暴“去經紀人化”不靠譜
鉅亨網新聞中心
規範的美國中介市場
似乎是在一夜之間,房產電商在中國逐漸興起。一方面,這些平臺都在尋找最合適自己的交易模式;另一方面,傳統的中介公司感受到了來自於互聯網的絲絲寒意,開始專注自身網站的建設。電商之間,線下中介與線上電商之間的利益衝突,錯綜復雜,一觸即發。
在真正的電商戰上演之前,對於各自經營模式的褒貶,“口水戰”在所難免。其中,激進者有之,悲觀者有之,不一而足。
在這些觀點中,二手房“去經紀人化”成為爭論的焦點之一。美澳居ceo吳波的觀點,或許成為行業里最理智的聲音。
規範的美國中介市場
吳波介紹,在美國,因為生活習慣的原因,美國人會根據工作等的變化而不斷地變換自己的房產,這使得房地產交易盛行。其中,新房交易只占總交易量的一成左右,其它的則都是二手房的交易,占90%甚至更多。
為了規範數量龐大的二手房交易,美國成立了兩個自律性行業管理的全國性經紀人組織,一個是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r),另一個是全國房地產中介人協會(nareb),前者及其下屬的各級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在房地產經紀業中的影響為最大,在美國人盡皆知。
房地產經紀人協會負責房地產經紀行業的資訊管理。在美國,人們一般約定俗成,要賣房先找經紀人。經紀人采集資訊后,按照協會規定,不得壟斷資訊,必須將資訊分享給其他經紀人,直到有一人最終與買主成交。正是在種種約束下,美國中介市場健康地發展了幾十年,即便在互聯網時代誕生了像zillow、trulia這樣的大型房產垂直門戶,經紀人的地位依然無可替代。
唯一變化的是,隨著客戶對房源、購買規則、簽約規則等越來越了解,在某些方面,客戶甚至比經紀人研究更深,這“迫使”經紀人的服務更專業,更地道,從業年齡和學歷也隨之越來越大,越來越高。
粗暴“去中介化”行不通
中介是否職業和專業,對用戶的服務是否精準到位,這是判斷房屋買賣市場成熟與否的標準。在中國,購買一套房產,尤其是二手房,中間環節的復雜程度不次於美國。而在大多數情況下,民眾的買房次數有限,對很多年輕的80後和90后而言,買房更是一次全新的體驗。
偉業我愛我家(博客,微博)集團副總胡景暉認為中介是不可替代的——如果自己到房產交易大廳跑一次,就會發現,買賣房產的過程異常耗時、耗精力,常常讓人無從下手。不僅如此,買賣雙方是先過戶還是先付款?如果先付款,要付多少款?
更多的房產消費和投資者擔憂,如果沒有相關機構提供職業的服務,沒有專業的置業經紀人協助篩選和把關,自己的利益如何得到保障?住酒店尚且有五星級的專業服務,買房之前先要自己去學十幾門課程,考個證嗎?
這時候,一個合格的第三方,一個“靠譜”的置業經紀人,其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在這一輪房地產和互聯網的遭遇戰中,受到沖擊的傳統中介都在思考:互聯網與房地產結合到底該怎么結合,會實現多大的變革。
有專家認為,互聯網精神是從客戶出發,節約時間和精力。從目前國內的房產電商發展情況來看,似乎少有這樣的平臺給消費者帶來這些好處。現階段,房產電商的使命,並不是革中介的命,而應該是通過良性競爭,改變經紀人良莠不齊的現狀,推動房產中介行業的洗牌。房產電商理應全面發揮互聯網的優勢,讓資訊更公開和更透明,從而杜絕“假資訊,刷流量,欺騙消費者”的行業亂狀。
“純粹簡單粗暴地‘去經紀人化’,在地產電商中行不通。”美澳居ceo吳波向記者表示,“‘去’掉作假的、不道德的中間商和經紀人,才是真正實現讓利購房者的第一步。”
經紀人的核心價值
一個好的經紀人究竟有多重要?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國內,特別是在二手房市場,好的房子永遠是搶的,不好的房子永遠無人搭理。所以,買房,不僅僅是對房價的判斷,更是見識和膽識的較量。在美國,一個好的經紀人,既能夠迅速地幫你拿下好的房源,又能跟房主討價還價,實現省錢的需求。購買階段相對便宜,持有階段有升值空間。換句話說,選對了經紀人,就等於選對了財富的增值頻道。
吳波結合個人的感受,講述在美國買房的經歷。“通過好的經紀人買的房子,基本上都是掙錢,自己瞎試的,反而是一頭霧水,碰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這些經歷無疑讓吳波在創立美澳居時,有了更全面的考慮。既有遠見,又腳踏實地。作為中國最大的海外房地產電子商務平臺,美澳居致力於為購房者提供專業全面的市場分析,並協助其完成投資決策和購房手續。最重要的,美澳居與當地最好的獨立經紀人合作,通過專業化和職業化,幫忙消費者用最便宜的價格買到合適的房子。
- 亞洲父母瘋搶!這裡成低成本國際教育首選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